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18颜回诗解2以音类知成人之行穷神知化顺事恕施
题文诗:
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时闻哭者,
之声甚哀.子曰汝知,此何所哭?对曰以此,
哭声非但,为死者已,有生离别.子曰何知?
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
将飞四海,其母悲鸣,而送哀声,有似于此,
而皆谓其,往而不返.以音类知.孔子使人,
问于哭者,果然而曰,父死家贫,卖子以葬,
与之长决.子曰回也,善识音矣.颜回请问,
于孔子曰:成人之行,若之何也?子曰达于,
情性之理,通物类变,知幽明故,睹游气原,
可谓成人.既能成人,又加之以,仁义礼乐,
成人之行.若乃精诚,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颜回问曰:臧文仲与,武仲孰贤?子曰武仲.
颜回问曰:武仲也者,世称圣人,身不免罪,
智不足称;好言兵讨,挫锐于邾,智不足名;
文仲身殁,而言不朽,恶有未贤?孔子答曰:
身殁言立,所以文仲.然其犹有:不仁者三:
其下展禽,置设六关,使妾织蒲;不智者三:
其设虚器,纵容逆祀,祭祠海鸟.武仲在齐,
齐将有祸,不受其田,以避其难,是智之难.
臧武仲智,不容于鲁,抑有由焉,作而不顺,
施而不恕.夏书有曰:念兹在兹,顺事恕施.
【原文】
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
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有生 离别者也。”子曰何以知之?”
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回窃以音类知之。”
孔子使人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卖子以葬,与之长决。”子曰回也,善于识音矣!”
【译文】
孔子在卫国时,一天天还没亮就起床了,颜回在旁边侍候,这时听到有悲哀的哭声。孔子说颜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而哭吗?”
颜回说:“我认为这哭声,不只是为了死者,还将有生离死别的事。”孔子说:“你怎么知道的?”
颜回说:“我听说桓山的鸟,生了四只小鸟,小鸟羽翼丰满以后,将要飞向四面八方,母鸟悲哀地鸣叫着送小鸟远行,悲哀的声音和这哭声相似,因为它们飞走再也不回来了。我是根据这种声音知道的。”
孔子让人去问哭的人,哭的人果然说:“我的父亲死了,家里贫困,只好卖掉儿子来埋葬父亲,与儿子永远分别。”孔子说颜回啊,真善于识别声音呀!”
【原文】
颜回问于孔子曰:“成人之行若何?”子曰:“达于情性之理,通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原,若此可谓成人矣。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若乃穷神知礼(化),德之盛也。”
颜回问于孔子曰:“臧文仲、武仲孰贤?”孔子曰:“武仲贤哉!”颜回曰:“武仲世称圣人,而身不免于罪,是智不足称也;好言兵讨,而挫锐于邾,是智不足名也。夫文仲、其身虽殁,而言不朽,恶有未贤?”孔子曰:“身殁言立,所以为文仲也。然犹有不仁者三,不智者三,是则不及武仲也。”回曰:“可得闻乎?”孔子曰:“下展禽,置六关,妾织蒲,三不仁。设虚器,纵逆祀,祠海鸟,三不智。武仲在齐,齐将有祸,不受其田,以避其难,是智之难也。夫臧武仲之智,而不容于鲁,抑有由焉,作而不顺,施而不恕也夫。《夏书》曰:'念兹在兹,顺事恕施。’”
【译文】
颜回问孔子:“德行高尚的人品行是什么样的呢?”孔子说:“他们能通晓人性人情的道理,知道事物变化的规律,知道天地、阴阳、有形无形等事物变化的缘故,可以看 清空中云气变化的本源,这样就可以叫做成人了。既达到了成人的地步,而又学习了仁义礼乐,这就是成人的智力品行。至于能够探索事物精微的道理,那就是具有了髙深的德行。”
颜回问孔子说:“藏文仲、藏武仲这二人,谁更贤能呢?孔子说:“武仲更加贤能些。”颜回说:“武仲被世人称为圣人,而他自身不免于罪责,这是他的智慧还不足以称道;他喜好说用兵讨伐,而与邾国打仗却失败了,这是他的智慧和名声不相合。至于文仲,他虽然身死而言不朽,怎能说他不如武仲贤能呢?”孔子说:“文仲身死而言立,所以被称为文仲。然而他仍然有不仁的事三件,不智的事三件,这方面是不如武仲的。”颜回说:“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孔子说:“他让展禽处于下位,设置六关来收税,让妾织薄草席赚钱,这是三不仁。他非法拥有天子才能有的器物,纵容不合顺序的祭祀,祭祀海鸟,这是三不智。武仲在齐国时,齐国将有灾锅,武仲不接受齐庄公封给他的田,以此躲避了灾难,这是有智者也难以做到的,藏武仲这样有智慧却不被鲁国宽容,也是有原因的吧。因为他所做的事有的不顺于事理,所为的事有的也不合乎道,《夏书》说:'想着这个,一心在于这个。’这就是要顺于事理还要合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