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有个习俗,秦始皇很害怕,所以才派重兵打百越,还不许回来

什么习俗,事情其实是这样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解除北部边境的骚扰以及扩大南方版图,先后进行两场战争,一是派蒙恬驱赶匈奴;二是派屠雎征讨百越。

这两场战争的兵力大致是:蒙恬30万,而屠雎呢,则有50万大军,50万什么概念,跟王翦灭楚的兵力差不多。

蒙恬的30万大军除征战外,还要负责筑长城,修直道,平均下来,真正用到战场上的兵力也没有多少。

而屠雎的50万大军呢,只用于军事,并没有其他任务,屠雎征讨百越失利以后,秦始皇又征发了一支杂牌军,两者数字累积下来,秦始皇投于百越地区的兵力应该比50万还多,据说临了还下一道诏令,即便以后天下大乱,这些人马也不能回归中原,而是要像钉子一样,牢牢的钉在百越非常重要的镡城、九疑、番禺、南野、余干等五个关卡上

这样一比较,问题就出来了,什么问题?

单从军事角度讲,当时最强的军队应该就是匈奴了,而百越,不过是长江以南地区,生活于如今两广、福建等地的一些松散的原始部落,战斗力怎么着也不能跟匈奴相提并论。

可秦始皇为什么那么重视百越而轻视匈奴呢?

秦始皇犯糊涂了,不,其实真正的原因说起来有点好笑:秦始皇天不怕地不拍,就是有点怕南方人,怕他们一个很可怕的生活习俗。

1972年湖北云梦县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着一个很古怪的案例,这个案例就跟南方人的习俗有关了,简单点说是这样的:某里(秦地方行政单位)居住的甲不肯跟丙在一起吃饭,从而引起争执。

而不肯跟丙吃饭的原因是,因为丙是南方人,他口舌有毒。

这起案例被称为“毒言”案,注意,这里的口舌有毒不是说丙讲话不积口德,而是真正有毒,据丙在官府供述,他的外祖母就是因为口舌有毒,所以才被流放的。

南方人甚至会因为口舌有毒犯法,专门给他们制定这么一条法令,可见,当时秦人对南方人怕到什么程度,而这个认为南方人口舌有毒的说法,甚至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而且还更为夸大。

东汉王充在《论衡·言毒》中是这样说的:太阳之地,人民促急,促急之人,口舌为毒。

炎热的南方,那里的人性格比较急躁,而且口舌中有毒。

有毒到什么程度?

楚、越之人,促急捷疾,与人谈言,口唾射人,则人脤胎,肿而为创……等等,后面还有更过分的描述,为了顾及南方人的感情,这里就不往下引证了。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南方人嘴里都有毒,跟你讲两句话,喷出的唾沫溅到身上,都会让人生病,肿胀。

这样一来,在北方人的心里,南方人特别是两广一带的土著,一个个就像巫师似的,能杀人于无形之中,有了这样的说法,秦始皇能不害怕,能不大加重视吗,他最后派重兵驻守百越,打死都不让回来,估摸着也有防患于未然的意思。

古人的认识当然是即可笑又荒谬的,但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一句话,还是认识上的误区啊。

对北方人来讲,南方高热潮湿,草莽川泽中多有毒虫猛兽,南方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吃的是毒虫,喝的是瘴水,时间一长,毒素自然会越积越多,北方人认为南方人口舌有毒大概就这样来的吧。

当然,这个问题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随着人们对南方认识的加深,自然慢慢的就没有了,可对当时来讲,也是可以理解,因为即便英明如秦始皇者,他其实也是人而不是神,对世界的认识自然会有个过程的,就如今人的想法,放在千百年以后,又焉知不是个笑话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