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补气穴位,十大补血穴位,适用于一生需收藏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血的正常运行。气血就是我们的生命源泉,给予我们充足的精神去好好生活。如果没有足够的气血,轻则会让我们感到疲惫从而没有精神去思考,也没有能力去运动,严重的还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
相信每一个看过中医的人都会对气血有一定的认知。那么,怎样才能让气血充足呢?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什么是气,什么是血,在有些基础了解后,还会告诉大家十个补气血的穴位,方便大家对症下药,得到更加健康的身体。
一、基础了解
气和血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什么是气呢?从人体物质来看,气是不可或缺的物质组成。它可以维持人体的基本活动,总的来说,气可以被称为人体生存的必备物质。身体的“气”都无法被肉眼见到,只能凭借自身感觉或者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才能有所发现。
在很多的救助场景中,对于受重伤的人都会先探一探它们的鼻息,以此来判断对方还有没有生命特征。有气息的人象征着它们还可以被救助,而没有气息的人一般都很难被成功救助。人们常说的人活一口气中的气就是说的我们所了解的气,当然也可以引申为争气的意思。
既然气这么重要,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气的来源很广泛,可以是来自先天精气、食物中的水谷精气,也可以是自然界的清气,它们均可以在人体的脏腑生理功能帮助下生成。气是层层流动的,在各个脏腑和孔窍中慢慢交汇。
人体中的精微物质也会随着气的运动而传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中;人体的新陈代谢更加离不开气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人体新陈代谢的废物和水液会变成汗、尿、便等物质排出体外,这都是我们身体里气的功劳。
人体的气不足,在医学上被叫做气虚。气虚的原因可能是先天不足,也可能是后天缺乏调养。特别是久病的人也会有气虚的症状。人体推动、营养、防御等功能减弱就会导致气不足,这也是人体会气虚的根本原因所在。
血,又是什么呢?字面意思,血就是人体的血液,是血管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物质,呈现液态。血主要在心脏中产生,在肝脏中隐藏,在脾中相遇,在肺中分布,最后归于肾。它在脉管中有规律地循行,最后到达身体各个部位。
人体的营养物质也是随着血液分布到人体的各个地方,在血的灌溉与濡养下,脂肪和肌肉渐渐堆积形成。我们身边长得白白胖胖的人证明他们有较好的饮食质量,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很丰富,这样的人一般不会出现血虚的情况。
气和血作为人体的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大部分是由脾胃的精微和肾的精气形成。气和血代表着一阴一阳,气属阳可以无形而动;血属阴所以有形而静。气起推动作用,血起营养滋润的作用。
气的血的关系就像是动力和源泉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中医中提到的“血为气母,气为血帅”,正是在表达气和血焦不离孟的关系。只有血,没有气的推动和引领,就没办法将营养物质传送到身体需要的地方;只有气却没有血作为基础,气容易变成人体的邪火。
气虚的人会表现出:浑身无力、精神不振、没有食欲、经常头晕、面色发白;血虚的人会表现出:严重失眠、身体瘦小、面色发黄。气血两虚就是指气虚和血虚。多是因为生病时间长和身体的气血两伤。失血,气会变衰弱;气虚,血化生会减少,长此以往就会气血两虚。
中医治病治的是根本,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那么寻找疾病的根本原因是很重要的。气虚的人主要补气、血虚的人主要补血,这就是气血亏虚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目的的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 “补”呢?大多采用补益法,它是通过补养作用的药方来慢慢修养,从而达到益气强筋和补精益血的效果,最后消除虚弱症候的方法。对于那些脾肺气虚、倦怠乏力、少气不足以息、自汗、脉虚大等的症状应该及时补气;对于血虚或失血的人要及时补血。
和西医相比,中医对人体有更为独特的见解,他们主要研究人体的经络和穴位。经络连接着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穴位(腧穴)是人体经络和气血出入的部位,可以克制人体内的邪气。当脏腑产生疾病的时候,气血会失调,那么在相应的腧穴上也会出现病理反应。
穴位可以治疗所在部位和周围器官的病状,还可以治疗与它相关的远距离的脏腑和器官的病症。运用值得信赖的艾灸、刮痧和按摩等的方法去刺激对应的腧穴,可以达到疏通气血、阴阳调和、真元通畅和邪去正安的效果。
