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从诞生到流行,阴谋论为什么长盛不衰?

陈根

知名科技作家为你解读科技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昨天 10:22

​文/陈根

在面对未知威胁,重大灾难、战争,难以置信的财富积累等问题时,人们惯于在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析世界,从而产生了某种信念固执,阴谋论因此有了市场。疫情无疑为阴谋论提供了沃壤

尽管阴谋论疯狂荒谬,带着某种神秘的暗黑色力量,但在过去也不经常翻起多大浪花。但在疫情的加持下,从2020年到2021年,从“匿名者Q”等阴谋论组织高举“新冠病毒是一场骗局”的标语,到“疫苗会将纳米芯片注射到人体内,以便控制人群”等,人们已经经历了太多惊悚的内幕

面对阴谋论的加速变化,一些人追随,一些人不取。吊诡的是,追随的人与不取的人皆不在少数,大有创造出平行世界的感觉。阴谋论的生生不息值得人们的警惕,区分阴谋论中的阴谋,对现代社会的正常生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阴谋论的盛行

在人们的生活中,阴谋论无处不在。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社会信念,阴谋论认为某些个人或团体拥有巨大的神秘力量,能够操控世界以实现不正当的目的

比如,2020年春天,当全世界都呆在室内对抗新冠疫情时,纵火者袭击了英国、爱尔兰、荷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手机信号塔。他们在英国放火烧了(或者试图去烧掉)近百根信号杆。仅在复活节的周末就发生了20起袭击事件,其中的一起是烧毁了伯明翰一家医院的信号杆。

纵火犯认为,最新的移动电话技术——5G,才是疫情的真正原因。他们想象出了一个全球阴谋要么有人通过伪造大流行病来掩盖5G推广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种族灭绝效果,要么是故意利用5G来杀死大量人口,帮助奴役剩下的人。但显然,稍微拥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5G微弱的无线电波无法做到这一点,而纵火犯对现实世界的情况却并不在意。

尽管阴谋论以一种有违常理的方式存在着,但却依旧操纵着很大一部分的人群。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20年5月份进行的一项大型调查发现,只有大约一半的英国成年人没有相信所谓的“阴谋论思维。四分之三的人,对官方对疫情原因的解释有所怀疑;大多数人认为疫情“至少有可能”是人为的。

而近一半的人则认为,疫情可能是某些国家针对“西方”故意设计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准备把责任归咎于犹太人、穆斯林或者比尔·盖茨,甚至相信“精英们制造病毒是为了建立一个世界性政府”的观点;21%的人认为(程度分别是有一点、中等、非常相信或肯定)5G是疫情的罪魁祸首,有差不多数量的人们,认为它是“毁灭人类的外星武器”。

阴谋论广泛存在于现代社会,包括不同的意识形态国家中,但解释却众说不一。一种流行的解释,认为这是“民智未开”的结果,即阴谋论的信奉者主要都是一些“信息闭塞、文化程度较低、头脑简单和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的底层民众”。

因为阴谋论提供了一种无须分析信息、深入思考就能“弄清”复杂问题的路径,而且“能使头脑简单的人自我感觉头脑不简单”。这看起来不无道理,但确切地说,即便是受过良好教育、在某一领域颇有成就的高智商人才,也会相信阴谋论,因为绝大部分人在自己专长之外的知识都是有限的

阴谋论为什么长盛不衰?

古往今来人们多少相信阴谋论确有许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原因。

一方面,从动机的角度来看,人们倾向于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东西,即便是在不确定的证据面前。事实上,人们的信念正是由于或多或少地合理使用了相违背的证据。因为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信念和观点往往来自于有偏向的、选择性的和带有动机的信息处理。

人们想要理解世界,就会在认知上产生一种努力减少外部世界不确定性的动机。这种认知动机引发人们对阴谋论的信奉。一方面,当人们感到不确定时,阴谋论信念会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当个体认知闭合的需求高时,更倾向于相信阴谋论。

这是因为,阴谋论提供了一种广泛而一致的解释,让人们能够在不确定和矛盾的情况下保持自己的信念,或者通过阴谋论的简单解释来帮助自己理解外部世界,减少认知上的不确定性。而阴谋论的一个相关性质就是,人们可以通过将绝大多数不确定的证据(如科学发现)作为阴谋的产物来保护自己重视的信念。

