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五儿之死:贫弱女孩的红楼幻梦
五儿是娇花嫩柳般的女孩,是柳嫂子珍爱的女儿,甚至一度成为宝玉“遥思遐想”的对象。关于五儿,作者曾这样形容她:“今年十六岁,柳嫂子之女,虽是厨役之女,却生得人物与平、袭、鸳、紫相类。”
所谓“生得人物”,我个人理解为,不仅仅是容貌长相,更包括品格、心性,能力。平儿是美人胚子,又是凤姐的左膀右臂;袭人是宝玉的首席大丫鬟,以妥帖、贤德著称;鸳鸯更不必说,是贾母离不开的;紫鹃是贾母亲自挑选给黛玉的,善解人意,聪敏慧黠。一言以蔽之,作者与之对比的这几位,都是贾府丫鬟里的佼佼者,可见柳五儿的出挑优秀。
这样出众的女孩,为何没有分在大观园里呢?作者交待得也很清楚:“只是素有弱疾,故没得差使。”原来,五儿身体不好。这一点,又暗合了“先天不足”的林妹妹,不经意间让人联想到其黛玉般的弱柳扶风之态——她又姓柳。
五儿之弱,也为她早夭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近因柳家的见宝玉房中丫鬟,差轻人多,且又闻宝玉将来都要放他们,故如今要送到那里去应名。”厨役之女,脱不了奴籍,将来难免被拉去配小子。柳嫂子虽势利刻薄,但是对五儿却也是一片拳拳爱女之心。她想要将女儿送至怡红院,为的是“应名”,将来女儿被“放出来”,就是自由人了,可自行婚配,可免除“配小子”的命运。
不但柳嫂子,五儿本人也是渴望进入怡红院的,她急切地盼望着:“虽如此说,我却性急等不得了。”她对小伙伴芳官倾诉着自己的心声:“趁如今挑上来了,一则给我妈争口气,也不枉养我一场;二则添上月钱,家里又从容些;三则我的心开一开, 只怕这病就好了——便是请大夫吃药,也省了家里的钱。”
五儿的这三个理由,倒有两个是围绕着“钱”展开的:拿到的月钱,是给家里添钱;请大夫吃药的钱,是给家里省钱。底层人家的女孩子,早早便尝尽了生活的酸辛,五儿的“精明”里透着令人鼻酸的懂事。
从她的话里我们还可以看出一点,那就是她的要强。“给我妈争口气”,与袭人的“争荣夸耀之心”不同,那是一个女儿对母亲的回报。她笃信,能进入怡红院当差,这是给母亲长脸的事。想来她的弱疾必然困扰她已久,一旦有了机会,她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人多差轻”的怡红院,便是她最理想的栖身之所。
还有一点,她没有说,那就是赵姨娘的侄子钱槐看上了她,虽遭拒绝,可是他“心中又气又愧,发恨定要弄取成配,方了此愿”。五儿若进了怡红院,便可摆脱钱槐。
可是,无论是柳嫂子还是五儿,还是未免太天真了。怡红院虽好,却也是“难站”的地方。林之孝之女小红,早在进入怡红院之初便遭秋纹等大丫鬟的排挤,灰心丧气间,郁郁说出“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样的话。可怜五儿只是存了件进怡红院的心事,便惹来了飞来横祸——茯苓霜、玫瑰露一段公案。
因为贾府错综复杂的内部矛盾,无辜的五儿被当“贼”抓起来,软禁了一夜。“本来怯弱有病,这一夜思茶无茶,思水无水,思睡无衾枕,呜呜咽咽直哭了一夜。”包含屈辱,受尽奚落,作者只用一句话将柳五儿那一夜的经历带过,这里面有多少不写之写啊。虽然在平儿的帮助下,五儿母女的冤屈得到召洗,可是五儿也病倒了。
怡红院喜气洋洋给宝玉祝寿的时候,作者借春燕之口向宝玉诉说了五儿的境况:“五儿那夜受了委屈烦恼,回家去又气病了,哪里来得。只等好了罢。”第七十回写宝玉,提到关于五儿:“如今仲春天气,虽得了工夫,争奈宝玉因柳湘莲冷遁了空门,剑刎了尤小妹,金透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连连接接,闲愁胡恨,一重不了一重添。弄得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染怔忡之疾。”
之后便不再提起五儿和五儿的病。直到柳嫂子的妹子开赌局引得贾母大怒,柳嫂子向宝玉求情,还是没有提到过她。五儿,似乎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直到抄检大观园的风暴来袭之时,我们才从王夫人指责芳官的话里得到了五儿的消息:“前年我们往皇陵上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了?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了,你们又连伙聚党遭害这园子呢”。
没想到,这竟然就是五儿最后的消息。
也曾怀疑过,五儿真的死了吗?会不会是王夫人的话有误?可是再细想,正如王夫人自己所言,她的心耳神意都在怡红院,关于五儿这个来不及进入怡红院的女孩的信息都如此牵动她的心,想来是不会有错的。再则,生死大事,又如何容得信口开河,王夫人所言应该属实。
作者为何就这样“草率”地把五儿“写”死了呢?其实不然,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五儿之死并不突然,作者早就埋下了诸多伏笔:五儿之弱、五儿之病,钱槐对五儿的觊觎,都是对五儿早夭命运的暗示。
五儿,就这样死了。甚至,连死后还要被王夫人的“称愿”:“幸而短命”,这是多么残酷恶毒的言辞啊!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五儿之死对王夫人而言,是快意的;可是对于爱女如命的柳家的而言,又该是怎样的沉重打击呢?
那进不去的怡红院,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大观园,最终也不过是幻灭。五儿这样一个洁净美好的女儿,这样一个脆弱、美丽的生命,若落花一般,无声无息地逝去了。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是红楼女儿的集体命运。
无人幸免。
作者:杜若,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