人体上有很多穴位,对应的功效也各不相同。这里总结了一些补气穴位和补血穴位的位置和作用,当你拥有病症时,可以通过正确的按摩、艾灸、刮痧、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就是无病也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掌握正确的穴位,胜过生病吃药。
二、人体十大补气穴位
1.脾俞穴
定位:十二经脉之一的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具体位于背部蝴蝶骨偏右下方
作用:去湿热,健脾胃
2.足三里
定位:足阳明胃经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胫骨开一横指处(中指)
作用:补气,活动经络,化湿祛邪,健脾胃
3.膻中
定位:任脉
位置:胸腔中部,平第4肋间,两乳头中点处
作用:集心气血,缓解由于气滞的气逆导致心肺胃病和乳病
4.关元
定位:任脉
位置:腹部,肚脐下3寸处
作用:强健体魄,改善神经衰弱
5.气海
定位:任脉
位置:下腹部,脐中下1.5寸处
作用:改善尿路被感染等虚脱症状
6.涌泉
定位:肾经经脉
位置:足底凹陷处,第二三脚趾端和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作用:改善肺系病症,如大小便困难
7.太溪
定位:足少阴肾经
位置:足内侧,前掌的凹陷处
作用:滋阴、补气、壮阳等肾脏病症
8.百会
定位:督脉
位置:头顶正中线的点和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作用:改善失眠,健忘,还可以治疗心悸
9.肺俞
定位: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背部的笫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改善肺脏经气,对哮喘很有用
10.悬钟
定位:足少阳胆经
位置:小腿外侧,外踝的3寸上,腓骨的前面
作用:补血 ,活络经脉,可以改善肩颈的疼痛
三、人体十大补血穴位
1.血海
定位:足太阴脾经
位置:屈膝时的大腿内侧,髌底内侧2寸上,股四头肌侧边隆起处
作用:主要改善肝脏症状,可以改善手脚麻木的症状
2.天枢
定位:足阳明胃经
位置:肚脐约2寸的地方
作用:改善月经不调,痛经,消除腹泻便秘等症状
3.三阴交
定位:足太阴脾经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在足踝骨的最高点上大约3寸处
作用: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经前综合征,对妇症友好
4.隐白
定位:足太阴脾经
位置:在大脚趾的内侧,趾甲大约0.1寸的位置
作用:健脾,可以治疗月经过多和尿血等症状
5髀关
定位:足阳明胃经
位置:大腿前,髂前上与髌底外侧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作用:主要可治疗腰痛,膝盖冷,中风偏瘫等
6.下关
定位: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面部,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消肿止痛,对耳朵很有好处 ,可以有效改善面部症状
7.期门
定位:足厥阴肝经
位置:该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作用:治疗发呃,主要改善由于饮食不佳所出现的症状
8.章门
定位:足太阴脾经
位置:该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作用:改善腹泻和呕吐等脾胃症状,也可改善黄疸等肝胆病证
9.足三里穴
定位:足阳明胃经之穴
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
作用:便秘,拉肚子 ,水肿等都可以改善,经常按摩还可以防病保健。
10.关元穴
定位:任脉腧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脐中下3寸
作用:调节内分泌,主要可以用于治疗生殖系统的疾病。
总结
了解血和气的基本知识后,相信大家已经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相对明确的认知。以上所讲的穴位对应的位置和作用都已经有了明确的总结。对于那些有中医爱好的人或需要调节的人来说,我相信会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认真的阅读,可以学有所得,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那些身体很棒的人,也可以通过这些穴位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更好的培养,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穴位图。简简单单的穴位在长期的运用中就会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