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难治性泌乳素垂体癌
《BMC Endocrine Disorders》2021年10月 29日在线发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同仁医院的Congxin Dai, Bowen Sun, Shusen Guan,等撰写的《难治性泌乳素腺瘤演变为垂体癌: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病例报告和文献复习。Evolution of a refractory prolactin-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 into a pituitary carcinoma: report of a challenging case and literature review 》(doi: 10.1186/s12902-021-00874-8. )。
背景:垂体癌(PCs),定义为垂体肿瘤的远处转移,是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垂体瘤的临床表现是多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垂体癌对综合治疗总是难治性的,垂体癌患者的预后极差。
病例介绍:我们描述分泌乳素垂体腺瘤(PA)难以发展为PC与椎管内转移的传统治疗。2009年,一名34岁的女性被诊断为侵袭性分泌泌乳素垂体腺瘤(PA),对溴隐亭药物治疗无反应。经蝶窦手术(TSS)切除肿瘤。然而,尽管进行了药物治疗、2次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GKSs)和4次额部开颅手术等综合治疗,患者还是出现了多次肿瘤复发或再生长。2016年,她被发现在第四腰椎处有硬膜内髓外肿块。完全切除椎管内病变,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转移性PC。本文就分泌型泌乳素垂体癌的诊断、分子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
结论:垂体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大多数垂体癌通常是由常规疗法难以治疗的侵袭性垂体腺瘤引起的。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标志物来识别进袭袭性垂体腺瘤(PAs)发展为垂体癌的风险;因此,在转移病灶出现之前很难早期诊断这些垂体癌。由于缺乏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对垂体癌患者的管理仍然非常具有挑战性。建立垂体癌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和病理生物学有助于早期识别最有可能进化成垂体癌的进袭性垂体腺瘤(PAs)。
背景
垂体癌(PCs)被定义为腺垂体起源的肿瘤,表现为脑脊液播散或全身转移。垂体癌非常罕见,只占所有垂体瘤的0.1 - 0.2%。垂体癌通常是内分泌活跃的肿瘤,具有非常进袭性的临床特征和快速发展。因为垂体癌对常规治疗通常是难治性的,它们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挑战,临床实践。由于它们的罕见性,垂体癌的临床行为和生物学尚未被很好地理解。到目前为止,报道的分泌性泌乳素垂体癌(PCs)不到50例。因此,通过分享我们对罕见病例的经验,对提高医师对垂体癌的认识是非常有用的。在此,我们报告了一例分泌性泌乳素垂体腺瘤(PA)患者,该患者对综合治疗(包括多次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最终发展为致命的肿瘤并伴有椎管内转移。
病例展示