当然,这也可以被理解为人类天然的偏见与思维惰性很明显,“阴谋论”能省掉人们搜索证据和逻辑论证的功夫、节省脑力劳动,对处于不利于思考的环境中的个体无疑极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阴谋论满足了人类的“控制欲”,是人们对不稳定的复杂系统进行控制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相信阴谋论也是安全感缺失者的一种补偿性控制机制。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们往往希望世界的运动按照我们的信仰、经验、态度、理念和预期来行动,即使现实与我们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的内在期望。

同时,人类需要在外在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在现实面前表现得无能为力和无所适从,我们需要需求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

而当个体感觉自身受到威胁,无法控制结果以及感到焦虑和无能为力时,信奉阴谋论有助于个体减少感知到的威胁,提升控制感和安全感,建立外部世界的秩序。

研究发现,有过被排斥经历的人们,会因为收入而产生较低(相比于较高)地位的群体成员的感觉,在政治进程上失败(相比于成功)的一方更倾向于相信和支持阴谋论。这是因为,他们都感知到了来自外部世界的威胁,但是借助阴谋论来解释这种威胁,他们就能感到更安心。

并且,外部威胁会使人丧失控制感实验表明,当被试的控制感降低时,他们的阴谋论信念就会升。当个体丧失控制感后,会为了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而选择笃信阴谋论的说法,作为一种信念层面的补偿控制途径叫作重获控制感,即避免外部威胁。

阴谋论给人一种错觉:无论现实世界如何复杂,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人的精心算计而被控制,被纳入某种可控的秩序之中。这种“可以被控制”的感觉,在某种程度上让人摆脱了对偶然的、不可知的恐惧,反倒会让人觉得更加安全。即便其非常荒谬。

阴谋论暴露社会不安的心理基底

互联网的发展助长了阴谋论的盛行。人们获取信息变得更加容易的同时,爆炸的信息量加剧了人们甄别信息辨别真伪的难度。阴谋论的叙事往往更加宏大且讲究“逻辑”,真假掺杂,又步步合理。即便是人们意识到了阴谋论的存在,但要反驳它却也相当不容易,因为从本质上说,阴谋论不需要证据。以至于常人面对这带有部分真相的“黑箱”,在很多细节处难以证伪。

多种因素的叠加,让我们更能够理解当下阴谋论在社会的普遍盛行:疫情暴露了社会的脆弱,由于人们的不满、焦虑与困惑,叠加信息和政治运作的不透明,相比起客观证据,人们反而更坚信自己的主观判断。

比如,人们希望解释疫情的由来,毕竟相对于自然出现而言,“人造是可控的。人们也希望给长期的经济损失和深重的社会影响找一个答案,即便它不是正确的。疫情的压力下,很少有人能克服思维谬误,这意味着阴谋论的产生很难避免。而情绪化的助推,导致其更加广为流传。

换言之,人们之所以揣测,是因为他们正确地意识到有一个自己看不见的“黑箱”,只不过他们对“黑箱”的内幕做了主观的、常常是错误的想像。一个阴谋论盛行的社会,往往也暴露了一个社会不安的心理基底

而阴谋论对社会的伤害无疑是长远而又剧烈的。信奉阴谋论会显著地改变个体的社会行为。表现在政治方面,信奉阴谋论可能降低人们的政治参与度,因为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都在被少数强权者操控,个体对政治的走向则无能为力。  

同时,阴谋论也可能让某些个体变得极端化和激进化并且挫败人们斗争的意志。因为假如那个阴谋如此强大,以至于任何反抗都难以挣脱,那么一个人除非具有超自然的能力,否则其努力是注定会失败的。研究已经证明与长期接触反阴谋论信息的人相比,长期接触宣扬阴谋论信息的人会对政治感到懈怠

有阴谋论,就有反阴谋论。对应着阴谋论的产生,想要反对阴谋论,从社会的角度,就需要有及时的信息披露制度。透明公开的运作和信息供给,将有效缓解个体的焦虑。从理论上来说,缓解个体的焦虑情绪及提升个体控制感可有效干预阴谋论

而从个人层次来看,只有更多人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社会才有望走出阴谋论的困境。这意味着人们要学会从科学思维入手,提高知识素养,理解逻辑合理。例如,面对海量的信息的时候,能够通过理性和经验筛选一些经过验证的内容。但是,这显然是条漫长的道路。

(0)

相关推荐

  • 浅析“知行合一”的现代价值

    [摘要]"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关于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关系的重要论述,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也一直是其后仁人志士修身持家.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从伦理学和科学实践层面看,探讨" ...

