校外培训机构不断整治又复发的背后,家长们该如何抵抗“焦虑贩卖”?
校外培训机构不断整治又复发的背后,家长们该如何抵抗“焦虑贩卖”?
文/戴维
近日,一则微博热搜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作业帮、猿辅导这两家知名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因虚假宣传、诱骗消费者交易,被处以250万元顶格罚款的行政处罚。
热评里,网友们对这些培训机构大多是骂声一片。
收费高昂、广告轰炸、师资质量良莠不齐、隐私泄露严重......诸如此类,反正每个骂点下都有一群家长感同身受。
为什么大家对于各类培训机构的反应会这么激烈?每每提及这几个字,总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甚至是从来不在社交平台发声的部分家长,都会瞬间扛起键盘,洋洋洒洒铺陈文字?
有网友一语中的——培训机构不停贩卖焦虑,家长不断为焦虑买单。
而焦虑的背后,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无奈和痛恨。
1.被培训机构PUA的家长们
俗话说,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
培训机构的目标定位,本身就是女人+孩子的结合,再加上教育这一恒古话题,1+1的化学反应明显大于2.
课外辅导的费用,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贵。
是真的贵。
在深圳,小学生课外培训,小班标准每次在300元左右(2课时),每年费用高达5万余元。
学而思,线下一对一辅导,一课时收费为980元。
更不论之前热议的,上海某家长为尚在读小学的孩子补习数学,一年花费25万余元。
在工资跟不上物价飞涨,996跟不上老板需求的年代,大部分家庭的收入,也跟不上课外辅导的费用。
虽然早在2018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第一个国家层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系统性文件——《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
其中要求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相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三个月的费用。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类辅导机构收费跨度长、费用高昂混乱等情况还是屡禁不止。
然而奇怪的是,面对动辄几千上万的学费,大多数家长一边心有余而力不足,一边又硬着头皮往外掏。
这种矛盾的背后,自然少不了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
有家长讲述了他的“被推”经历。
本来她是作为一个高三的家长跑过去咨询,机构人员二话不说,先让拿一张孩子最近做过的模拟考卷,做个试卷分析。
分析之后再告诉她孩子的薄弱项在哪里,应该怎么补,什么老师适合她家孩子,接着就开始进行课程规划了。
英语孩子只考了60分,想提到100分,你看我这么跟你规划,这个知识点需要多少课时、那个知识点又需要多少课时…
这么算下来,总是需要三四十个课时吧。
英语补完了,你不想补补数学?补补物理?
什么?一科科慢慢来?
你看看旁边那家长,人家小孩还是哪哪名校的,月考年级第一,还不是报了四五门!
就你家孩子这水平,再不抓紧真的就来不及了!
总而言之,不补课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一通焦虑贩卖,没有个300课时,包你出不了机构的门。
至于那些不出门的家长,也能受到远程PUA。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的泄露已是常态,大多数家长们都接到过来自培训机构的推销电话和微信好友申请。
可以说从孩子读幼儿园开始,焦虑贩卖就无孔不入。把老师当销售,把学生当客户,逮着家长的痛处戳,信息轰炸之下,很多人都愿意为这份焦虑买单。
不买?抱歉,那你就不配当一个好父母。
当然,家长们的愤怒远不止此。
高昂的辅导费用背后,是师资力量的严重良莠不齐。有些语文老师,甚至连“l”和“n”都分不清,有些机构只会运用题海战术,靠试卷砸成绩。
砸不起来?孩子成绩还是没有提高?
那一定是你孩子的问题,再买三十个课程试试。
要是运气不好遇到跑路的,那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2.这是一个全输的结局,没有人受益于自己的额外付出
前段时间,“内卷”一词格外流行。
它最开始由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提出,指代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即“向内演化”。
火起来则是源于一张清华大学里的照片。照片上,学霸边骑自行车边看电脑,被无数学渣自我调侃:“清华学霸都这么努力了,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懈怠?”
关于内卷,还有个很有趣的比喻,说它就好像是一本《葵花宝典》。
3. 教育的指挥棒到底应该交给谁?
面对教育机构的市场混乱,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陈众策提出了有关“彻底取缔校外培训机构”的建议。
那怎么样才能在家长、校外培训机构和社会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呢?
遵循最大的教育原则:因材施教。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
有精力愿意学的,适当的报些薄弱科目。
排斥补课疲于学习的,校内时间尽力就好。
无心学习热爱其他的,尊重每一条精彩纷呈的人生道路。
他想去往哪条路都可以,教育的指挥棒应当交到孩子自己手上。
作者:戴维
联系微信:zj143779
个人简介:写作类型多为书影评及旅行小记。宽和慈善,不仵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
关注【我and你】的亲们,由于初次运营公号,还有诸多不太完善的地方,敬请亲们谅解。倘若亲们觉得文章还有可取之处,别忘了点赞,在看,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