34岁女性,2009年12月因头痛、闭经和溢乳入院。原始血清泌乳素水平为700.0 ng/mL(补充图1),MRI显示2.x2.0 cm垂体大腺瘤,侵袭右侧海绵窦,完全包裹右侧颈内动脉(ICA) (Knosp分级4级)(图1A和B)。然后行经蝶窦手术(TSS),行全切除术(图1C和D)。根据病理报告诊断为泌乳素瘤,Ki-67标记指数(LI)为3%。但病理切片无法从其他医院获得。术后头痛、闭经、溢乳等症状明显改善,泌乳素水平降至正常范围(补充图1)。术后垂体激素水平基本正常。在术后随访中,患者出现急性右侧视力下降,MRI报告肿瘤迅速扩大并压迫视交叉(图1E和F),血清逆乳素水平再次上升至356.0 ng/mL(补充图1)。2011年10月,患者首次行额部开颅手术。肿瘤亚全切除(图1G和H),术后视力减退症状明显改善,血清泌乳素水平降至356.0 ng/mL(补充图1)。术后患者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0.1 mg/d治疗尿崩症。垂体前叶功能基本正常。不幸的是,她又出现视力丧失,2012年3月和磁共振表明快速增长的肿瘤压迫视交叉和侵袭第三脑室(图1 I和J)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增加到200.0 ng / mL(样本不稀释)又(补充图。1)。她接受了第二次经额开颅术后,视力减退症状明显改善,血清泌乳素水平再次降至37.0 ng/mL(补充图1)。然而,实验室结果显示血清皮质醇水平下降0.08 μg/dl(参考文献:5.7 -22.6 μg/dl), GH水平0.01 μg/L(参考值:1- 4,6 μg/L),总T4水平30.21 nmol/L(参考值:75-150 nmol/L),游离T4水平4.07 pmol/L(参考值:7.5-15 pmol/L)。患者给予醋酸强的松30 mg /天,左旋甲状腺素钠100 μg /天,垂体前叶激素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从那以后,她接受了永久性的激素替代疗法。
因为肿瘤继续生长或复发,2012年11月,她接受第一次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GKS)治疗(图2A和B)。七个月星期治疗后,MRI显示肿瘤大小略下降(图2 C和D)和血清泌乳素水平降低了从200.0 ng / mL(样本不稀释)57 ng / mL。然而,2013年11月MRI显示肿瘤大小明显增大(图2E和F),血清泌乳素水平再次上升至289.0 ng/mL(补充图1),她接受了第二次GKS治疗。8个月后第二个星期的治疗,MRI在2014年7月表示,肿瘤大小略有缩小(图2 G和H)和血清泌乳素水平下降到126.0 ng / mL(补充图1)。尽管接受过两次GKS的治疗,再次在2014年10月她的症状视野缺损和右眼视力缺损。MRI显示肿瘤迅速扩大,鞍上延伸并包覆右侧ICA(图3A和B),血清泌乳素再次增加到339.0 ng/mL(补充图1)。视力减退症状明显改善,血清泌乳素水平降至108.0 ng/mL(补充图1)。肿瘤切除后病理检查显示有丝分裂活性增加,Ki-67指数上升至10%(图4B和C)。2014年11月推荐使用卡麦角林;然而,在卡麦角林治疗1个月后,肿瘤继续扩大,激素继续增加(补充图1)。然后,我们推荐替莫唑胺(TMZ)治疗,但她拒绝这种化疗,因为TMZ的费用过于昂贵,医疗保险无法覆盖垂体瘤患者使用该药的费用。
她经历了左眼视力丧失,MRI报告肿瘤体积显著增加,并压迫视交叉(图3E和F),血清泌乳素水平升至200.0 ng/ mL(未稀释样本)(补充图1)。行第四次经颅垂体瘤次全切除术(图3G和H);然而,视力下降没有改善,术后出现中枢系统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及腰椎引流后,中枢系统感染治愈。垂体肿瘤切除后的病理结果显示Ki-67指数增加到20%(图4F)。2016年3月,她面对痛苦和软弱的右腿,和MRI显示硬膜内的类似质量的第四腰椎(图3 I和J)。全身ECT等报道,多个高代谢(hypermetabolic)焦点被发现在第五腰椎(补充图2),血清泌乳素水平再次升至200.0 ng/mL(标本未稀释)(补充图1)。经后路硬膜外病变完全切除(图3K和L)。术后右腿疼痛和无力明显恢复。但血清泌乳素水平没有显著下降(补充图1)。切除的椎管内肿瘤的组织学检查显示,免疫组化(IHC)PRL为强阳性,而其他垂体激素为阴性。Ki-67指数上升到30%(图4H和I)。病理结果与分泌泌乳素垂体癌(PCs)的转移一致。随访期间,血清泌乳素水平持续升高,2016年10月最后一次血清泌乳素检测结果为356.0 ng/mL(补充图1)。不幸的是,鞍区肿瘤继续快速进展,患者于2017年10月死亡。
