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湿热?90%的人都弄错,难怪调理没效果!

每晚9点准时免费更新

—— 以下是正文 ——

看中医时,我们常能从医师口中听到诸如“体质湿热”、“寒湿”之类的词汇。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有人埋怨“我湿气太重了”。

但你真的知道这些词都是什么意思吗?如何判断自己是“寒湿”or“湿热”呢?

1

运脾胜湿论苍术

国医大师颜德馨老先生在他的《运脾胜湿论苍术》一文中写过这样一段亲身经历到故事:

据“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治脾以防治肝病,亦颇所获。忆1962年春,余肝病急发,除输液外,复投保肝一类滋腻品,造成湿困成饮,白沫痰盈碗,转氨酶高至500单位,乃按土壅侮木例投苍术合五苓散,一月而瘥。旋悟保肝不如健脾之义,历年来遵此旨治疗肝病多例,如沪上“甲肝”流行之际,对出院病人皆以“苍术片”预后,疗效满意。

看完颜老用除湿健脾的“五苓散”治好了自己的肝病的故事读后感:

1、 苍术真是除湿届的除湿机啊!

2、“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个中基考试必考的,果然真实不虚!

2

现代人十个里九个湿,啥是“中焦湿证”?

吴鞠通的《温病调辩》里讲的很清楚:湿之入中焦,有寒湿,有热湿,有自表传来,有水谷内蕴,有内外相合。其中伤也,有伤脾阳,有伤脾阴,有伤胃阳,有伤胃阴,有两伤脾胃。伤脾胃之阳者十常八、九,伤脾胃之阴者十居一、二.彼此混淆,治不中款,遗患无穷,临证细推,不可泛论。

这是比较高大上地统言了中焦湿证的总纲,我们来接地气地白话一下:

1. 湿,分寒湿、湿热两种

2. 湿的形成,有从外部传来的,也有脾胃失运,湿从内生

3. 湿气伤的是:脾阴、胃阳

4. 寒湿一般比较普遍占80-90%,湿热占10-20%

问题来了,占“湿”比例80%的寒湿重了身体会怎样?

也就是怎样判断你是否是寒湿体质?如果有一下之一便是了!

1、身体沉重——通常我们会觉得发困、身体发沉、没精神,有些人总觉得头上带了个帽子。

2、身体阴冷——我们会觉得四肢发凉、面色灰暗、发青、发紫。

3、身体发霉——各种皮肤病多发:在上是风疹、头藓、湿疹;中是各种胃病、噁心、食欲不振、消瘦;下是阴囊湿疹、脚藓。

4、身体长菌——各种细菌、病毒极易感染。

5、身体腐烂——各种炎症、溃疡长期不愈。

6、身体经络不通畅——痛经、长囊肿、长肿瘤了。

7、身体肥胖——尤其是下半身,湿气趋下,寒湿日久,带脉松弛,中医形容其为“腰部溶溶如坐水中”“腹重如带五千钱”。

8、抑郁,你抑郁、你抑郁了,我发现临床很多明确诊断抑郁症患者大部分是寒湿体质!

符合一条,基本你就是“寒湿”的童鞋了,如果要确定下来,还要看看舌头(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

9.此外,小腹部赘肉的增多也能作为一个测定寒湿的标准。

好了,关于湿中之主力“寒湿”的判断,说到这里我要去镜子前照一下我的舌头,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了,夜深了,我再写下去,估计阳寒湿很快就会来跟我结交拜把子。

说完寒湿不说湿热,你们是不是能把我的床摇塌?!

好吧,满足一下大家!下面说湿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