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篇  中外学者纵论红山文化

赤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共有历史文化遗迹680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
赤峰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玉龙的故乡,而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凤”、距今7000多年的陶凤杯出土后,使赤峰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凤之乡”;距今8200多年的兴隆洼文化的聚落遗址被发现后,这里被誉为“华夏第一村”,因而我们可以说,中华文明的曙光最早出现在赤峰大地上。
秋天是一个硕果飘香的时节,20088月29日,内蒙古第五届草原文化研讨会暨赤峰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在赤峰隆重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们同聚一堂,在美丽的昭乌达草原上切磋红山文化、草原文化,交流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X
1郭大顺: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比较其它地区玉器,红山工艺有过之而无不及
邓聪的研讨题目是《红山文化玉器工艺制作水平研究》。为了通过不同的玉器观看、研究如何制作玉器以及当时的工艺,他此次在赤峰的敖汉、翁旗、克旗、巴林右旗等地共拍了几千张玉器照片。他认为,红山文化工艺在制作水平上很高,比其它地区的玉器有过之而无不及。
邓聪从敖汉出土的一个筒形玉器说起,讲述玉器的制作过程。该玉器属于形体切割,从开料到方形或长方形毛坯、再到筒形玉器,可以看出,敖汉的玉器制作在当时已很发达。经专家鉴定,红山文化玉器硬度在中国古代仅次于金刚石,加工琢磨难度很大。但红山匠人在制作玉器时已能依据器物的造型特点,熟练地运用切割、琢磨、钻孔、抛光、圆雕、浮雕、透雕镂空等多种技法来加工玉石,使之成为形态各异的玉器。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关于红山文化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红山时期的玉器也被专家确认为红山先民顶礼膜拜的通天神器。邓聪表示,他准备将对红山玉器制作过程的研究成果写出,从工艺角度探讨玉器的制作方法和特点,研究红山文化中的精髓。
凌家滩斜口筒形玉器,有源自红山文化的可能
最先发言的那位微笑、淡定、瘦削的老者就是德高望重的郭大顺老先生了。郭老先生是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依据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考古新发现提出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的新课题,引起海内外关注。主要论著有《龙出辽河源》《追寻五帝》《探索古辽西》等。1983年到1994年他发现并主持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1979年,在辽宁省全省文物普查过程中,他们再次发现了东山嘴与牛河梁遗址。
在此次研讨会上,郭老先生主要讲了凌家滩玉器与红山文化玉器的关系。“以前所知有双连玉璧和卷体玉龙,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墓四玉人出土后,相同的姿态使两个古文化在玉器间的联系上又大为接近了一步。所以,这次凌家滩出土与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相近的玉器并非偶然。”郭大顺分析说,“由于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的出土数量大,使用延续时间长,可以认为,凌家滩所出斜口筒形玉器,有源自红山文化的可能。”不过,他还说道,“但黄翠梅教授以为,从由具象到抽象的演变逻辑分析,相反的可能也不是不存在的。”接下来,郭大顺又讲了红山文化与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玉、巫、礼的关系,从王国维的“以玉事神为礼”说到红山考古界的“惟玉为葬”、“惟玉为礼”,再从巫者意志品德的载体说到“以玉比德”。“所谓玉器时代的确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他如是说,“玉器是红山文化的精髓,而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华文化直根系中最有生命力的一支,这也是辽河文明是中华文明源头之一的有力证据。”


2 邓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0)

相关推荐

  • 从工痕欣赏馆藏「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

    斜口筒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玉器中典型的器物之一,因其形状如马的蹄子,因此而得名.扁圆筒状,一端作平口,一端为斜口,平口两侧各有一小孔,斜口外敞,制作此器先采用管钻法,再用绳线类带动解玉砂绕玉芯切割一周相当 ...

  • 建平县富山乡.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

    建平县位于中国辽宁省西部,燕山山脉向辽沈平原的过渡地带.横跨东经119°1'至120°2',纵跃北纬40°17'至42°21'.东邻朝阳市,西邻内蒙古的赤峰.宁城两市县,南接凌源.喀左两市县,北接内蒙 ...

  • 认知世事(五百八十七)

    最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遥远,而是心中的郁闷: 最使人颓废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自信的丧失: 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希望的破灭.

  • 第四百八十七篇  通辽市大沁他拉红山文化遗址

    X 大沁他拉遗址位于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教来河在镇东7公里由西南流向东北,河与镇之间分布着沙丘和教来河冲击而成的平原,镇北15公里横亘着一片东西连绵数里的沙丘,遗址即分布在这片沙丘的南缘,面积约1 ...

  • 《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八十七首《燕子楼》(张仲素)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四]  燕子楼 [中唐·张仲素·七言绝句]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

  • 第五百三十七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沁点和沁片

    X 许多红山文化出土玉器中,它们的表皮会出现一些亮晶晶的闪光点,有的如针尖般大小,有的是片状,这就是沁点和沁片.如果拿到手中观察,并在光线下晃动,在一些玉器上可以发现许多沁点和沁斑,这是金属化合物对玉 ...

  • 第五百七十七篇  长白山文化的基石

    X 图1 田子馥先生. 提出长白山文化的概念,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有人说长白山文化的本质是高句丽文化,有人说长白山文化的本质是满族文化,其实这些都只是长白山文化的表层.应当承认长白山文化具有多元文化的 ...

  • 第五百八十一篇  红山文化有过一个英雄时代

    "从遗址的情况和考古报告看,红山文化积石冢主人位阶有序.等级分明.用玉为葬.规格较高,大多数是英雄的待遇.红山文化也确有一个英雄时代."8月30日,在第三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上,辽宁 ...

  • 第五百八十三篇  怀美玉之高洁兮(杨伯达访谈录)

    朝阳人大多对杨伯达之名还较为陌生,文物考古界人士则早就如雷贯耳了.他是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博物院副院长.北京考古系玉器硕士生导师.人们都 ...

  • 第八百八十七篇  辽宋高梁河战役

    X 图1 高梁河战役是公元979年(辽乾亨元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 辽与宋发生的一次大战.是年五月,宋军破太原,刘继元降,北汉亡.宋太宗还师至镇州,未及休整,即强令转兵东进,企图乘势一举夺占幽州(今北 ...

  • 第九百八十七篇  辽国的手工业

    X图1 藏友的辽代银鎏金马鞍. 图2 藏友的辽代银鎏金执壶. 契丹奴隶制时期,手工业即是重要的生产部门.辽朝各民族相互交流生产技术,手工业的许多部门出现具有特色的成就,汉人和渤海人地区的手工业尤其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