图1术前矢状位(A)和冠状位(B)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垂体大腺瘤2.5厘米* 2.0厘米,侵袭海绵窦,完全包裹右侧颈内动脉(ICA)(Knosp4级)。(C)和(D)三个月后第一次蝶手术(TSS),MRI显示肿瘤被完全切除。(E)和(F)在第一次经额开颅前,2011年10月MRI显示一个迅速扩大的肿瘤,并压迫视交叉。(G)和(H)第一次经额开颅后,MRI显示肿瘤近全切除。(I)和(J)第二次开颅前,2012年3月MRI显示肿瘤快速生长,视神经视交叉受压,侵袭第三脑室。(K)、(L)第二次经额开颅后,肿瘤次全切除。
图2 (A)和(B)在第一次伽玛刀放射外科(GKS)治疗前,2012年11月MRI报告肿瘤位于鞍区和鞍上区。(C)和(D)第一次GKS治疗7个月后,MRI显示肿瘤大小略有缩小。(E)和(F)第二次GKS治疗前,2013年11月MRI显示肿瘤大小再次明显增大(Knosp分级4级)。(G)和(H)第二次GKS治疗8个月后,2014年7月MRI显示肿瘤大小略有减小
图3 (A)和(B)在第三次经额开颅前,2014年10月MRI显示肿瘤迅速扩大,鞍上延伸并包绕右侧ICA。(C)和(D)第三次开颅后,将肿瘤近全切除。(E)和(F)第四次经额开颅前,2015年1月MRI报告肿瘤体积明显增加,并压迫视交叉。(G)、(H)第四次开颅后,肿瘤次全切除。(I)和(J)腰椎MRI显示第四腰椎水平硬膜内髓外肿块。(K)和(L)术后MRI提示硬膜内髓外病变完全切除。
图4切除肿瘤标本病理结果。(A-C)第三次经额部开颅术病理结果。(A)有丝分裂活性增加(HE: 20x)。(B)肿瘤细胞中PRL免疫组化(IHC)强阳性(20x)。(C) Ki-67指数增加到10%(20x)。(D-F)第四次经额开颅术的病理结果。(D)有丝分裂活性增加(HE: 20x)。(E)肿瘤细胞中PRL免疫组化阳性(20x)。(F) Ki-67指数增加到20%(20x)。(G-I)椎管内肿瘤切除后的病理结果。(G)有丝分裂活性升高(HE: 20x);(H)肿瘤细胞中PRL免疫组化阳性(20x);(1) Ki-67指数增加到30%(20x)。H&E:苏木精-伊红 hematoxylin-eosin;PRL:泌乳素
补充图1
补充图2
讨论和结论
垂体瘤的分类与诊断
垂体腺瘤(PAs)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0 - 15%,是第二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根据最近的基于社区的横断面研究,PAs患病率约为每10万人78-94人。
大多数垂体腺瘤为良性或典型新腺瘤,位于蝶鞍内,无侵袭性和/或表现出缓慢扩张生长,移位周围组织。垂体癌的定义是存在脑脊髓或全身转移,非常罕见,发生率为症状性垂体瘤的0.1 - 0.2%。虽然垂体肿瘤的分类体系在2017年得到了快速的完善和修订,但是垂体癌的定义并没有改变。只有存在的转移和垂体癌的诊断才能被确定。因此,很难区分进袭性的垂体瘤将发展为垂体癌,特别是垂体癌的早期诊断有问题。许多研究试图通过遗传、分子和超微结构的角度来区分垂体癌和垂体腺瘤。既往研究表明,垂体癌中Ki-67标记指数普遍较高,这可能被认为是一种识别有转移潜能肿瘤的分子标志物。然而,其他研究尚未证实垂体癌中的Ki-67与其他类型的良性/典型、进袭性和侵袭性垂体腺瘤(PAs)之间的区别。本例中,第一次手术标本中Ki-67标记指数约为3%,随着手术频率的增加逐渐升高。最后,在最后一次手术中,转移率增加到30%。此外,通过病理、免疫组化、遗传分析和超微结构成像,垂体癌(PC)与垂体腺瘤(PAs)本质上是无法区分的,但这些元素只能用于补充垂体癌的诊断。综上所述,目前的标志物在预测哪些垂体腺瘤可能发展为垂体癌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寻找更可靠的标记物来早期识别垂体腺瘤中的垂体癌。
垂体癌的临床表现
垂体癌是非常复杂和异质性的,因为它们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行为,并可转移到不同的器官。垂体癌通常由侵袭性/进袭性垂体腺瘤引起,经过长期和复杂的治疗过程,只有发现转移灶才能诊断出来。这些垂体腺瘤(PAs)对常规治疗(包括多次手术、药物治疗和/或放射治疗)通常是难治性的,并会多次复发。垂体癌患者的早期症状与相应的垂体腺瘤患者相似。垂体癌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肿块占位效应引起的视觉障碍和头痛,由激素分泌超量引起的全身症状,和/或垂体功能减退。在我们的报告中,患者最初被诊断为侵袭性分泌泌乳素的垂体腺瘤(PA)。垂体腺瘤对几乎所有的常规治疗都是难治的,并表现出非常进袭性的临床行为。尽管经过多次手术、药物治疗和放疗,本病例多次复发。最后,病理证实硬膜内髓外转移,诊断为垂体癌(PC)。
