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君主世系图,秦始皇生在了一个没有对手的时代
战国时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频繁的战争,在此大国兼并时代,各个国家凭借君主的雄才大略和政策的得当交替称雄,但有的迅速归于沉寂,有的则持续强盛。
魏国是战国群雄中最先强盛起来的国家。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推行“尽地力之教”(深耕勤锄,杂种五谷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国力迅速增强而傲视群雄,“南胜荆楚于连堤,东胜齐于长城”,并西夺秦河西之地。但魏国统治中心地处四战之地,强盛时可多路出击,但却极易腹背受敌而首尾不相顾。
公元前356年,韩、卫、鲁、宋四国君主朝见魏惠王,魏国国力已至巅峰。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又在今开封以南的逢泽召集会盟,其乘夏车,称夏王,诸侯皆从,威名行于天下。但此时的魏国已处于三晋联盟瓦解,结怨秦齐的不利局面,马陵一战,主帅庞涓自杀,魏国元气大伤。而秦国亦俘获魏将龙贾,斩首八万,尽夺河西之地,魏国已失去雄霸天下的资本。
楚国是战国时疆域最广的国家,本可成就万世功业,但富国强兵的吴起变法在楚悼王去世后已随风飘逝,即“楚不用吴起而削乱”。但凭借西拓巴渝的成功,楚国仍是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雄国,然而可悲的是这个庞然大物的掌舵者是稍显昏聩,妄自尊大的楚怀王熊槐。楚怀王遭数次蒙骗,先是受秦相张仪的割让六百里商淤之地的蛊惑,断绝齐楚联盟。当时张仪回秦国后,假借伤势三月未登朝,怀王听闻后竟认为张仪此故是因为楚与齐断交的不彻底,所以派勇士持节到齐国大骂齐宣王,此举着实有些匪夷所思。后事情败露,楚怀王大举伐秦,结果遭到秦、魏、韩三国连横的迎头痛击,楚国北疆全线告急,秦轻取汉中,拔除了楚在秦国腹地的钉子。后来怀王又轻信秦昭襄王之约,到武关会盟,结果却被扣押,最终客死他乡。楚国已没落,可与秦国争雄天下的仅剩齐、赵两国。
齐国经齐威王治理后经久处于上升势头。齐威王以选贤任能、虚怀纳谏著称,受过髡kūn刑(剃发之刑)且相貌丑陋的淳于髡、平民出身的邹忌和受膑刑的孙膑均是威王的“国宝”。齐国联合魏、韩,西伐秦而破函谷关,南攻楚而杀楚将唐昧,齐国渐成遏制秦国的决定力量。但齐国在吞并宋国后却招致了五国的联合讨伐,地处大国夹缝的宋国乃中原膏腴之地,因通衢南北、繁华丰饶素来被大国垂涎。齐国的妄动,直接招致了长久觊觎宋国的赵、魏的不满,而燕国更与齐国有着国灭家亡般的仇怨(公元前314年,齐国破破燕都蓟城,燕几乎亡国)。如此,五国合纵攻齐的局面形成,结果齐军败,燕军更是在五年内攻克七十余城。此役过后,齐国一蹶不振,两强相争格局开始。
赵国是战国后期唯一可以同秦国相抗衡的国家,当然这要归功于严厉推行了“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其改易胡服,习骑射,灭中山,败楼烦和林胡诸部,拓境至今内蒙古河套地区。而继位的赵惠文王亦堪称贤明之君,委命的乐毅、蔺相如、廉颇和赵奢等均是当世名臣良将。赵国之盛,“抑强齐四十年,而秦不能得所欲”。
公元前262年,秦、赵因争夺上党郡而引爆长平之战,这场持续三年的血战是对国家实力的严重考验,不仅“赵无以食”,秦国也“国虚民饥”。结果赵军精锐被围,秦昭襄王听闻,亲往河内,赐民爵一级,征发十五岁以上男子开赴前线以断赵军粮道,被困46日后,数十万赵军在主帅赵括身死后投降,然尽遭坑杀。此后东方诸国只得以合纵苟延残喘,再也无力应对秦军的凌厉攻势了。长平血战后的几个月,一个婴儿在赵国邯郸出生了,他就是未来的秦始皇,就是那个摧古拉朽扫灭六国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自出生起,秦国就已处于独霸状态,可以说其诞生在了一个没有对手的时代。与嬴政同时代的其他战国君主多是碌碌无为之辈,齐王建执掌国政四十余载,受秦国远交近攻所惑,不助五国攻秦;赵王迁听信谗言,杀害救国柱石李牧,废弃司马尚,终致国亡被俘;楚幽王受舅父李园擅权限制而无所作为;魏景缗王,面对秦军接连攻取魏二十余城而无能为力;韩王安面对危如累卵的局势,更是只知献地求和……。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仅用时十载就逐渐扫除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因昨日已着重介绍过楚国君主世系,此处不再列出。另外燕国世系中有多处缺失,且有些君主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所以未列出。特制作赵魏韩在春秋晋国时的世系传承作为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