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的中医解析及治法
胆结石属中医“协痛”、“黄疸”等范畴,病因多由感受外邪、七情内郁、恣食肥甘厚腻,致肝胆郁结或中焦湿热,肝胆疏泄失常,胆气郁结久熬成石。中医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分为以下类型:
1、肝郁气滞证
临床表现:胁肋痛或绞痛,痛引肩背,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脘腹胀满,大便不爽,不欲饮食,或呃逆嗳气,舌暗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排石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2、肝阴不足证:右胁隐痛或略有灼热感,舌红或有裂纹或见光剥苔,午后低热,口燥咽干,少寐多梦,急躁易怒,头晕目眩或五心烦热,双目干涩,脉弦细或沉细。
治则:滋阴清热,利胆排石。
方药:一贯煎加减。
3、肝胆湿热证:右胁或上腹部疼痛拒按,多向右肩部放射,口苦口黏,脘腹胀满,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则:清热祛湿,利胆排石。
方药:大柴胡汤加减。
4、热毒内蕴证:寒战高热,右胁及脘腹疼痛拒按,黄疸加重,尿短赤,大便秘结,神昏谵语,呼吸急促,声音低微,表情淡漠,四肢厥冷,舌质绛红或紫,舌质干燥,苔腻或灰黑无苔,脉弦数或细数。
治则:清热解毒,泻火通腑。
方药:大承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5、正虚邪陷证
临床表现:隐钝痛持续存在,神智不清或昏迷,面色枯萎,语声低微,皮肤黄晦,间成青紫,甚至有出血倾向;腹呈气臌,轻度压痛,肝脏肿大,并多有触痛,小便黄短,大便秘结,舌质绛紫,舌苔干枯如砂皮样。脉象弦数或沉数。
治则:芳香开窍、镇静、清热解毒。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大陷胸汤。
6、瘀血阻滞证:右胁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入夜痛甚,舌质紫黯,或舌边有瘀斑、瘀点,口苦口干,黑便,胸闷纳呆,大便干结,面色晦黯,脉弦涩或沉细。
治则:疏肝利胆,活血化瘀。
方药:旋复花汤加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