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重游八龙潭 || 常松木
重 游 八 龙 潭
文/ 常松木
八龙潭是一组瀑布潭,激流从峭崖上凌空飞下,异常壮观。高山流水造就的这条瀑布,虽没有卢崖瀑布高大宽阔,但四季瀑水不断,使卢崖望尘莫及。八龙潭,我已去过多次,除第一次回来写了一首小诗外,其他几次都没有写下什么,总觉得对不起赐给我们美妙乐曲的瀑流。因此,文友们打电话邀我去游八龙潭,我便欣然前往。
顺着焦河直上,过了东张庄,沿着新修的沙石公路,穿过中岳区生态农业园,我们便来到了八龙潭口。遥望嵩山诸峰,高下参差,错落有致,像一排排涌动的波浪,又像一团团浓浓的情思。环顾四周,山崖嵯峨,奇石琳琅,南面的山丘,像一只上山虎,峥嵘的山石,欲吐新芽的山栗树,便这只虎更显得威猛无比。北面的山岭像一条巨龙逶也东去。西北山巅上有一棵老树,树杈中有一个老鸹窝,烘托出了历史的沧桑。小心翼翼地绕过新砌的小水坝,汪汪一碧的绿水便浸染了我的情愫。是一弯绿月亮,是一块温润的环佩,是刚出土的带着锈斑的铜器,是干将莫邪刚淬火的青锋,还是朱自清老人笔下的荷叶、裙幅、碧玉?这弯浓绿的碧水藏在山涧,使我的思维凝固,使我的笔尖涩滞,想像的张力、文字的魅力都显得无能和多余。但水边的垂柳已透出微微的春意,天地人造化了这方神奇,嵩山足可以高枕安眠。
“哗——”,八龙潭瀑布在召唤着我们。转了一个弯,我们便来到了八龙潭边。两条瀑布两池清潭映入眼帘,仰望山崖,有三个突出的岩石,辨不清哪个是中岳三十景之一的雄鹰观瀑。五丈高的危崖上飞流直下,跌落在石潭里,瀑水又从石潭跃入下面约半亩大的潭里。两瀑相接,相互辉映,宛如天仙手持白练当空舞,又似织女挥舞银鱼穿梭忙。这是一个初春的薄阴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头顶流着,阳光偶尔从云彩中露出笑脸,使远方的鸟儿也受了感染,鸟鸣和瀑声融汇在一起,不知是王维在即兴吟咏“瀑布松杉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还是武则天在大发感慨“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不知是山神在鼓掌欢迎我们到来采风,还是龙王在嬉笑我们不识时务为文心诚?我们登上新修的石阶,沿着润湿的岩石转到了上面的石潭边。瀑水从高空冲下,竟在半山腰的石砥上砸出一个深潭,飞流之下必有深渊,在这里得到了求证。圆圆的石潭深不可测,四壁光滑异常,大自然的威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四面都是山,人如在井中,我们坐在潭边平坦处,凝视着简陋又不起眼的八龙庙。庙小神灵大,八龙潭附近有龙潭寺,有封建圣母殿,可为明证。
此时风柔云润,中岳三十景之一是雄鹰观瀑,而我是在听瀑。人常说听风而知季节,听雨而知绸缪,听雪而知丰稔,听瀑呢?我侧耳倾听,听到了缠绵的琴音,听到了悠远的笙声。卢鸿一抚琴而歌,歌声越过悬练峰,萦绕在八龙潭的山涧上空;王子晋举笙而奏,仙乐飘过三鹤峰,回荡在八龙潭的峰峦之中。我倾耳细听,听到了有关八龙潭玄远的传说,听到了八龙潭如烟的往事。龙姬姑娘可怜道人衣破,为之缝补,却因之身怀六甲,遭父怒弃,最后产下九龙,死后被尊为九龙圣母。武则天携太平公主在此沐浴嬉戏,“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王维举家迁此长居,“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白居易携友到此游玩,“举手摩挲潭上石,开襟抖擞府中尘”。我洗耳恭听,又听出了瀑水的心曲,听出了瀑水的豪情。冰冷的瀑水闻春而动,奔腾的瀑水昂然前行,他们要把嵩山的春讯传给颍水,他们要把登封的喜讯报告东海。听瀑而知瀑水的奋发,听瀑而知瀑水的志向;水不仅能养育生灵,滋润生命,还能催人踏上新的征程,使人不负似水年华。
