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情境试题05:川西山区自然边坡土壤种子库
最近阅读了一组关于土壤种子库的试题,觉得似曾相识。经过查找资料,原来该组试题的背景材料我已在几个月前阅读过,但没有将其用于试题的命制。因此,本文是本着学习的心态来分析该试题,想从中学习到一些试题设问的方法。
试题如下(保留原题号):
土壤种子库是指土壤内部及其表面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总和,来源于地表植被,植物群落对土壤种子库的组成及空间分布有着直接影响。图7示意川西山区采集到的5个自然边坡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图中坡位是指坡面所处的地貌部位,据此完成9-10题。
9. 研究发现同一边坡下坡位的种子库密度普遍高于中、上坡位,其原因有
①下坡位土壤含水量、养分相对较高
②下坡位光照充足,空气流通性好
③下坡位植被发育相对较好,繁殖能力较强
④种子传播后被流水冲刷到下坡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 推测图中戊地与其他四地种子库密度分布坡位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 放牧导致中、下坡位植被退化
B. 人类对下坡位植被保护好
C. 退耕还林使上坡位植被丰富
D. 城市建设导致中、下坡位植被退化
答案:9.D 10.A
第9题可以用排除法进行判断(高考试题中比较常见的是两个组合,比较少出现三个组合,但基本方法都是排除法)。“②下坡位光照充足,空气流通性好”明显错误。山体的下坡位光照条件不如上坡位好。关于上、中、下坡位,可以参考以下图像:
图像来源:韩润燕,陈彦云,李旺霞.不同微地形固定沙丘地上植被、土壤种子库和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征[J].2014,31(10).
第9题为何如此设计?这要从试题图像的来源说起。该组试题的背景材料来源于以下论文:
试题的文字材料来源于论文中引言部分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如下所示:
图像来源于论文中的图2: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试题中的图像是将论文中的图2去掉“合计”的柱子,保留其他的信息。将样地的数字编号修改为“甲、乙、丙、丁、戊”。
第9题的设问依据,或者说命题人的设问角度,是参考了论文中的:
详细内容如下(注意红线部分):
可以看出,第9题的选项设置就是参考论文的分析(注意红线部分)。论文的分析中引用了参考文献[26]。那是一篇英文文献,经查找需要付费才能下载,另外就是本人英语水平有限,就算是下载到了,也无法全面阅读。因此,可以看看参考文献[8]:
关于上坡土壤种子库密度较小的原因是:
参考文献[27]:
关于土壤含水量、养分、侵蚀程度的分析如下:
第10题考查区域内部的差异,戊样地与其他的样地种子库密度分布坡位不同,在论文中已有提及,可以说,该设问的角度还是与论文对图像的分析有关,如下:
样地5就是试题中的“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