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界也贫富差距,那些巷角弄边的神明们

【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厦门】

八市和中山路一带是厦门最老的城区,这大家都知道,说这一带藏污纳垢肯定不对,但这一带巷窄弄狭,里面总有一股腐朽的霉味,三教九流混居都是真的。

连神明也会来凑热闹,在好几处巷弄拐角之间,都供着每天有人参拜的神。

在八卦埕一处三角地带,就有一处叫“游车头王爷公”的巷角小小庙,我只能用“小小庙”形容,它就是在墙角凿那么一个像壁橱一样的空间出来,让王爷公有容身之处。

不过你别看这小小庙,它和豪华寺庙一样也是五脏俱全,灯笼、香火、灯烛等等一样也不少,每年都要做好几次庙会。

这处地方不好找,我是晃荡了三次才找到一条相对好走的捷径,不容易。

下面这一处小小庙则相对好找,典宝路直走进去不远就能看到,这是一处“石狮公”庙,也是一样五脏俱全,每年做好几次庙会,还会有许愿的人来还愿唱社戏,不过这地方要唱社戏,到哪里搭戏台啊?呵呵。

石狮公,也叫风狮爷,是闽南、台湾、琉球一带包括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民间信仰。石狮是祥瑞之物,有招财、辟邪、镇煞、护风水、破冲的保庇作用。

在厦门,据说自明代开始就出现“石狮公”信仰,不少地方都建有石狮公庙。

在四仙街上的一角,则供着一尊叫“四仙石”的神明,和前面两尊相比,四仙石阔气多了,不仅占地更大,装修也更好。

四仙石其实是一块四方的石头,因四面各刻有一尊姿态不同的佛像而得名。据民俗专家考证,四仙石宋代就存在,是文物级佛像,只是由于风化严重,已不能确认是哪位神仙或菩萨。虽然如此,附近居民仍然笃信这块石头能保佑一方平安,所以人们常年供奉香火不断,还为其塑了金身。

我在这一带老城区晃荡看到的最简陋的小小庙,是下面这尊位于草埔巷的石狮公,就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神龛,只有一个狮头露着,大眼睛、宽鼻头、咧嘴巴,这些石狮公的特征倒是都有。

神龛虽然简陋,还是有虔诚的信众时而上香点烛,这一处的石狮公也算不寂寞。

这些巷角弄边的小小庙,和那些豪华、大型的寺庙根本没法比,尤其是这些年新建的土豪级寺庙,更无法望其项背一二。看来神界也有贫富差距,而且差距还不是一般的小。

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不仅能看到人间烟火,也能看到神界贫富,就是这么有趣。

这些小小庙的神明,除了在地居民,鲜少有人关注,网上几乎搜不到相关介绍和图像,真是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啊,哈哈。

神界的贫富差距虽然大,这些穷的小小庙依旧有人供奉,香火不断,显然里面的神明对付温饱是不成问题的。它们也不容易,不论风吹日晒,日夜庇护着一方水土,不管灵验与否,能给虔诚的信众们心灵安抚,就是它们的价值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