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前辈著名老生的琴师

一个京剧流派的形成,是与艺术家相濡以沫的琴师分不开的。琴师根据艺术家的内在特点和风格以及剧中人物特点设计唱腔和伴奏,在派别形成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了特定的代表性唱段以及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如杨宝忠先生与其三弟杨宝森同鼓师杭子和经过多年研磨,形成了杨派以及其代表剧作《杨、失、伍》。李慕良先生同马连良先生长期合作,形成潇洒飘逸、稳重醇厚的马派艺术。

周信芳的琴师主要有孙葵林、黄友仁、姜鸿奎、郝德泉等几位。

孙葵林的父亲是胡琴圣手孙佐臣,子承父业,艺当不差。早年曾伴周信芳先生,有老唱片《扫松下书》等传世。

郝德泉曾给周信芳、盖叫天、王正屏、沈金波、赵晓嵐等京剧表演艺术家操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后,他与周信芳剧组展开长期合作,周信芳新编的古装京剧《秦香莲》、《义责王魁》、《海瑞上疏》等都是他的胡琴,张鑫海的鼓,复排的周信芳早期戏《斩经堂》(《吴汉杀妻》)、《鹿台恨》(《封神榜》;《摘星楼》)也是同样音乐阵容。《投军别窑》等1些生旦对唱戏码由查长生和他分任琴师。
    周信芳1950年代在中国唱片公司录製的1批唱片,琴师是姜鸿奎。

马连良的琴师主要有胡子元、赵桂元、杨宝忠、李慕良。胡子元先生是贾丽川先生的徒弟,原也唱老生,倒嗓后改场面,从马连良1921年底出科出演城南游艺园起,即为马操琴,也是马派发展期的一位重要人物,胡辞班后为坤角刘又萱操琴。赵桂元京剧琴师。艺名小桂元。曾在富连成社科班搭班学艺。老生改行,徐德增的徒弟,先后为王又宸、朱琴心、黄桂秋操琴。1929年9月4日,为马连良和荣蝶仙合组扶荣社担任琴师。1931年1月21日,为梅兰芳、马连良在上海百代公司灌录唱片两张(《打渔杀家》一张,《宝莲灯》、《四郎探母》共一张)司京胡。1931年2月7日,为马连良在上海百代公司灌录唱片五张(计有《珠帘寨》、《御碑亭》各一张,《盗宗卷》、《铁莲花》共一张,《四进士》、《洪羊洞》共一张,《南阳关》、《乌盆记》共一张)由赵桂元司京胡。李慕良被公认为马派的最佳琴师,为创“马派”出力甚多。李慕良有三把名琴,一把是紫罗汉担子西皮胡琴,通体绛紫色,里弦“厚”,外弦“亮”。据说是著名琴票乐朴荪割爱赠送给他,此琴是“京胡制作大王”史善朋老先生亲手所制。另一把是二黄琴,琴音宽厚、甜美、圆润。还有一把是李慕良父亲传给他的琴,当年曾用这把琴为言菊朋先生伴过奏。 李慕良琴艺的特点,首先在于他操琴从剧情、剧中人物的感情出发,所谓“拉琴拉人”,并通过独特的演奏手法、技巧来树立人物的音乐形象。他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心手相印”。因此,他的演奏有深厚的感情,旋律平正大方,节奏鲜明多变,手音圆润爽朗,指法灵活有力,弓法快而流畅,尺寸严谨,伴奏、过门、垫字,结构新颖,不落俗套,与演员的气口劲头配合得极为默契。特别是为马连良伴奏,可谓是严丝合缝,声情并茂。李慕良操琴风格匠心独运,自成一家,世称“李派”。

谭富英的琴师先是赵济羹,后为王瑞芝。赵济羹(1898-1975),别号喇嘛,祖籍绍兴,生于北京。是京剧界一位出类拔萃的琴师,因其左手操琴享名戏曲界.不但琴艺超群,而且“六场通透”,是与杨宝忠、徐兰沅、王少卿并称的四大琴王。赵继羹16岁师承程祥林学艺,后随孙佐臣操月琴,又改拉胡琴。20岁时已在菊坛名声很响,琴艺精湛,他的特点以保腔见长,不论老生、花脸、青衣、老旦,他的伴奏都能严丝合缝,与演员行腔浑然一体,他集诸家之长,琴音刚健、疾徐有度,形成了独特的赵派胡琴。 他是京剧史上罕见的左右手都能操琴的著名琴师,被誉为左右开弓的“京胡圣手”。先后为言菊朋、金少山、裘盛戎等伴奏。与谭富英合作长达18年。著有《京胡曲谱集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上海工作,1950年代担任上海京剧院现代京剧(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早期版的琴师,鼓师是王燮元。获评中国国家1级演员职称的尤继舜、李寿成等多位京剧琴师是他的学生。

