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博物院三种虚拟博物馆形态及对我国博物馆的影响

导言

本文以不列颠博物院的三个不同的线上虚拟博物馆项目为例,根据其独立程度分为克隆型虚拟馆、重组型虚拟馆、完全型虚拟馆三类;探讨了从再现实体博物馆到扩展实体博物馆,再到自成体系的虚拟博物馆设计理念发展;并从策展、实施、适用性等方面对这三类虚拟博物馆进行了对比分析。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网上博物馆”对践行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网络基础建设的升级,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网上博物馆高级模式的虚拟博物馆也开始在我国逐步普及。

纵观国内各博物馆的虚拟博物馆项目,几乎全是对实体博物馆的仿真。而仿真的极致不过是无限地接近被仿真物,而无法超越。在技术进步的帮助下,虚拟博物馆固然可以做到越来越逼真,但是,网络世界中的博物馆是不是只有模仿实体博物馆这一条发展道路?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与原本业态大不一样的全新模式,那么互联网+博物馆是不是可以有不同于传统虚拟博物馆的道路呢?

对比国内虚拟博物馆,在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早的欧美,以各种形式建设虚拟博物馆已经屡见不鲜,很多博物馆都建设了独具特色的虚拟博物馆。不列颠博物院(又称大英博物馆)作为欧洲博物馆的代表,近些年在线上博物馆,尤其是虚拟博物馆领域进行了不少有价值的探索。在引入了Google的技术支持后,可以使用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创意,策展人和博物馆管理者对虚拟馆的各种想法都有了尝试的机会。这使得不列颠博物院在虚拟馆建设方面具有前瞻性和代表性。

所以,本文将以不列颠博物院的各个线上博物馆项目做示例,来分析虚拟博物馆的分类以及发展方向。

一、虚拟博物馆的意义

虚拟博物馆作为实体博物馆的拓展,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在时间上,虚拟博物馆无需闭馆,24小时不间断地“营业”,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在空间上,虚拟博物馆无需参观者来到特定的地点,参观者只需一根网线即可在全球任意地点进行参观。

与博物馆网站单调的静态网页不同,虚拟博物馆借助U3D、Java3D等技术,观众可以获得类似实地参观的感受,随着这几年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借助VR眼镜,观众还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虚拟参观体验。观众的参观体验不断升级。

除此之外,借助目前成熟的网络用户行为统计技术,线上虚拟博物馆可以很好地获取观众行为数据,从而分析得出观众的兴趣点以及行为习惯。比如,对哪些展品进行了多角度的观看,对哪些展品进行了扩展阅读,在每件展品前停留了多长时间等。从而使虚拟博物馆成为馆方了解观众的重要渠道。

二、虚拟博物馆的分类

从虚拟博物馆出现到现在,经过不断地发展,现已出现多种类型的虚拟博物馆,根据其形式不同,现将其分为:克隆型、重组型、完全型三种类型。以下将以不列颠博物院的例子来分别说明这三类虚拟博物馆的特点。

1. 克隆型虚拟馆

克隆型虚拟馆是以场馆本身作为克隆的对象,建立一个虚拟的三维观景式的博物馆,是比较传统的虚拟博物馆的方式。随着WebUnity等B/S三维技术的发展,现在观众仅通过使用浏览器就可以获得很好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克隆型虚拟馆是一种将现实中的展览尽可能完全复制到网络空间中进行展示的一种虚拟展示方法。

不列颠博物院的克隆型虚拟馆无缝嵌入谷歌地球(Google Earth)、地图、街景。同国内很多虚拟博物馆一样,这个项目也是使用360度全景照片制作的。其界面的内容是这样的:点击图片下方的展品陈列栏,就会直接跳到展品所在的展厅,还可以看到展品四周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选择楼层进行预览,也可以像其他的Google街景一样前进、后退。如果点击具体的展品,这里也会显示展品的详细说明。这个虚拟馆目前已加入VR支持(通过Google APP),较之前的屏幕浏览会更有临场感一些(图1)。

图1 不列颠博物院克隆型虚拟馆

这样的博物馆主要是为了满足不能亲自到达博物馆实地的观众的需求。但即使使用VR技术,这样的参观体验还是逃脱不了一个“假”字。所以克隆型虚拟馆的体验是无法与实地参观相媲美的。但这种虚拟博物馆为拓展博物馆观众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观众千里之外就可以足不出户地参观不列颠博物院,还不用考虑闭馆时间与时差。

