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武功旗花面

张会鸽,70后,教育工作者,咸阳市作协会员,武功县作协会员。

武功旗花面

小时候,我总是盼着村里有人家给孩子结婚。那样,我们一帮淘气的娃娃就可以坐在席口上,一边说笑一边吃那香喷喷的旗花面,还要扳着指头数自己吃了几十碗。直到端盘的大哥哥满脸笑意却故做愠怒呵斥我们“赶紧吃,吃完了耍去”,我们才被“轰”下席口。回味着香气扑鼻的旗花面,炫耀着自己的“战斗力”,看着彼此沾满菜油的嘴,不知谁喊了一句“看新媳妇去喽”,一帮娃娃伙便又投入到新的乐趣中去。

如今,这样的话题已成餐桌上的笑料。但对旗花面,大家总忘不了它特有的味道。在武功农村,凡逢年过节,或遇订婚、嫁娶、回门、送十六、看月婆、待满月、老人过寿等大事,早餐必吃旗花面。这约定俗成的待客礼节,就像一面旗子竖在那儿,谁也不能把它打倒和推翻。只是因了生活水准的提高,那吃面回汤的年代已成历史,“吃出美味,吃出健康”成为饮食文化的新标准、新要求。

武功农村过事,旗花面是重头戏,选好厨子是关键。所以主人家会早早打听,提前十几天或一两个月就预约好了十里八乡最有名气的厨子。当姑娘时,父亲常手把手教我做旗花面。结婚后我又常给街坊邻居帮厨,对旗花面的做法耳濡目染,也就熟记于心。

先一天下午,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上好的面粉数十斤,加少许食用碱,取深井中甜水拌匀和硬,于压面机上反复压制成长条状,一把把整齐地摆放在木盒盘里备用。面要吃着香,全凭一锅汤。熬汤需在材料和时间上下功夫。取土鸡一只,猪骨若干,置于大铁锅中,武火烧开,撇净浮沫,将十余种好调料用白色纱布包裹缝制,投入锅中,文火慢炖约两小时,此为高汤。煮好的鸡肉,手撕成细丝,再配上竹笋丝、葱丝、海带丝、黄花丝等,用优质菜籽油加精盐炒制,即为臊子。土鸡蛋若干,用筷子打散,摊烤成圆形薄饼,切成菱形小块,大葱也斜切成薄圆片状,所谓的“旗花”就准备好了。菜籽油烧热放凉。长宁醋烧开,俗称“飞醋”,浓缩其精华后,用以调汤,则汤味更鲜美。以上各种食材,均盛于盘或盆中备用。到此,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等烧火下面了。

翌日清早,我们去帮忙时,几口大铁锅中水已烧开。客人一来,便添火下面。待面条煮透,半勺冷水入锅,用长筷子将面轻轻攉进木笊篱,倒进盛了凉开水的大盆中,一帮年轻媳妇便麻利地将面分盛于小碗中。每碗面只捞一筷头,夹上臊子,随后由大厨浇上一勺加了飞醋、浮着凉油、飘着鸡蛋饼葱花且烧得滚烫的秘制的高汤,一碗地道的武功旗花面便成型了。

细看那面条,似花儿般盘于碗底,中间黑黄白三色点缀,清可见底的高汤上面,一层金黄发亮的纯菜籽油托着菱形的鸡蛋饼及白色的葱花。单看形和色,已让你有了品尝的冲动。待端盘上席,热气拂面,那浓郁的香味也直往鼻孔里钻,你所有的味蕾都被调动起来。尝一筷头面,口感饱满,唇齿留香;喝一口汤,酸中透香,回味悠长。此时,这一碗内容丰富多彩的旗花面,你能不说它是玉盘珍馐?

这碗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吃起来也是很有讲究的。要用方方正正的木盘来端,寓意“为人正气,做人正派”,有担当,能托起一方天地;一盘放六碗或者九碗面,寓意“三六九,往上走”;使用圆桌子,每席围八个人,寓意“圆圆满满,发家致富”。若家里娶媳妇,这第一碗面要供于灶神前,以感神灵庇护之恩;第二碗面供于祖宗堂前,以示对先祖的怀念之情;第三碗面,才是新郎新娘同吃。因为碗中是细如丝线的一条条长面,寓意“千里姻缘一线牵”,农村人又称“和气饭”。吃了和气饭,夫妻俩婚后可以相敬如宾,和和气气过日子。当然,大锅下面,大盆盛面,表现的是武功人的特征——个性刚烈、豪爽;小碗品面,则是武功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珍爱及用心感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知道武功是农业始祖后稷的诞生地,是中国古农业的发祥地,自古就有“关中米粮仓”的称号。又听说旗花面在明弘治年间,宫中的叫法是“鸡丝鸭汤芙蓉旗花面”,后经状元康海将其在武功流传开来,因形取名“旗花面”。从此,对武功这块故土,我更加眷恋,对武功这一传统风味小吃也更加情有独钟。

因为历史悠久,旗花面也被赋予了神奇的色彩。“过年一碗旗花面,一家老幼保平安”,每逢大年初一早晨,妈妈总会一边捞面,一边小声自言自语着这些吉祥话儿。我们端着面虔诚地敬了家神、宗祖后,妈妈又高兴地嘱咐我们:“都多吃点,新年第一天吃这面可是拉钱串子(意思是说新的一年会财源滚滚)哩!”

从大年初二到初七、八,按照习俗,各家各户便开始走亲访友。不管哪一天,也不管走到哪一家,主人家都会热情地端上旗花面。一碗热气腾腾的旗花面下肚,一股暖流随即在身体中蔓延,那冬日的严寒瞬间竟被驱赶得无踪无影。

平日里回娘家,极喜吃母亲做的手擀旗花面。母亲不怕麻烦,在厨房里一忙活就是大半天。一盘盘面端上桌,我突然想到一首武功民谣:“舀了一碗白细面,一揉揉成白鸡蛋。一擀擀成薄扇扇,一切切成一根线。下到锅里莲花转,端到碗里赛牡丹”,我觉得用此来形容母亲做的手擀旗花面,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曾经的同窗、好友,近几年因工作安定,联系也就多了一些。每次她们来武功,我总会很自豪地说:“走,带你们去吃咱武功的旗花面!”捧起精致的细瓷碗,豁开那一层金黄的菜油、摊得薄如纸的鸡蛋饼和刀工精细的葱花,挑一筷头长面吸进嘴里,再喝一口热汤,真叫一个爽!见她们吃得香,我也不忘趁机夸一下武功这道独特的饮食文化:“这旗花面有几大特点:薄筋光,汪煎稀,细软香。它之所以色香味俱全,是因为它每一个制作细节都凸显着武功的美食文化……”见她们一边侧耳恭听,一边毫不客气地吃下第二碗、第三碗……我的自豪感也成倍地增加。

一碗碗旗花面,融入着我对武功这片热土的眷恋之情,也融入了武功人生活中太多的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更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它代表着一方历史,一方文化,传承着一种文明。

旗花面,你是家乡永远的人情面,你是武功永远的招牌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