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京|斑驳血痕下,金陵国殇凄。

#南京!

Grain Rain

这不是一篇南京游玩攻略,只是一篇缅怀日志。

想来南京好久了,但是一直都没有真的鼓起勇气踏上征程。每一座城市都有过血肉的历史,但没有一座城市让我有这般的敬畏,敬畏到之前一直对它绕道而行。

最早了解到南京这座城市是小学第一次学到南京大屠杀的时候,课本上很官方的表述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杀害中国人民30万余人,借此老师分享自己在南京旅游看纪念馆的见闻,日军残忍之行径不可饶恕。后来,不记得什么时候了,突然就被推荐了《南京大屠杀》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一点,后来因为学英文强迫自己看了大半英文(the rape of the nanking)又找来中文版看了一遍,久久无法忘怀当时自己心里的震撼,从未想过,人性竟可以如此残忍,光看文字就足以让我恐惧万分。甚至,从那时起,自己就想着要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一看,但一直都觉得自己还不足以心理强大到面对这般残忍之迹便都绕过去了,此次中转,便硬了心思独自跑来。

来南京穿了一身黑,不是偶然,或许只是想要对这座城市表达一些自己的敬意。明明是一座旅游攻略上歌舞升平的城市,我却始终无法收拾出来玩乐的兴致,面对那些攻略上评价好玩的景点迈不动步子,或许,本就不应该强迫自己安排。

反反复复看了两三遍的《南京大屠杀》(张纯如),趁着来南京的空当看完了《拉贝日记》以及电影版,又重温了一遍之前很火的记录片《二十二》,陆陆续续还下载了几本关于南京历史的书籍,可是一个字都看不下去,几朝古都又如何,夫子庙再出名也都不想进去一刻。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设计极其肃穆,整个参观流程带人们看到了当年这场屠杀的全貌。

说起日本人,我想很多中国人都应该会和我一般处在一种极致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是从小所受的关于日本侵华教育下的残暴,但另一方面又是现实社会中日本人异常注重礼节的印象,好像怎么样都没有办法将两者的形象统一在一起一般。大二时也曾经断断续续阅读《菊与刀》,也听过李老师讲自己在日本留学时期的感受(甚至问路这种小事日本人都会极有礼貌的指路甚至带路):他用“日本人是一个在小事上极其认真但在大事上含糊的民族”来自洽,但我始终不太能接受这种论调,民族秉性为何无法统一?不过因为自己一直对日本文化无感就没有深究,而这一次,又让我有了这样的疑问。张纯如给了一种不一样的解释,简单来说就是日本这种富含武士道精神的文化是具有内部性的,在内部闪着光辉,但是对该文化以外的民族,不具有日本文化的制约性。不管我接不接受,终归是一个新的视角了。

刚一进场的缅怀大厅

我一直有一个困惑,当时南京城里有50多万居民以及十几万军人,面对不到20十万的日军,怎能不到四日就惨遭失败,以及接下来的六周内甘愿受其屠宰?何况城内很早就开始备战即使不和外界联络城内军火粮食也够有五个月的生存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怎么在这里就不管用了呢?不得不提及1937年11月上海陷落之后蒋介石召开的会议了,得到南京即将陷落的消息后蒋介石决定弃城而逃,在重庆建立新的国民政府首都,派唐生智在此抵抗,12月9号至11号国民政府不断溃败,但对于所有人来说最后的失望是11号晚上蒋介石下令让唐生智离开南京,不提军队中的种种矛盾,看到战场上临阵逃脱的将领,这支军队彻底涣散,12号大败,战士们主动投降,以为可以像日军所说起码能够保留生命,但从此开始了六周的地狱生活。

在南理工吃饭,偶然和一位物理博士交了个朋友,聊起毛主席的精神力量。我分享我骑行路上看到的草地雪山实貌,暗暗赞叹道当年长征时红军的精神,他也附和道,是呀,条件艰苦,最重要的是人心涣散,每一步路都是绝望呀。那些路况走完得需要怎样的意志力呀,没了希望,一切就都没了。我想,当年南京的抗争,得是弥漫了多少涣散和绝望,甚至唯一的希望最后也被带走了。

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如果蒋介石决定保卫南京奋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甚至采用游击队的策略同日军展开持久的斗争,南京的命运也将大不相同,即使注定失败至少能使日军在作战时产生更多伤亡,他们的嚣张气焰也会因为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而逐渐减弱。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一点圣地亚哥那句“a man can be distoryed, but not  defeated”的意味。

六周暴行

日军进城后,立马以6~12人为一组在城内游荡,见人就杀,甚至把投降的军人囚禁起来,不给食物和水,最后驱赶到偏僻之处直接用机关枪扫射。极度的杀戮已经让很多人开始麻木,单纯的杀人已经没了乐趣,于是他们便发明出杀人游戏,几个军官比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砍下的人头最多,以此为乐,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却极少反抗,有幸存者说为大家表现的如此顺从感到不可思议。日军对当地居民的折磨更加超出所能理解的极限,活埋、肢解、活烧,甚至逼平民在12月的严寒中跳进结冰的池塘捕鱼让其活活冻死,将人活埋至腰处让狗去撕咬,甚至砍掉男性的生殖器官吃掉,只是因为某些人以为吃了可以壮阳……如果说这些还在接受的范围内,女性接受的性暴力简直超出极限,毫无疑问南京大屠杀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强奸事件之一。在那六周里,中国妇女随时随地都可能遭到强奸,日军甚至光天化日当街掰开受害者双腿强奸,甚至将10岁以下小女孩的阴道切开方便轮奸,连孕妇都不放过,轮奸之后还剖开肚子扯出胎儿娱乐。他们人性泯灭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就像士兵为派遣反复屠杀的无聊而发明出杀人比赛一样,他们还因为纵欲过度而感到厌倦于是发明各种强奸和凌虐游戏。恶意往女性阴道里塞各种东西,刺穿,甚至强迫爸爸强暴女儿,兄弟强暴姐妹,儿子强暴母亲,一些男性也经历鸡奸。为了销毁罪证,军方明令强奸后必须杀死妇女。后来因为城里尸体太多,除了集体埋葬之外还直接抛尸入江。

