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霸主犹太人的家庭教育告诉你:小学6年,影响孩子60年

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一点不为过。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是一名匈牙利裔犹太人。

而历史上的诺贝尔奖得主,超过20%是犹太人。

从1901年开始至少有两百多位犹太裔(包括犹太血统)获奖,约占全部获奖者的23%。

美国人说,全球财富在美国,美国人的财富,则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

不得不问,为什么犹太民族人才辈出?

良好的家庭教育,让犹太人成为精英中的大多数

犹太民族人才辈出,这跟犹太人世代相传的独特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对孩子他们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正因为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犹太民族人虽少,但却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基辛格、巴菲特、盖茨、洛克菲勒、扎克伯格等个个都影响着世界。

先给大家分享三个犹太家庭教育的小故事。

故事1

一个犹太小孩站在窗台上往下跳,父亲站在下方说,“儿子,往下跳,爸爸接着你!”当孩子往下跳时,他却把手缩了回去,孩子重重摔到地上,哇哇大哭。 “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爸爸答应接着你! ”小孩考虑再三,还是跳了下来,这次爸爸一把抱住了他。

爸爸通过这件事,教育孩子:我们周围世间险恶。同时,虽然社会复杂,但还是有很多人值得你去信任。

故事2

小时候,妈妈拿来几个苹果。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让我们来做个比赛,门前的三块草坪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谁修剪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结果,我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妈妈通过这件事,教育孩子: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取第一。

故事3

疲惫的爸爸把车停在院子里,自己去休息了。5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累,就自告奋勇地去帮爸爸洗车,却找不到洗车用的毛巾。当他走进厨房,想到母亲平时洗锅时,都是用钢刷的!于是他拿起钢刷像刷锅一样地刷车。当孩子看着洗花的车,流着泪害怕爸爸打骂时,醒来的父亲走上前去,把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亲切地说:“谢谢你帮爸爸洗车,爸爸对你的爱,远远胜过对那部车子。”

爸爸通过这件事,教育孩子:要学会用爱心去包容爱心。

犹太人的生存法则之一,就是“崇尚知识、重视教育”。犹太人把 “教育子女”作为人生三大要务之首。

在犹太人的家庭中,父母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家里的书架一定要放在床头。在每一个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将蜂蜜洒在上面,然后,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母亲会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

犹太家庭特别重视才能,崇尚创新,从小教育孩子学习以思考为基础,敢于怀疑,随时发问。

他们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还在从小就懂得自立是掌握自己命运的第一步。

爱因斯坦大家都很熟悉,他小时候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相反,四岁还学不会说话,被怀疑是个“低能儿”。父亲却没有对儿子失去信心,他想方设法地让爱因斯坦发展智力。他为儿子买来积木,每搭了一层便表扬和鼓励一次,爱因斯坦一直搭到了十四层。

小时候的毕加索非常讨厌上课,经常以上厕所为由,打断老师讲课,还时常还不听讲,在课堂上给老师画像。父亲知道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询问儿子是否真的想学画像?在得到儿子肯定回答后,把毕加索送到了当地有名的美术学校。

然而,面对犹太人的家庭教育,来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为什么我们用尽全力,倾其所有,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是我们期望中的样子?

我们的教育方式对吗?

有没有失误?

我们缺少的不是爱因斯坦、毕加索,而是像爱因斯坦、毕加索父亲一样的父母。

家庭教育,关键在小学阶段

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指出:孩子从出生到18岁,每3-6年就是一个性格成长的飞跃。孩子6-12岁,不管从习惯养成、性格三观,还是道德品行,孩子都没有成型,所以孩子的6-12岁是养成的关键时期。

而这六年,正是还在的小学阶段。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6年决定和影响了孩子人生后面的60年。

这六年中,孩子要经历从幼儿到儿童,再到青少年的三个重要成长阶段。三个阶段中,孩子的认知、思考、性格、行为模式都有很大的变数,家长如果重视了,就会为孩子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孩子的成长更加轻松。

所以,家长一定要理顺小学每一年,孩子不同的成长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孩子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帮孩子走好启蒙与起航的关键期。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