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瘿病肝火旺盛——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阴阳解析

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阴阳解析


瘿病肝火旺盛证候:

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质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代表方剂: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加减

栀子清肝汤:《类证治裁》

柴胡、栀子(炒)、牡丹皮、茯苓、川芎、芍药(炒)、当归、牛蒡子(炒)、各七分,甘草二分。

水煎,子母同服。

功用:疏肝解肌,凉血清热。

消瘰丸:《医学心悟》

元参(蒸)、牡蛎(煅,醋研)、贝母(去心,蒸)各120克。

每服9克,开水下,日二服。

功效:清热滋阴,化痰散结。

解析:


阳性药:川芎、当归

平性药:茯苓、甘草

阴性药:柴胡、栀子、牡丹皮、白芍、牛蒡子、玄参、牡蛎、贝母

君药:牡丹皮、玄参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胆、三焦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胃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蒸。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发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滋阴生津。

牡蛎:咸,微寒。归肝、肾经。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川贝母:苦、甘,微寒。化痰止咳,清热散结。

阳性药物少,阴性药物多,以阴性药物为主,针对热证;君药以清热凉血为主,针对实证。

方剂中,牡丹皮、玄参、栀子,清热凉血;柴胡、白芍,疏肝养阴;川芎、当归,活血化瘀;牛蒡子,解毒透疹;牡蛎,软坚散结;川贝母,清热化痰;茯苓、甘草,健脾渗湿。

诸药合用以清热凉血为主,疏肝养阴、活血化瘀为辅,兼顾解毒透疹、软坚散结、清热化痰、健脾渗湿。适用于痰气交阻,气郁化火,壅结颈前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