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淮海广场
淮海广场
□戴官宝
淮海广场是全市最繁盛之地,淮海广场也曾是“清西扬铁路”(清江至西坝至扬庄的铁路)上唯一的中间车站。淮海东西路曾经是清江城北土圩子;也是黄淮合流的废黄河南大堤外小河河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淮海东路路北边水沟,水流还长年不断。过去没有下水道设施,淮海路周边的大部分雨水,都是通过这条小河排到东郊大队东面,一条头十米深大沟里,然后排向古淮河。这条外小河在与石码路交汇路口,有座安涉桥,那可是淮阴古老的桥。它是南来北往客商、学子,平安渡过黄淮合流的大河必经之桥。
淮海广场,一条十余公里的淮海南北路,纵贯其中,八十年代,新华日报专门介绍过我市淮海路。解放后她又是205国道共用道路,南来北往的各种车辆人员,使本来就繁华的淮海路口,更加热闹非凡。站在广场边,随时会听到南来北往的司机问路声。因为那时路面上标志牌都是水泥制品,时间一长字迹消退、残破不全,导致不常来的外地司机迷路。
1970年作者和新婚妻子在淮海广场留影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第二年在淮海广场上建成忠字塔。忠字塔塔高17.5米,塔宽5.5米,正方形的塔身,为当时全市(除电厂大烟囱外)最高的建筑物。忠字塔顶四面,中央为红色五角星,红星两边各排列三面红旗(三面红旗,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人们从四面八方看都是一样的。忠字塔的四面墙面,分别画有毛泽东主席不同历史时期典型画像,画像上毛主席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十分亲切、慈祥。塔基下方四边边框上方,是一圈向日葵的浮雕,标志着我们淮阴人民的心,永远向着毛主席、共产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期间,不管白天或夜晚一旦有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各种造反派或红卫兵组织,齐聚忠字塔周围集会、示威:宣传毛主席“最新指示”,表忠心。一旦有重大活动或节日,各个单位、学校、社会团体,举着造反派大旗,戴着各种造反派标志或袖章的人群到此集会。人山人海,喇叭声、口号声此起彼伏。聚会最为隆重的一次是1976年清明节期间,淮阴人民为悼念敬爱的周总理,自发举行的大集会,为此不少人受到处理。
忠字塔也是人们照相的最佳选择地,人们纷纷与忠字塔合影。我们家就曾用120和135照相机照过很多相片。1981年忠字塔拆了,以后取而代之是一个巨大的半圆形玻璃球。当时群众看后纷纷反对说:它象一座玻璃坟墓,很多人竟说“走进淮阴城,看见一座坟”。面对种种议论,有关部门就在玻璃球上,用八根巨大不锈钢柱,(比喻当时所辖八个县区)支撑着一个透空网架球,称其为“江淮明珠”。
淮海东路以淮阴地区汽车公司(淮气集团前身)和清江拖拉机厂为全市最大单位,占据淮海东路半壁江山。淮海东路上有地区外贸公司、地区汽车公司客车公司、清江汽车站、清江拖拉机厂、郊区公社农机站、淮阴旅社、土产果品公司及冷库、水利勘测队、地区汽车公司办公大楼、大礼堂、大食堂等。
淮海西路上有清江商场,部队机关、清江市政府宿舍、淮拖宿舍、地区供销合作社、部队家属区、部队大礼堂、郊区公社、蛋品厂等。
淮海北路有清江商场、加油站、物资公司、新华印刷厂、手工机械厂、清江中学、淮海大厦、新华书店、公交公司、路灯管理所、水产公司、服装厂等。
淮海南路有地区供销社、部队后勤仓库及食堂招待所、地区粮食汽车二队、服装二厂、水产物资、百货公司、外贸车队、针织厂、市二建公司、新桥饭店、市五化交公司等。
在广场东北角,有一条师专路小吃街,热闹非凡,街的尽头是我们淮安史上第一所培养教师人才的高等学府淮阴师范专科学校。
淮海广场路口集中大小近百个单位,每天都万人以上在流动,造就了淮海路口繁盛景象。淮海东路上汽车客运公司,就是人们常说的老车站一一清江汽车站。从广场到交通路车水马龙,摩肩接踵。人们提着大包小包、拖儿带女,都在奔跑,有的手里拿着烧饼油条边吃边跑。笔者亲眼见到一位老兄,从车站对面厕所跑出来,身上背着一个大包裹,嘴里含着半块烧饼,两手边提裤子边跑,横穿马路直奔车站进站门。汽车、三轮车、自行车、平板车乱停乱放。车站通道大门值勤人员,手拿红绿旗挥舞,当车辆进出时,嘴里口哨吹个不停,行人非机动车也不听,谁也不让谁。更为糟糕的是,上下班时间,清拖厂几千工人拥进车站路面,人挤人,车靠车,叫喊声、铃铛声、喇叭声响成一片。当时的繁华市景就是这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建设也提档升级,东北片区发生大跨度变化,建起了中央新亚大厦、淮汽大厦、时代超市、金鹰大厦、苏宁生活广场、书城商务大厦、金马广场及广为年轻人青睐的花漾城。广场周边还建成了中冠商务大厦、茂业天地大厦等。供销大厦地块上,300多米的淮安“第一高楼”不久也将耸立云霄。淮海广场在淮安市老大的地位仍不可动摇,淮安大城市梦从这里起步。
作者简介:戴官宝,58年工作,当过兵,打过仗,干过公安,管理过公路。退休后,写点东西,乐一乐,留住记忆,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