在目前的患者中,难治性分泌泌乳素垂体腺瘤演变为垂体癌,与以前的研究相一致。侵袭性/进袭性垂体腺瘤进展到垂体癌的潜伏期可以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一项大型系列研究报告垂体腺瘤进展至垂体癌的平均潜伏期为6.6年(范围:0.3 - 18.0年)。在本例中,泌乳素垂体腺瘤进展为垂体癌的潜伏期为6.3年,这与之前的研究一致。然而,以往研究中纳入的病例数量太少,无法证实这些结论,还需要对垂体癌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根据转移部位和大小,垂体可能会出现额外的部位特异性症状或临床无症状。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经蛛网膜下腔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皮质、小脑、桥小脑角和脊膜下腔,其次是颅外部位,包括肺、肝、淋巴结和骨骼。在本病例中,L-4水平的椎管内转移经病理证实,并有明显的部位特异性症状,包括右腿疼痛和无力。然而,由于缺乏病理支持,尚不清楚椎体病变是否由垂体肿瘤转移。
垂体癌的分子发病机制
虽然垂体癌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迅速,但对垂体腺瘤(PA)转变为垂体癌的分子驱动机制的了解有限。
与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相比,P53基因在垂体癌中的免疫组化染色显著增加。在垂体癌中,与原发性垂体瘤相比,p53染色也被发现在转移性病变中高表达。因此,P53可能在垂体癌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然而,由于缺乏更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据,尚不清楚P53基因在垂体癌进化中的作用。
P27作为一种周期蛋白依赖的激酶抑制剂,与原发性/复发性肿瘤相比,在转移性肿瘤中低表达。一项研究表明,与正常垂体腺瘤相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中的p27蛋白表达水平较低,而转移性垂体癌导致p27免疫反应完全丧失。因此,肿瘤抑制基因P27的缺失可能是垂体腺瘤向垂体癌转变的另一个原因。 然而,关于p27在产生泌乳素的垂体癌中的作用的数据仍然有限,还没有定论。
尽管ras突变在垂体肿瘤中并不常见,但它们已被证明与人类垂体肿瘤有关。H-ras点突变在远处转移的垂体癌中已得到描述,这表明H-ras基因突变可能在垂体癌和垂体肿瘤转移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然而,以往的研究表明,Ras突变在泌乳素垂体腺瘤(PAs)和垂体癌(PCs)中罕见,Ras突变在泌乳素垂体癌形成中的作用仍有争议。
端粒酶(Telomerase),作为一种负责细胞永生(cellular immortality)的多亚基核糖核蛋白(multisubunit ribonucleoprotein),可能在许多人类癌症的转化中发挥作用。一项研究报道,肿瘤细胞在分泌泌乳素的垂体腺瘤向垂体癌转变的过程中获得永生,端粒酶活性和hTERT表达的增加证实了这一点。然而,其他研究表明,端粒含量和端粒酶组分的表达在垂体肿瘤和正常垂体之间具有可比,表明端粒生物学在垂体肿瘤的发生中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端粒酶是否参与了垂体腺瘤(PAs)向垂体癌的转变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在分泌PRL的垂体癌中也发现了多巴胺D-2受体的缺失。一项研究报道,完整D2R mRNA被发现在原始肿瘤和转移性组织,而相同的受体蛋白是目前只在原始肿瘤组织而不是在转移性垂体病变,表明缺乏D2R蛋白质可能发挥作用的晚期恶性泌乳素瘤。
综上所述,虽然产生泌乳素的垂体癌的发病机制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报道,但仍不完全清楚垂体癌的发病机制。更深入的研究可能对了解垂体肿瘤转移的分子驱动因素有价值。
