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道只是常外之法孙子兵法读书笔记03孙子...
诡道只是常外之法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03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俗话说“兵不厌诈”,但是你不能靠学了骗术就上战场。就像你做任何事情一样,打仗靠的是实力,不是靠骗术。 骗术是到了那个时候,灵机一动,可能有那么一招。可能有,可能没有,可能有用,可能没用,那是不能依靠的。
行诡道我觉得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遇到实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底下得诈他一下,成功咋脱身不成功则成仁。另外一种是占有绝对的实力,对方应对你特别紧张,绷得太紧,就容易出思考纰漏,使用非常策,则有可能取得奇效。除此以外,行军打仗还是做好SWOT分析之后各打各的,保持自己不败,等对方出纰漏,所谓不败在我,败则在敌就是这个道理。
历史上真实的空城计
诡道中,《三国演义》的空城计你一定很熟悉,正史里面也没有诸葛亮用空城计这回事。正史里确实有过空城计,不是诸葛亮对司马懿,而是赵云对曹操。
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赵云负责防守别屯,赵云带了几十个骑兵出营去察看地形,突然就和曹操大军遭遇了。在这个时候,赵云且战且退,曹操大军就一路追来。
这个时候他没有办法情况下,只能冒险一搏,退回军营,大开营门,偃旗息鼓。
曹操要判断现在什么情况:
一是,赵云真的是出营侦察,与我大军遭遇,那我就应该把握机会,立马把他灭了。
二是,赵云可能早就发现我们的大军了,故意派出小股部队一路把我引到他这座空营里来,周围他早都埋伏好了,我只要一冲上去,他的伏兵尽起,我今天就死在这儿了。
第二种可能,历史上也有无数的战例,兵法上也有这一条。
我认为当时曹操应该是这样来思考:要与不败作为战争的基础,冷兵器时代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曹操之前已经多次是里逃生,深知保持不败才是真胜利这个道理,并且当时曹魏的实力是远在蜀国之上的,犯不着为这赵云一点蝇头小利,冒自己一国之主生命危险。这个得失太不对等。
加上兵法里又讲,“知战之地,知战之时,则可千里而会战。”也就是说打仗应该主动地选择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作战,把对方弄到这儿来跟他战。所以为什么说体育竞技,社交谈判主场都会有优势,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基于这两个考虑,曹操退兵。这里面赵云在迫不得已情况下行的是诡道,曹操在权衡利弊之后行的是大道。行诡道看起来很多故事可讲,可是打仗不靠假动作,还是靠实力。所以最后蜀国还是被曹魏灭了。就算是看小说演绎的三国,你会发现曹操打得胜仗败仗都是简简单单,行的大策略,除非像官渡一样用的是计谋,但这种烧别人粮草断别人增援的计谋是说得通的,甚至是如果你能做到所有的战场上都可以复制成功的。而诸葛亮刘备的成功,经常都是战役性的,比如说忽悠亲戚刘表的荆州,坑蒙另一个亲戚刘璋的益州,空城计,火烧连营啥的,都是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不得已用的计策,说明他经常都是在弱势,用得都是诡计,能打赢几个战役,只是运气好而已,在重复实验下,历史上蜀汉必败无疑。
所以曹操在写《孙子兵法》注解的时候,注解诡道他就说了五个字,叫“常法之外也”,这句就很准确了。这些诈术都不是主要的,它是在我们正常之外,到时候随机应变,临时发生的一些偶然。
感觉打仗做项目都一样,首先得靠实力说话,有实力就做大的,没有实力就做小的,一定要通过仔细分析之后,做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总想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这些都是扯淡的事情,所以为什么说巴菲特保住本金,以及滚雪球思维很重要?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在上一次的成功的基础之上的一次提高,并不可能离这个基础太远,就算偶尔有跳跃性的成就,一定要清楚,这也只是中彩票而已,真实情况是所有东西都是按部就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