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摧毁了中小学生学习自驱力
家长看到学习成绩糟糕的孩子,总会觉得孩子是因为懒惰,是因为吃不了学习的苦,是因为上课不认真,是因为字写的不好看,殊不知道还有一个隐藏的杀手,那就是习得性无助。
一,差生的无助
人类社会其运行的规则其实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是损不足而奉有余,学校这样的小社会也避免不了。
在我们的理想当中,总认为老师应该会花更多的功夫为成绩差、学习困难的孩子答疑解惑。而实际上,从人性的角度来考虑,老师其实更乐意将有限的精力倾斜给学习成绩更好的学生,因为这样会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收获。在如今动不动一个班级六七十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这无关乎老师的职业道德,而是最基本的人性选择,换做是谁去当老师都会如此。这样一来,一旦学习落后,就会得不到及时的辅导,即使斗胆向老师问了几个问题,可能会因为自己问问题的方式不够明确,或者所问的题目太过基础而引起老师的不悦。三番两次下来,差生就没有了勇气继续提问。
二,没有发展的空间
另外还有一种隐形的校园霸凌,就是成绩好的孩子会有意无意的站在某个制高点上欺负成绩差的孩子。如此一来学习困难的学生,就会觉得抬不起头。
同时,他们回到家中也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父母恨不得立竿见影,多快好省的提高孩子的成绩。这显然与当前孩子的能力水平不符合。
同时,学习成绩差的孩子还在内心的进行比较,他们会认为即使自己再努力学习,即是有所提升,也赶不上目前仍在努力的学霸。认为自己不管怎么努力,在班级或学校的排名也不会前进一步。既然努力看不到变化,那么他们自然选择放弃。
三,习得性无助导致彻底丧失学习兴趣
老师缺乏耐心,同学的嘲讽奚落,家长的无理要求,以及自身对未来的无望,最终导致孩子发展到了习得性无助的阶段,彻底丧失学习的动力。
如此说来,差生的痛苦又有谁能理解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