分泌泌乳素性垂体癌的治疗管理
由于分泌泌乳素性垂体癌罕见,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临床指导方针来管理分泌泌乳素的垂体癌。治疗进袭性/难治性分泌泌乳素垂体癌的原则也适用于癌症。分泌泌乳素性垂体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原发性垂体肿块和全身转移、多巴胺激动剂,放疗和化疗。
外科处置
手术切除是对多巴胺激动剂难治性分泌泌乳素型垂体癌的一线治疗方法。虽然由于大肿瘤局部浸润周围结构和多个远处转移,通常不能完全切除,但手术减瘤可以缓解压缩症状和减少过量激素分泌。垂体癌通常局部侵袭周围结构,因此压迫视交叉、垂体腺、垂体柄、颅神经和大脑主要血管。手术在鞍区最重要的价值是减压肿块占位效应和减轻压迫症状。位于第三和/或第四脑室的颅内转移性病变常导致脑积水,切除这些病变对缓解脑积水症状非常有用。此外,手术切除硬膜内或髓外转移病灶对减轻脊髓或神经根转移瘤的压迫至关重要。手术切除肿瘤还可以减少超量的泌乳素分泌,缓解由高泌乳素血症引起的全身症状。此外,手术切除肿瘤还可以加强全身和/或放射治疗的其他治疗努力,以实现肿瘤控制。因此,尽管手术治疗的疗效非常罕见,也没有前瞻性的临床对照报告,但立即缓解肿瘤压迫症状仍然是非常有价值的。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对于分泌性泌乳素瘤患者,多巴胺激动剂是主要治疗药物,高达80 - 90%的泌乳素瘤可以通过肿瘤缩小和激素正常化得到控制。然而,分泌泌乳素的垂体癌通常从一开始就难以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通常在治疗期间逃避多巴胺抑制。此外,与泌乳素瘤相比,分泌泌乳素的垂体癌(PCs)需要更高剂量的多巴胺激动剂来达到类似或较弱的效果。因此,尽管多巴胺激动剂可以观察到部分生化和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但在分泌泌乳素的垂体癌治疗中它们仅能起缓解作用。
放射治疗
如果手术切除和/或药物治疗不能控制分泌泌乳素垂体癌,就会探索放射治疗(RT)来防止次全切除肿瘤的再生长,包括鞍区肿瘤和远处转移癌。它也可用于无法进行手术或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分泌性泌乳素垂体癌患者。
对于分泌泌乳素的垂体癌(PCs)患者,放射治疗已被证明可以防止额外的肿瘤生长和转移,甚至导致部分或完全缓解。各种形式的放射治疗包括常规外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如伽玛刀放射外科、射波刀和质子束治疗。由于分泌泌乳素性垂体癌非常罕见,目前还没有对照研究比较常规外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对分泌泌乳素垂体癌的疗效。需要更多的大型系列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比较不同形式的放射治疗分泌泌乳素垂体癌的效果。
化疗
虽然有几种单药和联合化疗方案,已尝试分泌泌乳素垂体癌,大多数细胞毒性药物的长期效益不佳。由于没有任何随机研究,关于分泌泌乳素垂体癌的标准化化疗方案还没有达成共识。各种细胞毒性药物和组合包括替莫唑胺、顺铂、卡铂、依托泊苷、甲基苄肼、达卡巴嗪、紫杉醇、长春新碱、甲氨蝶呤、环磷酰胺、阿霉素、环己基-氯乙基-亚硝基脲(CCNU)联合5-氟尿嘧啶(5FU)、顺铂/卡铂+依托泊苷、TMZ联合卡培他滨。在这些药物中,TMZ是报道最广泛的药物,对分泌泌乳素性垂体癌患者显示了可接受的应答率。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报道垂体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65.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30个月(范围5.5 - 120个月)。另一项系统综述显示,66.67%分泌性泌乳素垂体癌对肿瘤大小有明显的部分反应,75%的患者显著降低了激素高分泌水平。虽然对TMZ的早期反应率是有希望的,但大多数分泌泌乳素垂体癌对TMZ没有反应,甚至在TMZ治疗期间获得TMZ耐药性。虽然TMZ已被欧洲内分泌学会推荐为垂体癌治疗的一线化疗,但其长期疗效不佳。总之,对于有受压症状的难治性PAs患者,手术是必要的,以实现局部控制和减压重要结构。手术对肿瘤快速生长的患者是有益的,可以通过减压肿瘤的占位效应和/或减轻肿瘤负荷来提高辅助治疗的效果,但大多数难治性垂体腺瘤术后往往会再次生长或复发。因此,总是需要其他的治疗方法。如果手术不能控制肿瘤的生长,放疗是目前的下一个治疗选择。常规的外放疗和SRS都能很好地控制残留或复发的PAs,但垂体功能低下是放射治疗中报道最多的晚期并发症。然而,难治性垂体瘤总是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其中一部分最终发展为垂体癌。
