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苦草知多少?
在我们上海的“后花园”崇明岛上有一种家喻户晓的野草——“苦草”,是当地产后妈妈必食用的一味“补药”。据说此药有暖宫、温经、排除恶露的作用,因此,有痛经、宫寒的妇女们在经期常将之与红糖同煮食用之,据说有奇效。
对此,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苦草不就是妇科用药——益母草嘛!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错!其实崇明人所用的“苦草”就是咱们2018版《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规》里的“青蒿”。根据1970版《上海常用中草药》,苦草是秋蒿的土名,而秋蒿的拉丁学名为Artemisia annua L.。与《炮制规范》中青蒿的来源是一致的。
那么怎么区分青蒿和益母草呢?
首先,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茎呈圆柱形的,直径1~6mm;表面黄绿色至棕黄色,具纵棱线,有的可见互生的枝和叶;切面黄白色,中央有髓;质略硬。叶片多皱缩、破碎,暗绿色至棕绿色,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质脆易碎。头状花序,花序梗众多。气香特异,味微苦。据《上海常用中草药》,花黄色,很小,球形,生小枝顶端。果实极小,淡褐色。
而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Houtt.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茎是方柱形。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具细毛茸,四面凹下成纵沟,有的可见切断的对生分枝;切面中央为白色疏松的髓部;体轻,质韧。叶对生,具短柄,下部叶掌状3 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裂片近披针形、线形,全缘或具少数锯齿,灰绿色至褐绿色,多皱缩、破碎或切断。轮伞状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多脱落;花萼筒状,长6~8mm;淡黄绿色至淡棕黄色,先端具5 尖刺,花冠二唇形。气微,味微苦。
两者主要的区别见下表:
目前,青蒿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及湿热黄疸。用于痛经及产后恶露是民间的用法,其疗效及作用机制有待研究。
(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顾晨晨)
■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