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的那些事儿
朱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维生素,人类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的必需物质,有“维持生命的元素”之美称,成为越来越多人保健养生的宠儿,市售产品也是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殊不知,不合理的维生素摄入亦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负面效应,那就是花钱找罪受。
维生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烟酸和烟酰胺(统称维生素PP)、维生素C;另一类是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
B族维生素有20多种,常用B1、B2、B6、B12,能增进食欲、保护神经系统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乳汁分泌等;维生素PP主要防治糙皮病、舌炎、口炎、顽固性腹泻和心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维生素C用于防治坏血病、还有解毒、增强免疫及抗癌作用,一些过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缺铁性贫血的辅助治疗;维生素A常用于夜盲症、干眼病、角膜软化症;维生素D用于防治佝偻病、骨软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维生素E对生殖功能和脂质代谢有影响,还可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维生素K,与凝血作用有关。
维生素虽然在人体各种正常的生理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作为药物,主要用途是防治维生素缺乏症及对某些疾病进行辅助治疗,并非是多多益善。
维生素摄入过多时容易在体内蓄积,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不能由尿液直接排出体外,过量使用容易引起中毒。如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出血、引起渗透性腹泻、增加尿路结石的患病风险。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可使机体对食物中维生素的吸收率下降,或者对一些维生素会产生依赖性,一旦停服即使是正常合理饮食也会导致维生素缺乏的症状。
过多种类的维生素之间或和其他营养素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影响彼此吸收和效应的发挥。如维生素C摄入过多,会引起机体对铁的吸收增加,而铁的吸收增加会抑制人体对锌的吸收。
机体不缺乏维生素时补充是一种浪费,有些疾病期间不合时宜的使用还可能加重病情。如返流性食管炎、胃酸过多或溃疡患者大量服用维生素C,会加重对胃的刺激,反而影响疾病治疗。
因此,维生素的合理应用值得关注,要了解以下这些应用原则:
区分治疗性用药和补充摄入量不足的预防性用药,不同的用药目的剂量、疗程、注意事项等不同。如预防维生素D缺乏,成人日口服剂量0.01~0.02mg;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成人日口服剂量0.02~0.05mg;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成人日口服剂量0.25~1.5mg,最大日剂量12.5mg。
明确导致维生素缺乏症的因素,针对病因积极治疗,而不应单纯依赖维生素的外源性补充。如偏食、烹调方法不当、口腔疾病等导致的摄入不足;肝胆疾病、胃肠功能减退、慢性腹泻导致的吸收障碍;服用药物或疾病导致人体合成障碍;儿童、妊娠妇女、患消耗性疾病导致的需要量增加等。
维生素性质不同,掌握合理的用药方法才能提高吸收率。水溶性维生素B1、B2、C等空腹吸收率低,宜餐后服用;脂溶性维生素A、D、E等应餐后服用,并进食油脂性食物;维生素C可破坏维生素B12,应相隔2~3小时服用。
能正常进食、消化吸收功能正常,维生素最好从食物中补充。
■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采编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