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三月学习方法

三个月时间,是高考前的关键时刻。如何利用好这三个月的时间,让梦想在高考后乘风飞翔呢?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高考前三月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高考前三月学习方法一
  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三个月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
  语文水平与语文考试成绩不完全是一回事。语文素养需要长期的积累感悟和锻炼,而语文考试成绩有某种特殊的要求,因此有某些特殊应对的方法。如果能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掌握某些规律方法,进行强化训练,成绩提高一步是完全可能的。那么怎样复习才最有效:回顾展望,列表织网,知彼知己,死去活来,简练沉思。
  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
  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近五年来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底是怎么走过来的,考了些什么,哪些内容是必考的,重复了几次,哪种题型只出现过一二次,哪些内容是课标中要求的可还没有考,从而推知将来可能会考些什么。这个梳理工作十分重要,在梳理的过程中你也会明白某一类题目该怎样回答。
  这个梳理其实也花时不多,完成了这一步,心中就有了底,比零打碎敲做习题不知好多少!
高考前三月学习方法
  列表织网:最有效、最明晰、最便于记忆的方法
  在“回顾展望”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列出一张张表格,编织自己的知识网络。列表和织网是最有效、最明晰、最简易又是最便于记忆的方法。它可以使你头脑清晰,一目了然。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应对方法。这一步骤很重要,否则,只是把过去考卷做一遍,仍然会感到杂乱无章,答题时就没有把握。表,可以是有大有小,大表是总的框架,在总的框架下,再切分多个块面,每个块面上,再有更细致的要求和例题。
  比如,现代文阅读有一个必考的内容,就是对文章主旨、要点、段意的把握与揭示。这就要熟练掌握文章句群中的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君臣关系”。在“表”中列出区别“君臣”的要点:“君(中心句)”往往是1、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型句子;2、记叙性文字中的议论性句子;3、“总分”句群中的“总”句;4、“举例说明”所要“说明”的道理,“比喻句”所要“喻”的内容;5、各种复句关系中所强调的分句,等等。“臣”则往往是相反,即引出话题的句子,议论性文章中“描写”、“抒情”、“说明”、“补充”的内容,形象化的阐释性文字,各种复句中非强调的分句,等等。在现代文一般要求的下面,又可列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要求与考点,每一项后可附上历年高考例题和经典题型。
  知彼知己:从历次考试的错误中了解自己
  第三句话是“知彼知己”。“彼”是指课程标准和历年高考题,“己”就是自己的学习情况,看看自己掌握了哪些,哪些还有缺陷,哪些要重点复习,重点训练。了解自己的方法是为自己编一本“错题集”,你可以从历次考试的错误中了解自己,也可以通过做各种难易不同的练习发现自己。我曾经让学生理解不同难易度的句子。或者将同样的句子,进行一步步的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领会的先后便不相同。学生们不妨标点、翻译孔子的这句话:“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这句话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古今异义,意动用法等等。学生们可以自测一下,看看自己能回答到什么程度。(答案为“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正确的翻译为:“古代的人,不轻易地承诺,因为他们以做不到为耻辱。”)
  死去活来:不能忽视背诵默写等死功夫
  “知彼知己”后,就该真刀实枪地干了。怎么干?我觉得还是要强调四个不太好听的字:“死去活来”,就是要下一点苦功夫。不过如果方法不对头,即使下功夫也只会很忙乱,结果劳而无功。这叫做“下了功夫未必成功,不下苦功则必然不成功”。一百多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果能有计划地充分利用,完全可以跨进一大步。列表织网找缺陷的过程,本身就是下功夫的过程,网络织好了,表列出来了,那么该记的就要记,该背的就要背,该练的就要练,该写的就写,这是个死功夫,别人是无法代替的。
  比如古文这一块,古代的作家作品文体等常识,要按朝代、体裁、作者,由整体到局部,结合课文,认真仔细地进行复习。考试内容不会超出这个范围。不要小看这一分两分,考试成绩就是这样一分一分加起来的,而且这些看似零星的知识会转化为能力,从而使你在回答大题目时豁然开朗。因为很多题目看上去是能力题,其实还是识记题。
  还有文言文100多个虚词,20多个实词都要一个个记。特别是课文下面的注解,更要一个一个记,该默的课文名句也要一句一句牢牢记住,并会默写。时常有学生在考试时,明明背得出,但某个字写错了,结果前功尽弃。现在学生电脑用得多了,很多基本的字都会想不起来怎么写,因此默写这一点要引起充分重视。