由于克隆型虚拟馆的全部设计、资料和内容(包括策展理念、展陈大纲、展线设计、空间艺术设计、展品说明等),全部来源于真实的博物馆,直接全盘拷贝即可,所以克隆型虚拟馆是无需设计和文案工作的。犹如扫描仪一样,将原来的实体博物馆完全复制到服务器中就好。所以,对工作人员的文博专业度要求也几乎为零,项目难度以及执行周期都会大大降低。对建筑本身很有观赏性的博物馆以及有大型展品的博物馆来说,克隆型虚拟馆可以较好地展现建筑和展品。作为目前最流行的虚拟博物馆形式,克隆型虚拟馆很好地满足了观众跨越时空参观的基本需求,又可以成为博物馆自身宣传的窗口。所以克隆型虚拟馆成为国内虚拟博物馆的主要形式。

国内大多数虚拟博物馆都属于这一类。有极少数使用基于三维建模的 Web3D、UnityWeb等技术,将所有场景、展品建模,前期需要大量建模及渲染工作,但完成后可以直接修改虚拟馆的布置或装饰。其他大部分的克隆型虚拟馆使用造价更加低廉的360度全景照片技术,无需建模,通过拍照,直接将博物馆空间记录。虽然节省成本,但一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就要重新补拍照片,十分不便。无论哪种方式,所有工作都是计算机工程师完成的,无需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参与。

2. 重组型虚拟馆

既然线上博物馆本身是虚拟的,那么在虚拟的博物馆中建筑的空间就可以是无限大的,甚至可以复制出多个展厅。这也就为完全保存一个已经闭展的展览,或完全设计一个从没出现过的展览提供了可能。

重组型虚拟馆的“建筑空间”可能来源于实体场馆,也可能是一个现实中完全没有的建筑空间,完全为了配合展览设计而在服务器中虚拟的一个“建筑物”。由于展览本身可能并不存在,所以,重组型虚拟馆不能采用360度全景照的形式,只能使用三维建模技术,来搭建建筑及展览。这样也就满足了随时修改布置展品的需求。由于全部使用三维建模,所以重组型虚拟馆的展品有可能没有对应实物,例如通过一块骨头复原的动物,或通过历史记录复原的古代器物等。根据展览需要,这类东西完全可以只做三维数字模型而无需制作实物模型。

综上所述,重组型虚拟馆是一种与现实展览无关的,基于虚拟建筑空间的以及三维数字化展品的虚拟博物馆展览。

在不列颠博物院访问时,伊洛娜·雷古尔斯基(Ilona Regulski)女士向我们介绍了不列颠博物院正在建设的数个重组式虚拟展览项目。这些项目有的是不列颠博物院之前的临展,还有的是完全重新设计的展览。这些虚拟展之中的展品大都出自不列颠博物院自身的馆藏的数字模型,但也有小部分展品来源于其他博物馆的数字模型,博物馆的场景也是取自不列颠博物院本身。这些展览在当前并不存在。之所以耗时数年还未完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组型虚拟馆需要制作场馆本身及馆藏文物的三维数字化模型,而对藏品众多的不列颠博物院,这是个浩大的工程(图2)。

图2 为虚拟“玛雅文化展”而制作的三维数字模型

3. 完全型虚拟馆

既然虚拟博物馆的建筑空间、展品等都是服务器中的数据,那就可以凭借设计者的想象,全新设计一个真实世界中不存在,甚至是不可能存在的博物馆,而并不需要考虑现实世界的物理定律。完全型虚拟馆就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把这样一个“不可能”的博物馆呈现给全球的观众。而且在设计的时候,既然是网络虚拟世界中的博物馆,那也就不必遵守现实世界的物理规律,更不一定在所谓的建筑里。也就是说完全型虚拟馆无需构造一个虚拟建筑,更无需考虑展柜、灯光等。完全型虚拟馆不用考虑展陈设计的制约因素;另外,策展人在策展时常常遇到的逻辑展线与实际空间相冲突的困扰,以及所需文物缺失的问题,在一个完全型虚拟馆中也可以完全避免。

