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珍 | 心理学专家支招一一疫情面前如何缓解焦虑,以健康身心增强免疫力

作者简介:刘素珍 ,现上海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理事、社区危机干预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督导教授。
1970年参军。199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也是全军第一位心理学博士。曾赴德国慕尼黑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学习和开展研究工作。在关于精神创伤的动物模型研究中,她发现了精神创伤与人的终身生命质量的相关性。
从事临床心理学咨询和治疗工作30多年,擅长心理学基础研究、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率先创建老人心理护理等级标准。
曾荣获全军科技进步奖二等,三等奖,并获国家医学科技之星和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心理学专家支招一一
疫情面前如何缓解焦虑,以健康身心增强免疫力 
约稿:紫雨   编辑:霞满天
新冠肺炎像一只窥探人类社会已久恶魔,悄无声息地夺去了数以百计的生命,狠狠地击破了春节的喜庆与祥和气氛。
疫情袭来,随着确诊的和死亡的人数的不断增长,各类信息也满天飞。一时间,病毒、数字、信息填满了人们的生活,从超市、人行道到口罩、酒精,从菜、肉到衣服、鞋子,似乎病毒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更让人恐惧的是,至今没有特效药。
此时此刻,现实的种种变化,打乱了人们的各种节奏,使人们在毫无准备的状况下,突然之间乱了阵脚。
这场灾难不仅仅在袭击人们的身体,而且,它毫不留情地摧残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心理活动出现了自觉或不自觉的变化。
首先是人们在认识上的紊乱,乐观和悲观交替出现,奇葩的是过度乐观者可以不戴口罩外出,仍然聚集吃饭、打牌。过度悲观者想象自己就在遭遇病毒,好像世界末日将来临,死神已经在向他招手,有的人还喊出“要死一起死。”
其次是人们在情绪上的紊乱,随着数字和信息的变化,过度的恐慌放大了一切负面信息,空气里似乎只有病毒,紧张和恐惧情绪也随之不断加剧,谈病毒色变。有的人出现心慌,尿频,出汗,头痛,有的人因看不到拐点而郁郁寡欢,有的人做噩梦,有的人大脑空白什么事都做不了。
第三是人们在意志和行为的紊乱,扭曲的认知和恐慌的情绪,会狠狠挫败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失去了坚持目标的信心、缩短了实现目标的步伐,甚至模糊了生命的意义。病毒,病毒,似乎人们被病毒掌控了一切。
第四是过度应激反应,不良信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害怕并回避不良信息,惊恐发作,胸闷气短,噩梦等。
针对疫情面前人们发生的各种各样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我们怎么做?


防疫重要提示
1、保持乐观的认知。自我对话也称自我暗示,许多研究证实,积极的自我对话可以修改消极态度,增强内心力量,提高免疫力。认知是心理重中之重,有心理的司令部之美称。面对疫情,乐观积极的认知不可或缺,因此,只有认真学习科学的防护知识,如,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会等才能筑牢乐观积极的态度,有效管理自己的心理世界。
2、保持稳定的情绪。面对疫情,情绪如何保持冷静,平和,尽量减少大起大落和无谓的焦虑、抑郁、恐惧甚至惊恐发作呢?尽早并准确地发现自己的情绪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方法,让自己尽快地放松下来,及时消除不良情绪的困扰。放松的最快方法就是呼吸放松,吸气数六,呼气数九做到放松为止。其他还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和转移等放松。
3、保持坚强的意志。意志是坚持目标的心理要素。没有意志的努力,人类无法做到极致。面对疫情,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坚信党中央,坚信自己,任何困难都无法动摇我们必胜的信心,坚持做好自己,不添乱,就是在战斗。
4、保持凡事不过度。有的人平时就比较焦虑或已经存在焦虑,面对疫情,有可能会出现过度反应,如有的人会出现反反复复的洗手、擦家具、洗餐具、拖地板等;有的人经常心慌头痛;有的人出现躁狂和抑郁等等。建议有过度且不能自控的异常思维和行为时,适当用一点镇静剂或去医院就诊,以免发展成心理疾病。
综上所述,以上四点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只关键在于认知及其调整,学会自我对话,培养积极乐观的认知,当悲观、恐慌、哀伤、隔离中的孤寂、幸存者内疚袭来 ,面对所有的令人担心的数字和信息时,我们才不会被淹没,我们才会乐观、淡定、坚强、坚持这场战争必赢的目标。
疫情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道坎,更是一次成长的机会。疫情使我们更相信自己和人类的强大,坚信通过自己和全国14亿人的共同努力,当下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的;我们同样坚信,之后的日子里,我们会越活越珍惜生命,越活越明白乐观是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