  • 网上黑白颠倒的“喷子”到底是什么心理?情绪滞后是种什么体验?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你是喷子吗,黑白不分强行逻辑的那种? 如果你见此问句,内心即刻就涌出反感,甚至怒气,那么80%的可能性,你在网上喷发过情绪,留下过极端激烈的言论. 如果你的内心是否认的 ...

  • 关于珍惜生命的句子73句

    关于珍惜生命的句子73句

  • 人类如蚂蚁,好书推荐-《社会性动物》

    引子 有一天,一个人直着脖子呆呆地朝着天空望着,显得一副十分投入的样子.一个人路人从他身边经过,看到他那种情形,十分好奇,以为天空一定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吸引着他,于是也站在他身边朝着天空望.接下来又有下 ...

  • 《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从众和服从

    任何压制个性的行为均为专制,而不论名称是什么.-----约翰.穆勒<论自由> 一:从众的概念 从众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个人是否从众的关键是:当你脱离群体时,你的行为和信念 ...

  • 《我是谁-心理学实证研究社会思维》笔记

    我们以为的自己不一定是真正的自己.我们看到的别人未必是我们看到的别人.我们不认识自己,也从未真正认识别人.当我们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才可能更清楚得看清人和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科学由事实构建,就 ...

  • 人类道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摄影师:赵莉 人类道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曾攀.雷雳 道德对于维持人类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代的心理学者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人类道德的心理奥秘.人类的道德具有哪些特征?研究者Ellemers等人(2 ...

  • 为什么流行心理学无法解决我们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通俗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研究风靡全球,相关研究成果广泛渗透至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类机构以及公民个人生活之中.2021年4月,美国调查新闻记者杰西·辛格(Jesse Singal)在新书<权宜 ...

  • 陈根:首颗“迷你心脏”诞生,心脏解谜更进一步

    文/陈根 心脏,绝对算得上是人体中结构最复杂.精密的器官之一.心脏是胚胎中首先形成的具有功能的器官,起源于脏壁中胚层(Splanchnic mesoderm). 心脏结构的复杂性,远超人们的想象.在预 ...

  • 陈根:正本清源,出手“电子烟”的阴谋阳谋

    陈根 知名科技作家为你解读科技与生活的方方面面.03-25 10:03 文/陈根 3月22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同起草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 ...

  • 陈根:从恶意偏见到善意偏见,性别偏见的诞生

    文/陈根 性别作为人类个体的最重要标签之一,在一个人的一生中都具有重要作用.性别决定了我们如何被世界对待,也影响着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在社会学研究论文Doing Gender中,性别对于生活的影响 ...

  • 陈根:锂电池的诞生和焦虑,走近动力电池

    文/陈根 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伏特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电池--伏特堆.这一用锌片(阳极)和铜片(阴极)以及浸湿盐水的纸片(电解液)制成的最初的电池,证明了电的人为制造可能性. 自 ...

  • 陈根:定制癌症疫苗诞生,癌症治疗更有效更长久

    文/陈根 个人新抗原疫苗已被设想为诱导,扩增和多样化抗肿瘤T细胞应答的有效方法.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就概述了新型癌症疫苗的长期疗效. 这项初步试验涉及8名患者,其中两名患 ...

  • 陈根:阴谋论,暴露社会不安的心理基底

    文/陈根 在面对未知威胁,重大灾难.战争,难以置信的财富积累等问题时,人们惯于在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析世界,从而产生了某种信念固执,阴谋论因此有了市场.疫情无疑为阴谋论提供了沃壤. ...

  • 陈根:量子力学相逢新能源开发,诞生新型催化剂

    文/陈根 能源的发展与革命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两次工业革命过后,能源发展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但同时,以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等)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因再生周期长.储量和质量逐年下降等问题,越来越 ...

  • 陈根:从诞生到杜绝,纠偏“娘炮”现象

    文/陈根 在娱乐圈风暴背景下,8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设的通知>,并组织了会谈.会议特别提到了娱乐圈"娘炮形象"的不良现象 ...

  • 陈根:疫苗诞生需要经历什么?

    文|陈根 疫苗是一种经过改造的病毒或病毒的部件,当人体经过口服或注射等途径接种疫苗后,会发生免疫继而产生保护抗体和免疫记忆.这相当于一场军事演习,不让人感染病毒,就能让人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力.当人体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