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风物志:椰子、棕榈树糖、香兰叶与邦加名点(二之二)

印尼风物志:

椰子、棕榈树糖、香兰叶

与邦加名点(二之二)

春雨绵绵

原刊于 2008-03-11 12:44

Talam Pandan ,香兰叶汁与椰子浆及粳米粉、淀粉组成的邦加传统布丁,既营养丰富,又清凉解毒。

印尼邦加糕点多用棕榈树糖,含有很多活性物质有益健康。这是棕榈树,下垂的是已经接近成熟的花蕾果。

邦加许多美点离不开香兰叶汁,表明印尼人善于使用野生植物资源。香港台湾、新加坡、泰国的餐厅的珍多冰水,就大量使用香兰叶汁 市场价值不低。据说荷兰、德国人对其非常重视,开始研发其医用保健作用。博主建议我国进行引种,可以在海南省与云南西双版纳一带试种,以我国的市场含量与科研生产水平,完全可以成为香兰叶汁大国。

上篇讲到印尼邦加的糕点,其实只是我能想到的而已,这次再继续补充。

Kue Rintak ,椰子浆、木薯粉及棕榈树糖,加水搅拌均匀之后,和成包饺子似的硬度,塞入铁皮模子里,用铁盘盛着,放进烘炉制成曲奇饼。实际上,这是荷兰式曲奇饼的印尼化,自然非同一般的味道。

Tapai,煮熟的木薯用发酒饼(Ragi)发酵而成,香甜可口。

用野生树叶包装的 Tapai ,木薯酒糟,既为生,又环保。

Tapai ,木薯酒糟。以木薯扒剥皮水浸几个小时去毒,煮熟后加上发酒饼(Ragi),搅和均匀后放入净洁的容器,盖上让其发酵,1-2日后就产生香甜的酒味,用香蕉叶包好,以椰子叶梗做成的竹签,穿上固定住,就可以上市贩卖。

Hoklopan ,荷兰时期叫 Fandercup ,雅加达叫 Martabak 。它融合了中国、荷兰、印尼糕点特点,将最美妙的地方巧妙结合。

邦加的 Hoklopan (Martabak),福佬粄,顾名思义是福佬(福建人)的糕点之意,也有叫满煎糕的,它令人垂涎欲滴。

Hoklopan 或 Martabak,雅加达人给它起了一个很美的名字:明月光(Tearang Bulan), 前者是邦加特有叫法,福佬(福建人)糕点之意,后两者是外岛叫法。人造黄油、糖、面粉、发粉、鸡蛋和好,打成稀状,倒入平底锅火烤,然后切块晾干,用纸盒包装,在雅加达是最体面的送礼佳品。

去年在雅加达正值本人生日,晚辈驱车过来,带了生日蛋糕及 Hoklopan 来为我庆祝,太太及女儿开心得喜笑颜开。几十年没吃了,赶紧打开大家分享,觉得有改进,较少以前那油腻,已经不再黄油热化了滴下来那样,也没那么甜腻了,所以大叫其好。

香茅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是家庭厨房及餐馆必备之物,有驱风、通络、健胃的功效。

香茅很粗生,我在广东种过,非常茂盛,吸引很多归侨大妈来索取,全部免费供给,香港每根几块钱,也只有在少数印尼商店才有。

如果稍微注意一下,发现印尼邦加的本土式的美食,不论菜肴还是糕点,都离不开那里丰盛的农产品,如椰子、棕榈树糖、棕榈油制成的人造黄油、木薯、香兰、以及辣椒、香茅、胡椒、香菜籽、丁香、黄姜、沙姜 、莨羌、红葱头等各种香料。

上图:棕榈树糖;下图:贩卖棕榈树糖的农村小贩。

很多看官可能不知什么是棕榈树糖,那是印尼之宝的一种,也反映印尼人擅用植物资源,就地取材的本事。邦加话叫 Pohon Gula Kabung, 爪哇岛叫 Pohon Aren 。

类似槟榔的棕榈科植物,高大挺拔,其花蕾奶白色,垂下于树顶,将花蕾下端割开一个十字扣,下接一个吊桶,糖液就源源不断慢慢滴下来,一日取一次然后用火慢慢熬干,注入圆形盘子里成形,就是香喷喷的深棕色的糖块。

根据现代医学实验,这种红糖如棕榈树糖、甘蔗红片糖,还保存其他杂质,却比精炼过的白砂糖,更有保健作用,因为那些杂质中含有和量元素、抗氧化物质,具有活血去淤、调节身体功能的作用。

黄姜是邦加菜肴必需品,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黄姜对于保护脑部,防止老人痴呆症很有功效,所以酷爱含有黄姜的咖哩的印度人,老人痴呆症的比例特别低。

有趣的是,印尼丛林中野生的果树狸也很聪明,经常跑攀上树顶,用尾巴钩出糖液偷吃。印尼人用鸟枪将其击毙,扔到马路上,我们路过经常看见,那里的人不吃这些山珍野味,很多都糟塌了。 ( 印尼邦加名点之二 续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