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也是一种幸福(13)
“和合文化”是赣榆外国语学校2010年确立的学校主题文化。为建设这个主题文化,我曾与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和合学》作者张立文教授以及他的多位弟子进行多次交流。当时年近八十岁高龄的张立文教授还亲笔书写“和合”二字赠送赣榆外国语,这个“和合”二字就镌刻在现在赣榆外国语“金象石”上,并让他的弟子肖永奎博士专程到赣榆外国语为这块文化石揭幕并举行“和合文化”专题讲座。自此,赣榆外国语学校下辖的南北校区开始了创建“和合文化”征程。下文是我2010年11月刚刚调入赣榆外国语北校区(后改名为赣榆外国语高级中学、赣榆智贤中学)后开展“和合课堂”研讨活动时的记录,今天读来,感慨良多。
我听教师讲“和合”
昨天晚上赣榆外国语北校区一楼生物实验室灯火通明,政史地组全体教师正在集中学习“和合泉”上《教师请你走下讲台》的文章。前几次培训,政史地组都是先集体学习我校的“和合”教育相关内容,然后由我进行相关理论的阐释和说明。这次,我提出由我们的一线教师上台讲“和合”,也好让我能够听到我们的一线教师是如何理解我们正在开展的“和合”教育。为了保证不出现冷场,我采用点名方式进行,全组23位教师一个不落,逐一发言。
由于我到北区时间不是很长,再加上初高中平时不在一起活动,本人又不好“串门”,所以一些高中教师我还叫不出名字。有了这次机会,也让我借此认识一番,在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的同时,就用手机一一为他们拍照留存。发言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和合”课堂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解决了上课走神、打瞌睡、做小动作等问题,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大大增强。
2.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
3.的确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更有利于教师倾听学生的声音。
4.拓宽了师生的知识面,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实现了教学相长。
5.课堂学习高效而有趣味,让师生同处在一个欢乐场中,我要学、我想学蔚然成风。
6.我们的学生充满了自信与幸福.。
......
我们教师对“和合”课堂的描述足以让我们更加坚定课改的决心,这可是发自他们心底的声音。因为他们才是课改的生力军,更是课改的受益者和创新者,只有得到他们的肯定和支持,我们的新课改才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二十三位教师不仅说出了“和合”课堂带来的新收获,他们更为下面的新课改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建议,其价值更是难能可贵。比如;曲强老师提出“和合”小组建设还很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怎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问题;庞忠刚老师提出“和合”课堂应该是高效而不是有效的问题;赵跃琪老师提出教师走下讲台有两层意思:走下教室前面的台阶和走进学生中间,要关注的是走进学生中间;胡继山老师用哲学的观点阐述课改是必由之路,精辟独到;王玉凤老师提出毕业班差生对参加活动缺乏积极性如何应对问题;曹培亚老师不仅强调了高效的重要性,还提出培训学生的重要性,因为师生共进才是实现高效的必由之路;李桂花老师更是对导学案层次性的编制提出建设性建议;张鑫老师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岗位不到三个月的新教师竟是提出如何控制小组合作过程中存在的“混乱”局面,真是难能可贵;张洁老师也是一位刚刚毕业不到一年教师,他认为在“和合”课堂实施过程中不能一刀切,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注意解决活动中出现的“浑水摸鱼”现象;谷成浦老师认为教师走下讲台一要走近学生二要走进学生,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俆同建老师提出毕业班学生如何处理社会需求、学校声誉和学生前途问题,的确需要我们好好研究;张娜老师则用自己在南方学校工作的实践案例来说明实践“和合”课堂的重要性,更加鞭辟入里。等等众多发言让我更加坚定实施“和合”课堂的信心和决心。
转瞬间,整整100分钟的(规定是80分钟,超过了20分钟)集体研讨就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我们都心有未甘。我知道大家还有很多话要说,限于时间的限制今天不能尽情说出。我当时就想:前面都是我们这些领导在讲“和合”,从现在起要大力提倡让我们的老师讲“和合”,我们的即将开始“和合大讲堂”就应该让我们的一线教师做主角,因为讲的就是他们做的,他们想的就是他们要实践的,让他们讲出来,做起来,我们的“和合”之花就必将开遍我们的校园!
感谢政史地组全体给我讲“和合”老师,你们就是我学习的榜样!(2010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