未来潜在的治疗方案
以往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垂体瘤的发生、侵袭和复发有关,是垂体瘤的有效治疗靶点。据报道,1例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癌接受抗VEGF(贝伐单抗)治疗,并表现为长期(26个月)疾病稳定。另一项研究也报道了另一例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癌患者在联合TMZ和贝伐单抗同步放化疗后获得了超过5年的无进展生存期。迄今为止,已有报道称贝伐单抗作为单药治疗,或与TMZ、TMZ、放疗和帕瑞肽联合治疗,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疗法,治疗常规治疗难治性垂体癌。但是,由于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抗VEGF治疗垂体癌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此前也有报道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垂体瘤的肿瘤形成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报道,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单药治疗1例对多次手术、放疗、化疗难治性垂体癌患者取得临床改善和稳定性超过6个月。
免疫治疗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已在包括垂体肿瘤在内的许多肿瘤的临床试验中得到应用。有报道称,在使用伊匹单抗和尼鲁单抗治疗后,在原发性和转移性病变中观察到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和肿瘤大小缩小。然而,另一项研究报道1例垂体ACTH 腺瘤对抗PD - 1治疗无效,在使用4个周期派姆单抗后进展迅速。因此,免疫治疗在垂体癌治疗中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需要更多的临床前研究,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
综上所述,分泌泌乳素性垂体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治疗仍极具挑战性。
我们报告了一位女性患者的侵袭性分泌泌乳素的垂体腺瘤(PAs),常规治疗,包括多次手术、药物治疗和GKS,均难以治愈,最终发展为致命的肿瘤并伴有椎管内转移。本文重点介绍垂体癌治疗管理中的难点以及与垂体癌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由于垂体癌的临床表现是可变的,早期识别具有发展为垂体癌风险的进袭性PAs是困难的。虽然对分泌泌乳素垂体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迅速,但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仍不完全清楚。垂体癌的化疗方式多种多样,TMZ已经取得了成功,并被推荐为一线化疗方案。在病例报道中,抗VEGF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潜在的治疗方法显示出前景,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阐明垂体癌的发病机制和确定最佳的治疗策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