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治糖尿病3大秘方!每一个都相当管用,值得收藏!

张仲景认为,消渴病是因虚劳而造成的正气不足,营气衰竭所引发的。其主要症状是吃得多而大便坚硬,其原因是尿多,水自尿道走,故大便水少而干结,尿多便干。这一点,跟现代所谓的糖尿病患者多食、多饮、多尿、身体消瘦这“三多一少”的特征是相同的。

《金匮要略》中还把消渴病所涉及的脏腑定位为肺、胃、肾,为后世医家对消渴病的“上消”、“中消”、“下消”的三消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

1.肺胃热盛所致的消渴病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肺位于上焦,胃位于中焦,肺胃热盛则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多食易饥,尿频量多,舌红苔薄黄,脉滑数等,适用于白虎加人参汤进行治疗。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四味药组成,为清热之剂,有清热生津之功效,再加入人参以增强其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适用于消渴病以口渴咽干者。

2.胃热肠燥所致的消渴病

《金匮要略》称:“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胃肠位于中焦,胃热肠燥表现消谷善饥,口渴多饮,溲赤便秘,大便坚硬,苔黄燥,脉滑数。麻子仁由麻子、白芍、大黄、枳实、厚朴、杏仁等药组成,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的功效,适用于消渴病大便干结者。

3.肾气亏虚所致的消渴病

《金匮要略》记载:“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肾位于下焦,肾气亏虚表现为口渴多饮,饮不解渴,小便量多,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脉沉细无力等。肾气丸(即金匮肾气丸)由附子、桂枝、干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等组成——即六味地黄丸加附子、桂枝而成,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著名方剂,又加入附子、桂枝两味助阳药,阴中求阳,温补肾阳,适用于消渴病小便量多者。

肾气丸

地黄二两八钱 山萸一两四钱 山药一两四钱 丹皮一两 茯苓一两 泽泻一两 桂枝三钱五分 附子三钱五分。炼蜜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不知,渐加。

《金匮》:消渴,饮一斗,小便一斗,上伤燥热,下病湿寒,燥热在肝肺之经,湿寒在脾肾之藏。肾气丸,茯苓、泽泻,泻湿燥土,地黄、丹、桂,清风疏木,附子温肾水之寒,薯蓣、山萸,敛肾精之泄,消渴之神方也。

肝主疏泄,木愈郁而愈欲泄,泄而不通,则小便不利,泄而失藏,则水泉不止。肾气丸能缩小便之太过,亦利小便之不通。《金匮》:小便一斗者主之,小便不利者亦主之,以其泻湿而燥土,清风而疏木也。

原文“酒下十五丸,日再服,不觉渐加”。本人的理解是,用黄酒送服,一次十五丸(梧子大),一天吃两次,感觉不到效果就逐渐增加剂量。正基于此观点,我给别人用的剂量增加了许多,但不敢用太大剂量,都是逐渐增加的,具体如下:金匮肾气丸(同仁堂大蜜丸)每天两次,饭前服用,一次两丸,用量逐渐增加(每天加一丸,长期服用)。禁酒、一切荤腥。运动。

最明显的是患者起夜减少。上热下寒症状减轻。注意,不适用于尿崩症之类。

原理前人已述:引火归元。依我之见,尽人可服,量随人异。

仝小林院士:治糖尿病,务必重视这味药!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内服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连具有抗微生物、抗原虫、抗炎、抗溃疡、抗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降血糖与降血压的作用。

黄连是临床常用药,因其药性苦寒直折,药力专宏,颇受历代医家喜爱,在临床上也涌现出一批善用黄连的大家。现将黄连的特色用法总结如下。

一、黄连之量

黄连自古被广泛地用于治疗消渴,笔者临证多年,用黄连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疗效显著,将黄连誉为“消渴圣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记载,黄连的参考用量为2~5g,但目前大多数医生在临床上的用量往往超出这个范围。笔者用黄连,调理脾胃,用量多在1.5~6g;清热泻火解毒,短程应用,多在15~30g;而降糖,常常15g起步,糖尿病酮症时最大用量可至120g。笔者曾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321例门诊有效降糖病例处方中的黄连剂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黄连降糖的常用范围为15~45g。

临床中对于药物剂量的把握,单纯的大剂量、小剂量都是不全面的,面对繁多的病种,复杂的病证,笔者临证时一再强调“合理用量”。如黄连的使用,在肥胖2型糖尿病初期可予大剂量消导,“直折火势”;血糖平稳期选择中剂量;糖尿病胃肠病变时使用小剂量,取“四两拨千斤”之效。而且,黄连饮片的用量不能仅以其有效成分如黄连素的量为参考,众所周知,在量的传递过程中要涉及药材品质、剂型、煎煮法、服法、胃肠吸收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更为深入明确的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意义重大。