王瑞芝琴艺师从梅雨田和李佩卿。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余叔岩先生二次大病未全愈,就在弟子孟小冬的搀扶下,在国乐公司灌制了最后两张四面唱片,这次录音司鼓是白登云先生,操琴是王瑞芝,这四面唱片有:《打侄上坟》的西皮散板转原板;《沙桥饯别》的二黄慢板;《伐东吴》的西皮原板。一九四三年,须生泰斗余叔岩病故,卒年五十四岁。叔岩故去,弟子孟小冬南下上海,王瑞芝随之。孟小冬乃旧剧“一代冬皇”,余叔岩弟子有三小四少(三小者:小小朵杨宝忠、小小谭谭富英、孟小冬。四少者:李少春、陈少霖、吴少霞、王少楼),但形神惟妙者推孟小冬为第一人,这其中王瑞芝是功不可没。后来,孟小冬嫁杜月笙,就谢绝舞台了,解放前夕和杜月笙一起到香港定居,杜月笙病故,她离开香港到台湾,直到病故。而王瑞芝则留在大陆,继续为谭富英操琴。

杨宝森的琴师杨宝忠

黄金陆先生曾为杨宝森临时操过琴,那是宝忠先生不在并由他推荐由黄金陆为杨先生操琴的。黄金陆出生于1924年,农历甲子年;逝世于1998年,农历戊寅年;享年74岁。

从小随长辈去茶楼、戏园听戏,喜欢音乐伴奏。一九四五年,时年二十一岁的黄金陆正式从艺,拜白宗灏为师习胡琴。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平剧工作团赴南方演出。解放后,先后同尚小云、马连良、杨宝森、张君秋、周啸天、梁小鸾等合作,其琴技受到赞赏。1954年参加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1963年该团调为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京剧团,1965年11月又改为中国京剧院三团,他一直任乐队队长。1980年12月调中国戏曲学院任教,曾任音乐系副主任。黄金陆先生六场通透,一专多能,同鼓老通灵默契,熨帖自然。他讲究“伴腔出情,突情出俏”。他认为伴腔只完成一半,伴情才是全部。他谙熟各种流派特色,对杨派和程派艺术造诣很高,曾撰《我为杨宝森先生操琴》等文章,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为继承和弘扬杨派艺术做出了贡献。他还与程派传人赵荣琛、陈琪等合作,整理发展了不少程派剧目。在教学中,他认真负责,扶植后辈,培养了张素英、曹宝荣、赵建华等一批优秀琴师。

奚啸伯的琴师魏铭,生于1914年,殁于1996年。

李少春琴师沈玉才。沈玉才(1916——2004),京剧琴师。梨园世家出身,其曾祖是道光年京城有名的武戏大家沈小庆,祖父是同光年间有名的须生沈三元,父亲沈福海,琴师(一作弦师)。十二岁随父习艺,工文场弦子,十七岁被聘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三弦乐师,十九岁改习胡琴,先后为程玉菁、王玉蓉、吴素秋、童芷苓、赵荣琛、杨宝森、谭富英、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操琴,解放以后长期伴李少春先生。

  沈玉才先生琴艺精透,谙熟音律,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的《野猪林》的唱腔设计倾注了沈玉才先生大量心血,“大雪飘,扑人面”的反二黄情景交融,回肠宕气。

  沈玉才是继王晓韶创制软弓胡琴,李春泉改制硬弓胡琴、沈星培改二簧伴奏弃海笛用胡琴之后,又一位胡琴改制家。胡琴运用以来都用丝弦作为琴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京剧院编排现代戏《红灯记》,为适应交响乐团的需要,沈玉才先生尝试将京胡由丝弦改为钢弦,并获得成功。

  沈玉才先生艺有家传,其子沈长春为北京京剧院杨派老生演员(退休),1980年拜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鸣盛门下。孙女沈媛现为北京京剧院的青年琴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