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让我玩这个,是我想玩这个。
咕噜噜的幼儿园实习日记 2020.10.28
我大概计算了一下,如果没有特别的安排,比方说去森林,去健身房,节日活动等等,平常我们组的孩子们每天室内自由活动的时间有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室外自由活动的时间大概有两小时。
这么长的时间他们都干什么呢?在房间里的话,可以选择玩玩具,扮家家,画画,剪纸,捏橡皮泥,玩太空沙,拼图,玩幼儿桌游......不同类型的玩具和工具放在不同的储物格里,他们可以自己拿。孩子们想玩什么,老师都不会干涉。玩好一样,不想玩了,就收回去再换一种。
解决“无聊”的这个任务需要自己去完成,而不是老师告诉你现在你需要做什么。
我觉得“动机””这个事儿挺重要的。当自己发自内心的想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就会容易做的好。如果是“被安排的”,可能就很难做好。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本人小学的时候学了几年手风琴,我爸找关系让我进了一个音乐特长班。那个年代,学乐器还不是什么普及的事情,能进全市唯一的音乐特长班也是非常荣耀的事情。我老爸在几十年前有这个意识也是非常先进的了。但问题是,到现在为止,我大概有快20年没碰过手风琴了。想起手风琴,大多是练琴的痛苦,汇报演出的恐惧,考级不过的害怕......为啥啊,大概是我可能真的不想学手风琴。
你可能要问,那你父母,你老师没发现你不想学吗?我想他们可能发现了,也可能没发现,也可能想已经买了琴请了老师求了人,你这不学说不过去吧。也可能他们觉得,孩子想不想也不那么重要,毕竟是孩子嘛。
一不小心扯远了,我是想表达,两三岁的幼儿,也有自己的意愿。大孩子就更有自己的想法。大人们如果能愿意多倾听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最后的效果可能比“安排”他们更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