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三四)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湿家
【原文】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本文主治寒湿在表之证。寒湿困表,郁遏卫阳,经脉不利,可见身体疼痛而有烦扰之象,并可见有恶寒、发热、无汗等风寒表证。风寒在表,理当发汗,然因湿邪之存,又不宜过汗,以“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存,是故不愈也。”惟用麻黄加术汤寒湿并去,表里同治。麻黄得白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白术得麻黄,能并行表里之寒湿。湿邪盛者,可易白术为苍术。临床上凡身体痹痛、水肿、喘咳等属于寒湿困表、肺气不宣之证,皆可运用本方。
张仲景在这里讲了一个“为宜”,我们读《伤寒论》或者《金匮要略》的时候,张仲景大多是“主之”,只要是说“主之”,也就是说这个方就是专门治这个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也就是说是最好的,用其他的药也就达不到这个药的效果,这就是“主之”。
当张仲景讲“宜”字的时候,这个方就不是专门治这个病的效果最好的方了。由于找不到有专门治这个病的主方的时候,张仲景就用“宜”,也就是说这个方对这个病是可以用的,也只有这个方对这个病相对来说是最好的。
但是,这种身体烦疼的湿家,是不可以用艾灸之类的或者是火疗之类的治法。这类湿家,既然是有烦疼,那就是说还有火热之邪存在体内,所以,这类病人的脉是大的。
麻黄去节,在古代用麻黄有用麻黄节,有不用麻黄节之分,麻黄去节,发汗的力度要强一些,不去节,发汗的力量就要弱一点,纯粹的麻黄节是有止汗的作用。但是,现在都没有这么分了,也没有专门去节的麻黄了,现代人怕麻烦,现在的麻黄都是带有节的。
桂枝去皮与麻黄去节差不多,桂枝去皮,通经络的力量强一点,其实去不去皮,也相差不了多少,古人用药用得精准一些。
麻黄加术汤就是把上面的那些药煮好以后,温服,盖上被子取微汗即可。
【要点延伸】
1、“慎不可以火攻之”: (1)湿家"非物理性寒邪所致的急性病,加热治疗无效:如果我们是受凉引起的,加热取暖以后,病情就能得到改善。如果是生物性湿邪,不是物理性湿邪,因为你加热是没有效的 。(2)“湿家"的可能有"外寒内热的潜在问题。这样,我们去看湿家脉大的时候,我们就能理解了,是湿和热合在一起的。(3)机体的免疫系统在体温升高时更易被激活,加重“湿家”病情。所以,外感的时候,一定不要随便降体温,他高烧的时候,免疫力强,把免疫力调动起来以后,更容易祛邪。但是,如果是自身免疫系统的疾病,你把免疫系统调动得越活跃,那它对自身造成的伤害越大。
2、“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 :对于无汗、身痛剧烈的患者,选用麻黄加术汤是适宜的。这里没讲"主之",说明这样的治疗能够改善病情,难以彻底治愈"湿家",也提示"湿家"可能有“外寒内热的潜在问题。
3、“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麻黄中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伪麻黄碱不溶于水,水煮时漂浮在水面形成泡沫。伪麻黄碱具有明显的中枢兴奋作用,量大时引起烦躁,可能对于痛苦症状具有放大作用。
4、“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一升=200ml,二升半=500ml,一合=20ml, 8合=160ml;说明每剂药需要分成3次服。没有说“中病即止”,可以考虑为需要服用一段时间。
5、麻黄去节:生物碱(节间:节=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