离开瀑布,顺着石阶继续登山,野生的油菜散发着芬芳,鲜黄的花蕊悄悄传递着春的信息。登到在下面看到的中间那块突出的岩石时,我站在悬崖边往南观望,胆小的才女琴心惊叫着让我小心,回走几步,那岩石还真像雄鹰在神定气闲地观瀑呢。在它的鼓励下,我又探身西望,这便有了惊人的发现,深涧中三潭高下相连,下面的两潭形成倒放的阿拉伯数字“8”,上面的潭令人叹为观止,水从上边奔流而下时,左冲右突,竟在西侧的岩壁上掏挖出两个大石庵,石庵底部皆平坦,可卧可憩,我戏称之为“两床潭”。在我的叹赏声中,才女无情大胆地探身观望,“太神奇了,大自然的造化真是奇妙无比。”前面不远的幽涧中又有一潭,像只蜗牛盘卧,文友风子称之为“逗号潭”,并为之留下倩影。继续前行,有石阶路可通深涧,第二次我和山友们来时是用绳索系在树根上滑到涧底的,如今险阻变通途。下到谷底,看到流水在这里呈“S”形拐弯,潭水状如舞龙,头南而尾西北。举目西望,西边山涧瀑水跌宕而下,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令人惊异的是,飞溅的瀑水竟在近乎笔直的岩壁上又凿出三个小石潭,瀑水落下时,依次形成朵朵白莲,“玉树临风”不觉从我脑际滑落出来,我命名它为“三潭瀑”。北面山涧中“哗哗哗”的瀑流声撞击着耳鼓,引逗着我、风子和无情,可惜三潭瀑下的大潭阻挡了去路,不能欣赏那瀑流的丽姿。回归正路后,坐在石桌边稍事歇息用餐。我们边谈着感受,边欣赏四周的美景。南面的山峰是明显的弓形背斜褶皱,纹理分明,一直呈弧形向西北伸延到八龙潭瀑布边。东面悬崖边有一巨石,酷似一只青蛙蹲伏在那里,有趣的是它背上有一棵老树,树枝中又有一个鸟巢,不禁使人浮想联翩。北面山崖有一东北西南向的豁口,隐若如石门,鸣溅的水流声又招引我们继续前行。下了石阶路不远,过了吸脐岩,往沟底又有一石隙小径,按着石棱,扳着石缝,手脚并用下到水边,坐在南岸缓坡巨石上休息,往下东看,一潭如扇,又像一只海蚌;往北上看,又有三个小潭碧水相连,而石门处一瀑垂落,宛若一人在一幅黑布上荡秋千。休息时,在风子的鼓动下,我们四个轮流表演了节目,一首民歌,一段曲剧,一个笑话,一次合唱,其乐融融,心旷神怡。我们的歌声,我们的笑声也融入了瀑水,随着这条巨龙蜿蜒下山。
返程中,几个文友问我,春暖花开时节,是否故地重游,我以诗作答:“空山寂静心气闲,随云伴鸟游龙潭。明日尚作采风计,此地水长诗韵远。”
常松木,河南登封人。2003年4月,任《嵩山风》执行主编,编辑出版《嵩岳作家文丛》系列丛书,后又出版诗集《钟情嵩山》,与人合著了《嵩山少林寺旅游指南》《嵩山文化》《中岳嵩山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等著作。散文《少林读瀑》《冬游九龙潭》被中国散文学会分别评为二、三等奖。2007年,出版集散文、游记、美文、随笔于一体的专著《嵩岳烟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