我之前看到过扫射人的镜头时总觉得为什么没有人假装倒下逃脱呢,这一次纪念馆里便得到了答案。每次日军扫射之后都会再派人用刺刀再次乱砍防止有人依然活着,甚至直接上军犬撕咬,所以活下来的那些人也都伤痕累累。甚至在馆中看到那些生还者的逃脱方式,内心对他们充满了敬佩。

为何日本人如此的残暴?这和日本当时等级森严的军国文化有关,下层武士在内部受尽剥削甚至虐待,在这个关口便极致释放;他们从小的教育中,老师就会告诉他们长大之后要去杀中国人,教化他们对中国人的怨气。甚至新来的军官不敢杀人时被点名比赛,让大家熟悉然后逐渐麻木那个过程,期间教官会日复一日的教他们如何砍头和将活生生的俘虏刺死。看看斯坦福曾经的监狱实验,便能明白麻木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看着当时留下的照片史料,让我一下子想到了曾经在北川看过的地震遗址,血流成河,难以入目,可这,比那场天灾还难以承受。

人祸远比天灾更难以原谅和入目。

中国的辛德勒:哪里都会看到人性的闪光

上海设立安全区在战乱期间保护了数十万人的先例让拉贝(一名德国纳粹党人)萌生了这个想法,耗费心力和一些国际友人设立了安全区,本来最多容纳十万人的地方最终拯救了二十多万人。我不想赘述拉贝在这个过程中的辛苦周旋,无数次走在死亡的边缘上,费尽心力才能拯救一部分人,甚至一起建立安全区的几名外国友人在此期间直接过劳死以及结束后精神受到创伤进入了精神病院。

我看拉贝日记,辛德勒的名单,以及最近的新电影波斯语课时总是会对人性有那么一种希望感,从小到大我对这种人性的光辉也经历过一个否定之否定的相信过程,小时候的极其理想化,到之后被现实打击的全盘否定,再到后来慢慢相信,相信有辛德勒、拉贝、黄旭华这些人的存在。或许吧,黑暗的地方都会有光的,哪里都能看到人性的闪光。

而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还关注了拉贝回德国之后的事情,因为主动宣讲有关南京的事情被处以罪行,过的十分艰难,晚年南京市长终于联系到拉贝并组织南京人捐款,让其晚年安然度过,友谊持续至今,有一种人性的温暖缓缓传递出来。

关于慰安妇

慰安妇纪念馆没有预约上,自己也不想过去了,承受不住的难过。慰安妇就相当于官方军妓,军方为了减少日军的强奸行为,专门在每个军队中设立了类似妓院的地方,其本质相当于中国古代的高薪养廉。但是这些慰安妇从哪里来呢?依然是那些被士兵随处抓来的妇女,每个人一天平均被强暴个5~10次,甚至赤身裸体的被绑在椅子上、床上或者柱子上,一直被固定着成为日军发泄兽欲的工具,很多幸存者战后虽然活下来了,但是都有几种不同的性病,甚至很多妇女在那期间怀孕,大部分都选择生下来孩子将其杀死,活下来的孩子更是面对着世人的眼光。(参见《二十二》)

关于东京审判

曾经李老师针对东京审判给我们讲过那么两节课,但是真的没怎么听,这几个字却从此印在了脑子里。此时此刻却饶有兴致起来,也许教育,本身就不是让你记住多少知识吧,最重要的是让你有那么一颗种子。东京审判最令中国人气愤的大概是很多主要战犯根本不需要上法庭吧,天皇签订降书的条件就是皇室免责,后期加上美国的保护,现在这部分人依旧逍遥法外。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看到那些战犯后面假释出狱的时候,自己莫名也有一种凭什么的不甘,我都如此,当年那些受苦受难的人又将如何?

张纯如在书中提到,她在写作本书的时候不仅研究历史本身,还探究历史研究的方法—考察历史形成的动力和过程。为什么有的历史事件可以被人熟知,而有的则被人遗忘?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情是怎样从日本甚至整个世界的集体记忆中消失的?德日两国的战后处理罪行的不同态度,教科书的问题以及各种复杂的国际关系再此不再赘述,但这,真的值得我们深思。

透过参观和阅读,又了解了很多历史上的屠杀事件,关于菲律宾的大屠杀,关于印度支那的屠杀,又一次收获了更多;在参观的过程中又多了很多思考,该如何看待屠杀,如何看待人性,接近历史,走进历史。

逐 鹿 山 海

活 在 当 下

把相信的价值活出来

作者:晓燕r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