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亿人都受“节后综合症”煎熬,你可以不一样
现在看着手机的你,是否感觉生无可恋、抑郁、焦躁,感觉好像一瞬间突然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一下子进入狂躁期,一下子又进入抑郁期。
但是别担心,现在全国几亿人民都有相同的症状,大家都被:“明天要上班”这几个字,给吓出了“节后综合症”。
过去,Wise妈为了能够让自己快点脱离这样生不如死的状态,力求工作上有好表现,总会赶在要准备上工前一天,开始处理公事,快点把工作的状态找回来。
但是这么做,常常让度假的效果消失殆尽,感觉前面出去玩的钱好像都白花了,只能够帮助我得到短短几天的放松,但却没有太长期的效果。
所以Wise妈决定上网看看是否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能够延长旅游所带来的好处,甚至将这样的益处延伸到日常工作、生活中。
于是Wise妈就找到了一篇文章,文章作者是Peter Bregman。
你可能没有听过他,但是他著有多本商业畅销书:《关键18秒》、《关键4秒:最成功的人如何做出最好的决定》,同时,他也是知名国际管理顾问公司Bregman Partners的CEO,服务对象涵盖百大企业的领导者。
Peter提供的方法很特别,不是叫在上工前一晚写to-do list,或者是把前面工作给补齐。
而是在假期的尾巴,Peter还是希望大家把时间留给自己或是家人,洗洗衣服、把行李收拾好、给孩子准备明天的午餐等等,就是不要马上开始处理公事。
而真的开始上工的第一天,可以在上班通勤的路上,或是在还能独处、不被打扰的时候,想想以下这些问题:
1.准备:你最喜欢的样子是什么?
回想前面几天的假期,你最喜欢你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是当你很放松、毫无防备地在听另一个人讲话的时候?
还是那些你让自己无所事事,脑袋放空的时候?
又或者是妳在没有邮件、微信的干扰下,妳喜欢那个全心投入在每一时、每一分的自己?
还是那个很有耐心、很慷慨、容易笑的自己?
把这些观察罗列下来。
因为当我们变得忙碌时,我们很容易忽略掉这些我们所珍视的部分,因为这些东西好像没帮我们变得“更有效率”。
但是,这些重要的特质,都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只在旅行的时候展现出来。
压抑这些我们所喜欢的自己,会降低我们的能量、创造力、行动力,让我们变得不快乐。
那解答是什么呢?
就是让我们自己变得不那么的有效率,让我们能够“做我们自己”。
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够完成更少事情。但讽刺的是,这反而能够帮助我们变得更有生产力,只要我们挑“对”的事情来做。
2.设定:你今年的目标是什么?
为了让对的事情被完成,我们需要一个滤网来筛选什么事情是我们希望完成的,什么又是没有那么必要做的。
所以找到你今年的目标,就变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每年,Peter都会选择五个最主要的目标,而他会将95%的心力都花在这些目标上。
这五个目标就像我们配了一个特定焦距的眼镜,如果我们不佩戴它,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好像是一样的、模糊的;
但是一旦佩戴上,你就能够透过这些目标来辨别出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值得我们花时间和注意力在上面,而哪些又是我们不需要的。
所以在开始正式处理事情以前,我们可以看看自己手上罗列的目标,这样我们往后做事情的时候,我们就更可以知道这件事情的排序是什么。
这能够让今年变得更有生产力、有意义,并且充满意义。
3.执行:接下来你要做什么呢?
度完假回来以后,我们可能都会有一堆事情等着处理,这时内心很容易会有一股冲动想要快点开始动工,把所有事情给完成。
不过我们要遏制这样的诱惑,不要一股脑的使劲做。
而是要好好审视这些事情,有哪些是和我们的目标相关的,有哪些是完全无关的。
如果是无关的,我们是否可以请人代劳,或者是礼貌地拒绝,又或者是直接忽略,把做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的时间给省出来。
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的事情,我们都应该要如此来做判定,一切以我们的年度五个目标为导向。
另外,也看看我们第一个所写的“最喜欢自己的样子”的列表,并且把那个状态的自己,带回到工作中。
这可能代表着每天早上和中午,都给自己10分钟的时间随便走走,脑袋可以什么都不想,或是随便乱想。
也可能代表的是在工作中、家庭里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都非常的专心,不受到其他东西的干扰。
把假期中那个最好的一面,也拿回到生活、工作中。当我们能更加地做自己,也才可以发挥出我们的天赋以及创造力。
而说完这些技巧,Peter最后提醒大家,这个不只是休假完以后一天的事情,这些事情应该是我们每一天都应该做的。
只不过,假期成为了我们改变的一个机会。
我们每天早上都看看那个“最喜欢的自己”列表,并且把那个人带回来。
然后再看看“今年的目标”列表,让我们每一天的行动都可以根据这来做筛选,有策略地做出选择,让自己有时间呈现出自己最佳的一面。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赶紧安排下一次的旅程,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本文图片皆来源网络
编辑| Wise妈
(本文为三明治妈妈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