  各种句式,固定结构,以及语段翻译、分析、综合、评价、鉴赏的一般的方法规则都要牢记于心。比如文言翻译必须注意“留、换、调、删、添”,宁可句子不很自然,也要“直译”。可是,很多学生往往大而化之。我曾要求学生谈谈有关“资治通鉴”的作者、编写体例,并将这四个字翻成白话,很少有学生说得完整准确的。其实大家都接触过,都懂它的意思,但就是答不到位。不信,你试试看。(正确的翻译是:“帮助皇帝、官员治理国家的一面完整的镜子。”)
  简练沉思:忙里偷闲,使脑子处于“活水”状态
  最后讲“简练沉思”。简练,就是要操练,但不必多,不要沉入题海。题目是要做的,但要紧的是有功,有效。“沉思”很重要。在做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迁移,举一反三。
  比如作文这一块,可以把历年考试的内容大致框架为“读书做人”四个字,下面再可以分为几大块,如关于读书与成才、关于人品与修养、关于社会与自然、关于思辨与想象等等。读书成才又可以再细分,如何看待理想,对待挫折,《我想握着你的手》、《必须跨过这个坎》其实就是这一类题目。所以在准备时还要把每一个问题与自己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联系起来,分门别类准备材料,思考观点,还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
  其次,不妨看看历年来高考高分作文、满分作文,想想它得高分满分的原因何在,而自己作文的缺点是什么,特长在哪里,与那些文章对照一下,选几个题目进行热身赛,写出几篇样稿,最好再请有经验的老师批改一下。
  好的作文里必须有“我”,为此考生们还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现在当然不可能去博览群书,但至少要“熟读一本书,熟悉一个人”,以便在作文时,引用自由,如数家珍,以静待动,以不变应万变。
  “简练”的目的是要考生不把时间编排得过满,“练”而不“简”,太满了,反而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不能腾出时间精力进行“沉思”。“沉思”太重要了,以上谈的所有内容最终靠深入的思考,才能决胜于考场。我建议,即使在最忙的时刻,也不要忘了稍稍翻翻报纸杂志,稍稍玩玩自己喜欢的运动,使自己的脑子处于“活水”状态,有利于临场发挥。
  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实施这些措施时,还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增有删,不能过分机械地套用。相信,如果能切切实实地按照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去做,那么学生们一定能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的。
  高考前三月学习方法二
  今天距离高考90天,整整三个月的时间。
  三个月时间,是高考前的关键时刻。如何利用好这三个月的时间,让梦想在高考后乘风飞翔呢?
  一、让诊断考试成为新的起航点。
  下一周就要进行“小高考”——诊断考试。这对每一位高三的学生来说是一次最全面最有效的总结与考查。从复习的进程上来说,各个科目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复习。这也有利于老师测试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这两个角度来说,诊断考试又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双方调整复习节奏的一个标尺。
  基于诊断考试,我想每个考生先应该就诊断试卷做出一个科学的翔实评判,对自己还不能总结出个所以然的考点要及时地与老师多多沟通。最好就试卷反映出的优缺点落实成书面材料,将其粘贴于醒目位置(常用书或书房墙壁上)。如果用简洁的要点将其归纳出来牢记于心效果会更好。当然,作为一次考试,某些方面还是具有片面性。对总结出的不足之处最好与前几次的模拟试卷进行比较,是否以往的试卷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越是在临战前越要做好整理归纳的这一工作,虽然用时较多,但其事半功倍的效率勿庸置疑。
  另外,不要受诊断考试成绩的影响,更不要轻信老师的“指标归类”。考好了,谦虚地再去找一些不足之处;考砸了,心不衰气不馁,积极地去归纳出试卷中的问题来。
  二、复习节奏不受环境的影响。
  最近一个阶段,随着高考倒计时的变化,尤其是进入一百天后,我发现一些同学有点乱了阵脚。要么贪心太大,恨不得一天之内把不清楚的内容弄得滚瓜烂熟;要么自信缺乏,怨愤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要么嫉妒作怪,总是担心别人做的套题数就是比自己多,晚上熬得时间比自己迟……在复习的过程中缺少了属于自己的习惯与章法。我们常说要调整心理,其实是自己没有做好应有的工作,不由自主地受到了来自自身及周边环境的制约。
  面对这样的一些心理反应,我不得不说,高考前最难做到的应该是“认识自己”。不仅仅是知识层面上对自己的认识,更应该是性格上对自己的再一次剖析。以前的高考后,我们都不难发现这么一种规律,往届生比应届生估分要准确得多,主要原因应该是往届生多了一份磨砺与成熟。这样的规律其实应告诫应届生,只有全面地认识了自己才会多一份高考前的睿智与成熟。这就需要高三的考生在这三个月的复习中做到收敛贪心、增强自信、心胸开阔、不骄不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不盲从,不慌乱,有条不紊,扎实有效。
  当然,做好这一点确属不易,建议最好跟好朋友和老师去沟通交流。
  三、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坚信苦心人天不负的真理。
  三个月,90天,使自己真正静下心来,不过分炫耀自己明显高于别人的地方,注重认识、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身周正、平衡地发展。然后大量地、充分地积蓄势力,等到高考的时候将其释放出来,出其不意,一鸣惊人。这是一个历练的过程,可以磨砺性格,修养身心,经过了这一过程,你将会坚不可摧,成为一位坚韧的人、智慧的人!
