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出自哪里?看完后明白了!

这句话是一首诗的其中一句。典故出处版本众多,主要有2种。流传最广的是第1种。

全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1、与清代人张英有关

张英,安徽桐城县人。张英在清朝京师北京任职。老家盖房子,邻居叶秀才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张英老家的管家认为,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按地契打墙有理有据。邻居叶秀才一纸状文告到县衙,要打官司。

张家管家写信把这事禀告在北京的张英。张英就回信一封,只有四句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管家看了这首诗,动手拆墙,后退三尺。邻居叶秀才见状也把自家的墙拆了,同样后退三尺。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

2、与清代人傅以渐有关

傅以渐,山东聊城人。

故事大意和张英的故事大致相同,故不再赘述。

综述:这个故事流传甚广,虽然在不同地区主角不同,都说明了邻里之间如何相处的问题。有了争执,友好协商、互相谦让,这才是睦邻友好,和谐相处的典范。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

  • 张英 张廷玉与六尺巷

    张英跟张廷玉为什么能受到器重,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张英是早年最重要的贴身文臣侍从,康熙曾亲自写了"清慎勤"."格物& ...

  •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六尺巷>的故事,史料记载:清朝宰相张英(张廷玉之父)居宅与吴氏邻,旁有隙地,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 ...

  • 【吴羽晗】掌控情绪 幸福成长

    掌控情绪 幸福成长 福清市实验小学六年三班  吴羽晗 指导老师:翁萍 "掌控情绪,幸福成长"是实验小学的第九周国旗下讲话主题.这一天,林云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管理情绪. 林老师告诉我 ...

  • 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出自哪里?

    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出自<诫子弟>,后被写成民间传说故事<六尺巷传说>,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 ...

  • 典故《让他三尺又何妨》

    点击上面的<手绘风俗风情> Комиксы и  сказки 并加关注即可看更多内容 *************************** 手绘风俗风情   2019年第五十三期总第2 ...

  • 每日鉴赏|让他三尺又何妨

    谜面:"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谜目:城市连历史街区,卷帘格 谜底:成都 宽窄巷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语出清代大学士张英.清康熙年间, ...

  •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是怎么形成的?

    "六尺巷"的故事其实有两个版本,但以张英的版本最有出名,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众多的版本中,张英的官最大的原因. 下面来看这两个版本的"六尺巷". 一.清朝&qu ...

  • 让他三尺又何妨?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 ...

  • “千里来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六尺巷子引遐思

    傅斯年陈列馆前,时常有公交车停靠.在这里设站,聊城人对乡贤的敬重,一望可知. 陈列馆是一个多进的大院子,从前为傅氏家祠,门匾题有"状元府第".这位状元是傅以渐,做过武英殿大学士,论 ...

  • “气壮山河”这个典故出自哪里?主人公是谁?有着怎样的故事?

    中孚鉴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56分钟前 关注 "气壮山河",比喻一个人豪迈之气,犹如高山大河那样雄伟壮观,这个成语就是形容气概豪迈,有压倒山河之气势. 那"气壮山河&qu ...

  • 徐达被朱元璋赐蒸鹅自尽的典故出自哪里?正史中是如何记载的?

    徐达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民间一直有一个说法,明代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大将军是被朱元璋害死的.朱元璋是怎么害他的呢?徐达晚年背上上了一个毒疮,需要禁食酒肉,而朱 ...

  • 让他三尺又何妨

    张英,清代大学士,礼部尚书.他的家人在故乡桐城修建宅第,与邻居方家因地界发生争执,告到官府.张英获悉此事后,立即写了一首诗寄回家中. 诗云: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