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廊桥--连城诀(一)
连城位于福建省西部,为福建省龙岩市下辖县。连城,宋以前为长汀县辖地。宋元符(公元1098~1100年)间置莲城堡,仍属长汀县。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长汀县尉虞观提请汀州知事郑强析长汀县的莲城堡及古田乡2个里(河源下里、表正里)4个团(北团、南顺团、姑田团、席湖团)置莲城县,以县公置驻地莲城堡得名,隶属汀州。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升汀州为路,隶福建行中书省,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改莲城为连城(莲城改为连城,《福建省通志》记作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连城县志》(民国版)记作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邑人罗天应粦、陈积万起义之后)。
说到连城,我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金庸的小说《连城诀》,总是一厢情愿地臆测两者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结果很遗憾,没关联...唯一可以拉上边的,恐怕就是连城是一个武术之乡了。连城是连四纸制作工艺发源地之一,以前在介绍铅山的帖子里也有提及。另外连城四堡乡是中国明清两代著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也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乡。这些我们后面也会介绍。
连城名胜古迹不少,但我首先选择介绍的是连城的廊桥。从建筑工艺来说,廊桥中最具价值的类型木拱廊桥主要集中在浙南的泰顺、庆元及闽北的寿宁、南屏四县,无论数量质量都是连城的廊桥所无法比拟的。但是,连城廊桥也有自己的特色,部分廊桥甚至保存得相当不错,值得探究一番。
首先到朋口镇上莒溪村。
村口的这座古桥叫“虹桥锁翠”,又称虹桥,是上莒村的三座风水桥之一。
桥下部的石拱看起来还是老的,上部桥廊部分已经改为木石结构,2015年重修的。
顺着小溪走下去
不远竹林掩映中又有一座廊桥
桥屋屋顶分五段,中间最高、逐渐向两边倾斜。
原来这桥叫永安桥。桥长20米,宽4.2米,桥拱高4.7米,也是上莒村的三座风水桥之一。
这座桥与虹桥刚好相反,下部石拱是翻新的,上部木构是老件。原来,永安桥为木平梁桥,2001年水毁后改建成石拱桥,桥面木料完好仍然沿用,变成了现在的石拱廊桥。
桥内部结构
中间供奉的是三太祖师。这三太祖师是特指客家人每年七月初七祭拜的观世音菩萨、伏虎祖师、定光菩萨。
两侧还有神龛。左边的穿着莲叶服饰,应为哪吒;右边脚踏灵龟、手持宝剑者是玄天大帝。
据上莒溪村《余氏家谱 》载,虹桥和永安桥始建于元朝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
上莒溪村有连城县级文保单位--余氏《家胜公祠》。当时我都不知道。这《余氏家谱》估计就是这余家留下来的。网上找来两张图片大家参考。
桥墩上为木伸臂叠梁
从下游观赏永隆桥雄姿
福建的水资源相当不错。要吐槽一下的就是,人们什么都敢往河里扔,我见过最大的有沙发、床垫,晕!
桥上抬梁结构,路面以卵石铺就
代替永隆桥作用的公路桥
神龛里这个应该也是玄天上帝
出了廊桥是一段水泥引桥。原来应该也是木桥,后来重修改了混凝土,有点搞笑。紧接着就是天后宫和文昌阁。
桥永隆桥牌匾,是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所题。
桥头紧贴着天后宫有座土地庙。
天后宫正面。天后宫占地700平方米,庙堂建筑,砖木结构,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
门额写着“河清海晏”,门楣上雕刻有龙头、狮子。这样写实的狮子造型就少见了
进了天后宫,就可见两层三垛的楼阁式门楼,斗拱层叠、飞檐翘角,气派非常。
这门楼也就是拜厅了
斗拱构件都有雕刻图形并有花卉图案彩绘,精美异常
正面的栏板也有精美木雕
正殿名为坤元殿。里面供奉的自然是天后娘娘了。
前有拱形轩廊,顶部是一个八角斗形藻井
藻井中间有太极鱼图。周边也有斗拱承托
两边墙壁上饰以彩绘山水花鸟
文昌阁,始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至清雍正初竣工。据壁州《林氏族谱》记载,文昌阁由该村童生林上萃等10人(后人称"十友公")各捐银100两成立“文昌社”,建成奉祀“文昌帝君”的文昌阁,以祈求壁洲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足见此地“耕读传家”风尚历史之渊远流长。
一、二层呈四方形,三、四、五层成八角形,攒尖顶,穿斗木构架,葫芦刹。外形上是一个宝塔形和宫殿式相结合的奇特建筑形式。
阁前的庭院内建有荷花池,池塘上建石拱桥。这个形式有点效仿孔庙泮池的意思。
阁门为斗拱牌楼,中间悬“大观在上”牌匾。四层另有“迎旭”匾。
前有拱形轩廊
正厅悬挂乾隆六年县令秦士望书“奎璧联辉”横匾。
后面有楼梯可上
二层楼阁
三层楼阁。此处以前供奉有“文昌帝君”。木梯就是上四层楼阁的。三、四、五层成八角形,顶层室内呈伞形。
