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大佛寺景观
千山大佛寺,原名南泉庵。位于千山北部南泉谷内,始建于唐代,以后历代多次进行修复。但是,到了明代时已经倒塌。南泉庵依山而建,地处窄谷弯上,有“杳杳钟声动,遥峰护碧林。庙远不知路,峰回忽到门”之势。庙宇三面环山,一面高墙,寺庙内有七幢建筑20间,建筑面积523.6平方米。据历史记载,在明万历二十年时(1585年)重建南泉庵。清朝天命二年(1617年)时,又再重修南泉庵,建殿宇3间、佛像1龛。在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的农历九月,又重修南泉庵。后来,发现了天然弥勒大佛而改名从新修建。
千山大佛景区的弥勒宝殿,它矗立于莲花峰上,龙华法堂坐落于道场之中,来迎门迎送往来净土之客,释迦如来舍利法堂珍藏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驻世之宝,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千佛弥勒阁、大佛寺内佛等庄严肃穆,三宝俱足,名扬海内外。每年六月举办一届的“千山大佛节”,游客、香客如云。
千山天成弥勒大佛应相千华,愿化身法相于婆婆世界,千山终成“弥勒道场”演梵法千余年。今适盛世,民享天平,始建千佛阁。阁内弥勒法相壮严,全身夺目耀眼。共塑弥勒金身1446尊集历代弥勒法相于一阁,有古印度时代的高脚弥勒,也有北齐时的思维弥勒和唐代的佛装弥勒。
千山大佛寺造像采用了古希腊,印度陀罗时期及中国北魏至唐代各时期长达1800余年的中外最为精堪传统弥勒造像艺术。彩绘、贴金完全取之于天然颜料和纯金。在右上方是我们熟知的大肚弥勒佛,左上方是四川乐山大佛,它们充分体现了唐代造像的特征。它的对面是永广石窟中的弥勒塑像,也充分体现了北魏时期造像的特点。在两侧的佛床中也有许多弥勒塑像,在整体建筑空间布局上采用的是立体三层交叉的布局艺术,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一定艺术特点和价值的一千余尊弥勒尽纳其中。贯通古今建筑技艺,也是形式别具一格。这里的彩绘采用了六青、六绿的方式,它是过渡时期最高彩绘的极品。在内容上涵盖了佛教中世代相传有关弥佛的许多典型故事,堪称是一座在各方位体现弥勒文化的艺术宝库。
千山大佛寺的千佛阁,不但能给游人带来艺术的寓悍,而且未来弥勒也一定能保佑游人的吉祥美满、幸福平安。
千山大佛寺,它因为千山弥勒大佛显应降临此地才得以胜名远扬,千山弥勒大佛以大佛寺而成弥勒道场。这里的宗教文化氛围把人们深深的吸引住了,弥勒文化、弥勒艺术、弥勒造像、弥勒千佛殿,这种并不十分熟悉的佛教故事,以及种种让普通人难以体会到的出家人宗教生活的神秘,更是被那种人间净土般的环境所渲染,让人难以忘怀。
千山大佛景区群山翠影,殿宇楼阁,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塔廊相卫,梵钟乐鸣,一声声佛号,一阵阵微风,这里是自然与人文文化的高度统一。弥勒千佛殿,叠檐重重,阁内的千尊弥勒正是依照佛经中所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却不识”。可谓是千佛一佛,一佛千佛,尊尊法相金身,彩分九色。它溶汇了古印度、北齐、北魏古法雕塑技巧,将弥勒的法身、报身、化身之法相一一展现于世人,在庄严中体会出弥勒的慈容之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