二、黄连之效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黄连的功效总结为二十字箴言:辛开苦降调脾胃,清热燥湿调菌群,清热泻火稳心律,清热解毒消痈疖。具体阐述如下。

1.辛开苦降调脾胃

中满内热是肥胖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土壅木郁,脾胃升降失司,其病理中心在胃肠,辛开苦降是最为有效的治法。

其中,偏内热者多用黄连为主药治疗。胃肠实热者,代表方剂为大黄黄连泻心汤;肝胃郁热者,代表方剂为大柴胡汤(以黄连易黄芩)。此外,以黄连为主药的辛开苦降法亦常用于糖尿病胃肠病变的治疗。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患者会出现相关胃肠病变。

在临床上,笔者往往选用泻心汤类、苏连饮、左金丸、反左金丸等调节胃肠功能紊乱,颇具疗效。

作为糖尿病胃肠病变的主要组成部分,糖尿病胃轻瘫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早饱、嗳气等症状,使降糖药应用受到干扰,血糖不易控制,易发生低血糖或酮症等危险状况,是重要的血糖难控因素,因而受到众多学者关注。

对于重症糖尿病胃瘫的剧烈呕吐,几乎无法进食的患者,笔者善用辛开苦降配合温补脾肾、健运中焦之法,如使用苏连饮与附子理中汤、黄芪建中汤等,此时采用小剂量的黄连即可取“四两拨千斤”之功。

2.清热燥湿调菌群

近年来,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与肠道菌群失调存在密切联系。

肠道菌群失调产生过多的脂多糖,其被吸收入血后,可诱发炎症反应,促进高脂饮食相关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以肠道菌群影响体重、胰岛素敏感性和糖脂代谢为基础,有研究者提出了与之相关的肥胖和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假说。人们开始试图使用抗生素和益生菌等,来调整肠道菌群,从而影响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因此,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为一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2型糖尿病早中期,很常见的证型之一是肠道湿热证。笔者将该证型的辨证要点总结有二:一是大便黏臭,二是舌苔黄厚腻。此时选用葛根芩连汤为主方,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如欲加强化湿之力,加荷叶、滑石;加强化浊之效,加红曲、晚蚕砂;若湿热伤阴,可予天花粉、石斛。

对于葛根芩连汤干预2型糖尿病,我们在早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均有十分扎实的研究基础,证实了葛根芩连汤降糖的有效性,并说明了其发挥作用具有明确的量效关系。

3.清热泻火稳心律

黄连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心脏病变,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心肌病和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有研究表明,黄连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广泛,主要表现在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治疗心肌炎等。笔者认为黄连15~30g能稳定心率,对于热证所致心动过速有着良好的效果。

4.清热解毒消痈疖

清热解毒消痈疖: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善疗痈疖。临床上常用的如痈肿疔毒选用黄连解毒汤;目赤肿痛选用黄连汤;胃火牙痛选用清胃散。糖尿病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特点,患者合并痈疖疮疡的不在少数。

三、黄连配伍

黄连在临床的应用中还要注意科学的配伍,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1.协同配伍

首先是协同配伍,可选黄芩、大黄,这主要是增强其疗效,同时又能防止黄导致便秘的可能。

2.疗效配伍

第二是疗效配伍,用以限制黄连偏性,扩大应用范围,如黄连配干姜,寒热并调,黄连配知母、天花粉,清热滋阴生津,黄连配晚蚕砂,清热化浊,黄连配吴茱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黄连配肉桂,交通心肾,水火互济。

3.“苦酸制甜”

另外,笔者提出了“苦酸制甜”这一配伍思想,苦是甜的天然对立,所以大多数苦寒药均可降糖,如苦瓜、黄连、栀子等。而长期用苦寒药,最易伤胃,且患者服药味道极苦,依从性差,笔者在配以辛温药的同时,佐以酸平之品,中和苦味,收敛气阴,如:白芍、乌梅、五味子、生山楂。苦酸制甜的代表方剂为连梅汤,方纳黄连、乌梅、阿胶、麦冬、生地黄。

临证使用黄连治疗糖尿病有两大要点:第一,中病即减,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黄连用量;第二,必配干姜。因黄连口感极苦,往往患者依从性较差,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又有“苦寒败胃”之虞。笔者经过多年摸索,聚焦到了天然的暖胃药——姜。黄连与姜的组合十分奇妙,不仅矫正药性药味,还取辛开苦降意。临证时,脾胃功能正常者,黄连与干姜之比约为6﹕1左右,脾胃虚弱者,黄连与干姜之比可调整至3﹕1甚至1﹕1,如此配伍,可存其降糖之用,而去其苦寒之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