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清代的天象计时器 至今尚能运转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有一件能够根据天象计时的仪器——天球仪。
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与天文学是分不开的,年、月、日、时都脱离不了天象。清代的著名天文学家王锡阐著有《晓庵新法》等书,在天体运行理论方面首创了日月食的初亏和复圆方位角的计算方法。
发明天球仪的是清代著名科学家齐彦槐。齐彦槐在天文仪器、天文论著等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过长期的观察、研究,齐彦槐于道光十年(1830年)精心创制了'天球仪”“自动浑仪”二个仪器。
路雪/摄
天球仪高33.4厘米,外表为一个圆形天球,天球表面绘刻星象、节候,含地平规、子午规、赤道规。黄道刻在天球上,各刻度均作360%。齐彦槐还第一次依据星等在天球上标出恒星,天球表面上刻有277个星座1319颗恒星,特别是将我国所见不到的近南极的恒星23座共150星依西洋所测刻在天球上。
该仪器内部仿钟表的办法,用“钢肠”(发条)作动力,自动运转报时报刻。
仪器中部偏下有一圆孔,可插入钥匙,将天球内部发条上紧。发条产生动力,转动齿轮,天球自旋,即可方便准确地了解天空星象位置和运行情况。该仪器至今尚能运转。
天球仪达到了当时中国天文学仪器的最高水平,被称为“千古以来未有之能事,诚精微之极至矣”。
来源: 文旅中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