侧面厢房曾经作为校舍和教室。
以壁洲一个小小村庄,十位失意文人就慷慨解囊建造了这么一座高大恢弘的文昌阁,祈望的不过是村里可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古人对教育的重视和纯粹令人动容,也让人汗颜啊。
沿途可以看到隐约出现的连城冠豸山。
接着往北,看隔川乡的迎恩桥。迎恩桥始建于1868年,跨河向东西而建,长60米,宽5米,为两墩三孔的石拱廊桥。正面开有三个拱形门,看来当时是分三条道的,以我的经验,很可能是人畜分流。
简单看完了迎恩桥,就是连城廊桥的重头戏--四堡马屋村玉沙桥,这座桥跟四堡乡书屋建筑一道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沙桥,坐落于四堡乡马屋村口的花溪河上,相传昔日花溪河之沙石,晶莹闪烁若玉石,故名玉沙桥。该桥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距今已300多年。桥长30米,宽5米,高10米,首尾与中间皆设有歇山顶杰阁,使整桥错落有致、美观大方。
桥头“郎朗上行”,桥尾“活活回映”
内部可见两侧设有栏杆,外加装挡风板。桥面以卵石砌筑。
中间设有神龛,上方悬有牌匾“普济津梁”,为民国十三年(1924年)马家后人所立。
到了罗坊乡下罗村口,只见一座长桥宛如卧龙蛰伏在青岩河上。这就是云龙桥,始建于明崇祯7年(公元1634年),乾隆37年(公元1771年)重修,距今已经有380多年历史。1996年被评为福建省级文保单位。
云龙桥呈东西走向,六墩七孔,长81米,宽5米。桥中部建有双层六角形攒尖顶楼阁--魁星楼,桥两头皆有两层三垛斗拱牌楼,第三座桥墩上还建有歇山顶矮阁。
此桥的选址十分巧妙,桥的一端是一座绝壁,过桥后折而下行,穿过两块巨石间的石缝--一线天,就又是一片坦途了。
桥头的小山可以攀爬,当然,要注意量力而行、安全第一。上去就可见蜿蜒的青岩河穿行而过。
小山的岩石感觉是喀斯特地貌,植被茂盛、物种丰富。
最上面还有一棵树
微型植物园
往下游走
重新走回桥中
行至中间的魁星阁。有一个壶门形状的窗。
魁星阁后有木梯可上去
阁顶有斗拱支撑,下面神龛供奉的是镇武祖师。
上去瞧一瞧
桥头牌楼有“云龙桥”三字牌匾。造型就如同长长的飞龙。桥尾左边就是刚才爬上的小山。
据《连城县志》载,文川桥,原名清溪桥。宋绍兴年间,县令刘国瑞在南门外重建时改名“擢桂桥”,后被洪水冲毁。元至正年间,县尹马周卿重建时,更名为“文川桥”。此后多次重修。清顺治四年(1647),因毁于战乱,署令王自成、县令田玉生相继予以修复,保存至今。桥长50米,宽5米,两墩三孔。现在俗称大桥下。
这是最近修整后的文川桥。中间有歇山顶杰阁一个,下为伸臂梁架。两边的僭建都是扁食铺。这个文保只保了一半。有关部门还是要多动动脑筋啊
小溪里面的这些鸭子可不是一般的鸭,这是连城特有物种--连城白骛鸭,属中国麻鸭中独具特色的白色变种,因其黑色的脚丫和头部又称“黑丫头”。连城白鸭现在属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个头不大,肉质细嫩鲜美。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已经吃过N次了.....
小桥叫“大安桥”,哈哈...据吴姓村民家谱记载,大安桥始建于元朝(具体年月无从查考),座落在村口小溪之上,桥长12米,屋高4米,距今至少六百年。桥内供奉之神名曰“十二部公王”。全村老少尊其为一村之主,认为他能把住水口,镇住邪恶,保佑一村平安。每逢初一十五,村民都要来此上香。
大安桥对面山上植被茂盛,古树参天。原来这里属于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难怪。
这些杉树年纪也有五六百岁了
俯瞰罗胜村
山腰上还有一座小庙
“云峰庵”,是一座千年古刹。也是斗拱牌楼门。连城人对斗拱的确是真爱啊....
我印象中这棵杉树有八百多年了。后来才知道,这罗胜村居然还藏有一棵神树,福建最大、全国第二的“杉树王”。这棵杉树王树龄1000余年,树高36米,胸径近2米,平均冠幅15米,材积39.86立方米,树冠庞大,树姿如塔形,要五个成年人才能合围环抱。真是走宝了...另外,罗胜村还有明代古庙罗云寨、明代书院吴山书院等,路过的朋友可不能错过哦
从罗胜村往东南继续前行,大约十几公里山路,就到了赖源乡的上村。
上村最出名的,莫过于其拥有号称“华东第一溶洞群”的濑源溶洞了。始建于明末的“万隆桥”,就座落在赖源溶洞群的上村水口,史称“九洞通衙”。由于该村海拔1000余米,古桥也就成为千米之地一处人文胜景了。
去的时候赖源溶洞景区正在修整,这个土坡不日就应该是草原了
山环水抱、环境清幽
现在水道应比以前收窄,桥下只得一孔了。桥屋顶也是呈阶梯状的五段,中间有一个与云龙桥相似的双层六角攒尖顶楼阁,下有斗拱,六侧都有色彩艳丽的彩绘。
按这桥上所挂重修之序,此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如此已近四百年了。
中间楼阁底部的斗拱
神龛里供奉的玄天上帝
大家看到的这些水,都是从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或地下冒出来的,清澈异常。
另:连城还有几座廊桥,如壁洲村北面不远的后埔村水尾桥,北团镇永华桥,朋口镇双溪桥等,有兴趣有时间的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