  信念是每一位高三学生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缺失了它,再高的智商、再好的策略均为徒有虚名。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要功亏一篑,让三个月白白流走。
  苦心人天不负,坚守自己的信念,沉默而顽强地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
  高考前三月学习方法三
  在各科的复习当中,一定要注意充分了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注意各学科近几年的考察重点和出题流行趋势,注重个人运用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训练。
  数学 立足课本、优化解题思路
  数学的复习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紧跟老师的步伐,不可盲目地陷入题海战术,也不可疏忽练习。重视典例,熟悉高考中常考题型更为关键。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要学会研究课本,这是高考复习的起点。从高考的要求出发,把课本熟练化,概念能脱口而出,公式定理能信手拈来,基本方法能左右逢源。基本题型能借题发挥,从而以扎实的基础为基点,向更深、更活的目标前进。
  另外,解题思维一定要“优化”,高考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限定的内容,解题思路要优化选择,解题方法要简捷途径,解题过程要最佳方案,解题失误要最小化, 尤其是选择填空题的解答要防止“小题大做”“一算到底”,这就要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注意通过一题多解找最优解,使解题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深刻性。
  语文 跨学科试题别忽视
  对于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知识要强化训练,默写要注重整理易出错的高频词汇。2015年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新题型,如“古代文化常识”题和“图 文转换”题,复习时要格外注意强化。阅读题连续六年考查的都是小说和人物传记,这两种文本阅读仍是备考重点。同时,还应重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散文、实用类 文本阅读的新闻报道和人物访谈等文体的复习。
  另外,语文全国卷曾有一道阅读题《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要求考生阅读完文章后,梳理出中国历代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法律和管理经验。这类题目完全跳出了狭隘的语文范畴,需要运用政治、法律、历史知识解决,因此跨学科试题还需要考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英语 传统文化也重要
  考纲及考试说明要求考生掌握约3500个单词,因此,词汇的记忆和理解就变得尤为重要。第一轮复习需要将词汇通过近义词、反义词、上义词、下义词和词根、 词缀以及构词法的知识拓宽。第二轮复习要在3500个词汇中挑出历年完型填空选项中的重点单词进行“深挖”。要特别注意新进入考纲词汇的动词,不仅要知道 这些词的意思,还要了解这些动词的搭配、用法和过去式、过去分词的特殊变化。
  即便是外语的考察,近三年高考英语试卷也特别注意对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资源的宣传和弘扬。所以建议考生备考时掌握各应用类信件的书写要领,如邀请函、自荐 信、感谢信、道歉信等,并熟悉各种相关的体裁和句式;内容上体现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主题的题材,以及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话题,如游览名胜、民俗节日 等,尤其对于一些传统文化的专有名词要加深记忆。
  理综 善于建模,结合生活实际
  全面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是高考复习和高考得分的根本。理综的复习一定要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抓紧抓牢。考生在备考时既要扎实基础,还要适当地跳出原 有的死记硬背模型公式的套路,在物理的复习中注重训练自己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理解能力,灵活应用知识建立模型的能力,以及联系实际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等。
  对化学科目来说,会经常出现一些考生比较陌生的题,尤其是有机部分常会出现考生没有接触过的有机化合物,解答这类问题时,考生应在题给信息中提取关键信 息,根据其结构顺利推出它的性质。在实验题上,要尤其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涉及到工业生产的题目,还要考虑经济性原则。
  生物学科中,除了掌握主干知识以外,还需要花一些时间去关注生物学热点问题,如诺贝尔生理学奖研究内容、近期发生的生物学热门事件等,了解其中蕴藏的生物学知识。
  文综 梳理脉络,紧抓社会热点
  对于文综的复习,要多研究近三年来的高考政治试题并从高频考点中寻找命题规律。政治科目的复习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政治考试每年都以最新时事政治作为背景材料,今年 普遍二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带一路”、天津海港爆炸、与马英九会面均是考生应注意的高频考点。
  大纲中对于考生地理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尤为突出,考生要学会从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入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 系。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是近年来地理试题命题的重要形式。考生要以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地图为载体,以热点问 题为切入口,多角度展开综合分析评价。
  在历史学科的复习中,要高度重视边角知识,在开放性试题中,要以公认的史学观评判事物,在老师指导下养成以史为据、论从史出的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方法,以史鉴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