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赞:与人交往的3条潜规则
01
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上学也好,工作也罢,其本身是让人快乐的。
前者给我们带来知识,后者让我们具有生存价值,可喜可贺。
本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可为什么,偏偏会有那么多人感到痛苦和不快呢?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回答:
大多数的时候,让你感到疲倦无奈的,不是学习和工作,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人;
工作是不累的,最让人累的,是平衡自己的情绪。
而情绪的产生,大多来源于他人的言论和举止。
人是社会性动物,都渴望能够成为团体的一部分,人这一生,或许都离不开社交。
正是因为这样,大部分人认为:
生而为人,最难的不是生活,而是交际。
就像卡耐基说的那样: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人处事的能力。”
以下这三条规则,是我亲身经历后发现的,没有人明说,但我们都要懂。
02
不要在背后说人坏话
之前看《北京女子图鉴》,剧情里面有这样一个细节,实习生在厕所和其他实习生讥讽上司陈可又老又土,不料陈可刚好就在厕所里。
第二天,面临实习生转正的问题,陈可说:“职场,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它可以折射出每个人的品性、还有三观。”
可想而知,一起在背后嘲笑她的那些人,最后都被裁员了。
坏话这种东西,还是不能乱讲的,这些话总会通过各种方式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伤了别人,也无意中重伤了自己。
如果你把秘密告诉了风,就不要怨它用尽全力吹遍整个森林。
对于一个人,你可以不喜欢她,让自己减少接触就好了,但别在背后讲人的坏话。
看似过了嘴瘾,其则对自己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罗胖说过这样一段话:
坏话这个东西一旦说出口,你随后的心理活动就是这样的,要否定这个现象存在的合理性,然后呢,会发生一件更恶劣的事儿,就是关闭对这个现象认知的好奇心。
所以,说别人坏话最严重的结果其实不是得罪人,而是自己会变得更愚蠢。
03
别人可以自嘲,但你不能附和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在与人相处过程中,时不时会散发出一点自卑感,于是会控制不住用语言来表达:
“我穿这件衣服好丑,最近感觉自己又长胖了。”
还没等你说完,旁边人便接话:“是吧,我感觉你最近也特别土。”
我经历过,本来心情愉悦,一听到这样的言词,瞬间变得低落了。
昨天我妹的同学给她打电话:“你最近假期生活怎么样啊?”
“还算充实吧,只不过晒黑了。”
她的同学立马回复:“确实,看你朋友圈的照片比之前黑了好几个度,又黑又胖的,要是我,都不好意思发动态。”
我妹瞬间就不想搭理她了,支支吾吾了几声后,便以忙为缘由挂掉了电话。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好听的话,会给人带来温暖;一句伤人的话,让人寒心绝望。
《厚黑学》中讲道:“自嘲是谦虚,附和是蔑视。”
有时候,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尊重他人,给人以体面;看穿不说穿,宁可不说话,也不能说错话。
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少说多做,多多倾听别人,在别人自黑时,不去附和。
04
多看别人的长处,会赞美
蔡康永曾说:“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一句,这叫吵架;别人夸赞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叫社交。”
写到这儿,想起我一个好友,前段时间发微信说她特别烦躁,这种坏情绪是被她同事影响的。
现在一上班看到那个同事就烦,有时莫名还有种辞职的冲动。
我问:“为什么?”
她给我讲了好长好长一段故事,总之就是她同事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到了她。
“还有吗?”
她想了半天,除了这件事情,其他都还相处的很好。
好友说,有一次自己加班生病,这个同事冒雨从家里赶来给我送药,带我去医院;五一我爸妈来北京玩,身上可支配的钱不多了,她也毫不吝啬地借钱给我......
她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了:“刚刚回想了我这一两年的经历,我同事这个人,品性是好的,可这件事处理的真的太让我伤心了。”
我安慰道:“万一是有什么误会呢?不妨两个人坐下来好好聊聊。”
两个人相处,遇到矛盾,与其盯着不好的事情,不如去想想那些美好的时光,瞬间就会不一样。
同样是一片绿叶,有人看到的是绚丽的色彩,而有的人只看到叶子上爬着的蚂蚁,原因就在于前者更懂得赏识和赞美。
多看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相处的舒服。
必要时,多多夸赞别人,喜欢听好听的话,是人的本能。
尤其背后夸人,事半功倍,会很快拉近两个人的关系。
05
人与人之间,以心换心。
没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唯有真诚,才是最重要的。
懂得人际关系的潜规则,尊重他人的同时,也是尊重自己;
同理,成全别人的同时,更能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