综上所述,完全型虚拟馆是一种完全脱离了实体博物馆的虚拟博物馆,不考虑实体博物馆的陈列规则,完全基于在线空间特点设计。所以从外观上,甚至实际使用的感受上已经完全找不到实体博物馆的任何踪迹了。

不列颠博物院的The Museum of the World项目就属于此类(图3)。此项目已经完全脱离了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而完全在虚拟世界中组织内容,串联展品。可以视为完全型虚拟馆的典型代表。

图3 The museum of the world 项目

它的界面就是一条人类历史的“银河”,不同颜色的节点分别代表五个文化区域(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不同年代的节点上会展现不同展品,通过点击这些节点,你可以看到每个节点展品的介绍,而节点间的线条则体现着这些节点间的关联性。一部人类文明史的历史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分支、联系、节点清晰明了,一目了然。比起满布文物的展厅,主题更加清晰,脉络也更加明确。

当然,在不受限制的网络空间中,完全型虚拟馆的形式除了线性组织外,应该还更多可能,比如按照文化、宗教传播辐射区域形成的区域型组织等。

完全型虚拟馆给策展人以及设计师更大的自由。观众在参观时,获得的体验完全不同于参观实体博物馆。可以将一个完全型虚拟馆看作一个独立的、全新的博物馆,而非某实体博物馆的附属。设计一个完全型虚拟馆对传统策展人来说,将会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没有了空间的限制,虽然大大拓展了策展人的发挥空间,但也对策展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对展览主题的理解,对观众情绪把握,对展品的分析等。

然而,完全抛弃了建筑本身,虽然更容易表达主题,组织内容,但也让观众失去了欣赏博物馆建筑本身的机会,同时使一部分信息化接受程度不高的传统观众难以接受。

在国内目前完全型虚拟馆的土壤还十分薄弱。“线上虚拟博物馆是实体博物馆的附属品”的思想还占据着主流。而且,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像不列颠博物院一样主题跨国家、种族、文化、领域的超级博物馆,这也限制了完全型虚拟博物馆的应用;但许多跨博物馆组织或产品的出现,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在这方面发展的可能(例如,腾讯博物官等)。随着中国博物馆文化的逐渐成熟,超级博物馆一定会出现,而且很可 能会首先出现在线上,而非线下。

三、结语

随着技术的进步、理念的更新,虚拟博物馆的形式从克隆型到完全型,逐步脱离实体博物馆,走向独立。纵观三种虚拟博物馆的形式,虽然有早有晚,单就其功能与用途来说各有特点。

克隆型虚拟馆实施简单,造价低廉,最重要的是无需重新设计,而且可以很好地实现虚拟馆突破时空限制的功能。但灵活性不足,而且也很难引起观众互动。

重组型虚拟馆虽然造价较高,但可以让策展、设计人员更为自主地发挥才能,且可以用于制作全新的展览,可以使线上博物馆对观众形成持续的吸引力。

完全型虚拟馆可以说是网络空间的原住民,完全没有实体博物馆的种种限制,可以实现策展人和设计师的全部天马行空的构想,但对于策展及设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对部分传统观众来说,接受起来也有一定难度。

所以这三种形式的虚拟博物馆可以互为补充,并不存在哪一类取代另一类的问题。这也是不列颠博物院同时运营三个不同类型虚拟博物馆项目的原因。

国内的博物馆多把虚拟展当作实体博物馆的一个附属品或宣传手段,所以,虽然不断在光影效果等技术层面进化,但就其作为展览的本质,没有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对于虚拟博物馆的理解还停留在克隆型虚拟馆的层面上。而以不列颠博物院为代表的欧洲博物馆已经开始尝试将虚拟展也作为一个独立的展览进行策划与设计,并且在完全型虚拟馆的设计中已经熟练运用虚拟展厅空间无限、设计自由等特点来更好地表现主题。

通过对虚拟馆页面与程序的分析发现,欧洲的虚拟博物馆中使用的信息技术并不比国内先进,其中设计和策划的理念才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主要方面。同时更需要我们学习的是勇于尝试和不断创新的精神。相信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一定可以在虚拟展策展以及设计层面上有更多的创新,为世界博物馆界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文改编自《不列颠博物院三种虚拟博物馆形态及对我国博物馆的影响》

本文改编自《不列颠博物院三种虚拟博物馆形态及对我国博物馆的影响》,原文刊载于《博物院》2020年第4期(总第22期)。作者:王琪  北京绿岩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