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出上联:昨日今日明日,日复一日 ,木匠巧对下联,俘获芳心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对联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三国时期,而贴春联的习俗,则源于五代后蜀国主孟昶。

传说孟昶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正是我国第一副春联。当然,也有说法将对联的主人归为孟昶儿子,此事说法不一。而在千百年来,关于对联的趣事也有很多。

今天要和大家说的这个故事也是跟对联有关,只不过这主人公是一寡妇和一穷木匠!

相传,在清朝雍正年间,江南地区有一王姓人家,王老爷子家财万贯,膝下只有一女。所以对这个仅有的女儿更加宠爱,自小便专门请来了名师教导她。王家小姐天资聪慧,小小年纪就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大才女。

一转眼,王家小姐到了适婚的年龄,为了挑选到自己合适的夫君,王家小姐通过出上联的方式,挑中了一位对出下联的青年,两人很快便结婚了。

然而,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结婚两年后,丈夫突然因病去世,王家小姐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令人唏嘘不已。

为了让女儿不再伤心,王老爷子便将她接回了家中。等到王家小姐逐渐从伤痛中走出来后,王老爷子便劝说女儿改嫁,还是用对对联的方式。

柳小姐出的上联是这样的:“昨日今日明日,日复一日”。不过,由于王家小姐的寡妇身份,前来提亲对下联的人并不多。但王家小姐也不在意,只是静静等待着自己的有缘人。

直到有天,一个穷木匠从大门口路过,看到了柳姑娘出的上联后,略微思索便提笔写出了下联:“早餐午餐晚餐,餐外加餐”。柳姑娘看到这个下联,却是眼前一亮。

这个下联对的既对仗工整,又承接了上联的寓意。在经历了痛苦的婚姻之后,柳姑娘只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过上平淡的生活。而木工的下联正对出了她心中所想。

到了现代,这对对联“昨日今日明日,日复一;早餐午餐晚餐,餐外加餐。”已经成为了一句俗语流传下来,古人就是用这样一句话,来告诫自己,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世界上没有心满意足的荣华富贵,平淡的日子反而是平安喜乐。

对联的文化从来都是历史悠久,即便是到了现在也是经久不衰。不过随着文化的改革,所以使得对联的对仗要求已经降低了很多,从之前的“阳春白雪”到了现在的“下里巴人”。

而现在像是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贴春联,也叫做“桃符”,贴的就是对联。

并且仔细看会发现,上下两联非常工整。而之前古人写字从右边开始,所以上联在右边。现在写字从左边开始,所以上联在左边。

其实古人的俗语谚语对联还有许多,好比“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还想要了解到更多的对联可以看一下《中华对联精粹》,在这本书中涵盖了所有方面的对联。

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中华传统经典精粹》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的通俗化读本,精选《大学》、《论语》、《中庸》、《老子》、《庄子》、《商君书》、《管子》、《墨子》、《鬼谷子》等18部先秦传统经典进行精粹,

并结合社会现实,加以注释、译文和点评,赋予了这些经典以新的时代内涵,为大众提供陶冶性情、提升道德素养的宝贵精神食粮。

对联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前人总结下来的经验、智慧,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