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遗址揭秘11: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11章:凌家滩遗址87M15号墓主人及其出土器物揭秘

87M15号墓是凌家滩遗址墓地南部第二排的中心大墓,87M8号墓叠压在87M15号墓的东北角,而87M7号墓又叠压在87M8号墓北部。此三座墓同出于墓地南部中轴线位置,同处于第二排,并且三墓相交叠,墓与墓之间显示出一种特别的关系。

一个家族的墓葬层层叠压在一起,这也是新石器时代古墓的常见特征,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发现的小河墓地,其层层叠压的墓葬有时甚至达到7层之多。

87M15号墓开口在第四层下,是整个凌家滩遗址埋藏最深的早期墓葬。此墓共出土随葬器物128件(组),其中玉器达94件,石器17件,陶器17件。在87M15号墓中出土玉器中,仅玉璜的数量就有多达30件,这个数字在凌家滩60余座墓中无与伦比。其中有14件玉璜,自墓主人脖颈部位一直排列到腹部,另外16件玉璜则大多堆放在墓主人头部一侧,这说明墓主人拥有两大组玉璜佩,是凌家滩遗址唯一拥有两组玉璜佩的人。如果说此墓前方的87M4号大墓似有二次迁葬的痕迹,那么87M15号墓出土器物排列相当整齐有序,证明凌家滩就是此墓的初葬之地。

图缺
11-1:左为浙江海盐周家滨遗址出土之玉柄象牙梳。右上为良渚反山贵族墓地出土之玉梳背。右中为凌家滩87M15号墓出土之玉冠饰,右下为凌家滩87M10号墓出土之玉兔饰,有学者指出,这三者为同一类物件,它们都是梳背。

除30件玉璜之外,87M15号墓还出土有玉钺1件,玉冠饰3件,玉圆环柄形饰1件,水晶耳珰1件,玉双连璧1件,玉玦1件,玉饰4件,玉镯2件,玉串饰49件。在出土的石器中,又有石钺7件,石锛8件,砺石2件。在凌家滩遗址,不论墓主人的地位有多高,其墓葬中必有大量石制工具出土,这也是凌家滩遗址最显著的文化特色。

87M15号墓亦有2件陶制的纺轮出土,通常情况下,这是墓主人为女性的标志。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即使是地位至高的女性,其华丽的衣着,或者最少是其中的一部分衣着,是由其本人亲自缝制的。这样一种传统,即便是到了良渚时代,或者是更晚一点的其它时代,均无改变。这是大概是女性爱美的天性使然。此墓位于第一排中心大墓87M4的正后方,墓主人有可能是87M4的配偶。

如果说我们在87M4号墓中见得最多的是权力的象征物,那么87M15号墓给我们最深的映像就是财富和地位。这座墓中的玉璜品种多样,其中很多的玉璜是玛瑙质,至今晶莹透亮。而玉璜的造型亦是丰富多彩,其中的蛇形璜、虎首璜等,装饰感极强,似乎在引领着这类佩饰物的新朝流。87M4号墓还出土了全墓地唯一的一颗水晶耳珰和唯一的一枚玉双联璧。玉双联璧是红山文化地区常见的玉饰件,此物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亦有发现,这显示墓主人能够获得遥远地方的稀有之物。

图缺
11-2:①②洪江高庙文化离鸟负日陶纹。③④良渚贵族女性所佩玉璜上的图案。⑤良渚文化陶器上的飞鸟纹。

在87M15号墓出土的玉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凌家滩》一书所介绍的“玉冠饰”。玉冠饰共有三件,其中的一件出土时已残损无法复原,具体形状不详;另一件只也止留下玉冠饰的下半部;剩下的一只虽然略有残缺,但基本上还能辨认出其完整的器形。

玉冠饰的出土,相比87M4号墓的玉版来说更加神秘莫测。八角星形玉版上的图案,让人一看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87M15号墓玉冠饰的造型则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一个长6.6厘米、高3.6厘米,厚0.3厘米的物件,器顶端呈“人”字形尖角,“人”字两侧又向上弯曲卷成两个圆圈,“人”字中间镂空为三角形。器底部是一个两端向内收缩的长方形,长方形双面均刻有三道凹槽,而长方形两端又各钻一通孔。

那么,这个玉冠饰的用途是什么?它能否揭示墓主人的真实身份?这个玉冠饰的形制,不由让人联想到良渚文化遗址中曾经大量出土的“玉冠状器”。

最初,考古工作者发现这类“玉冠状器”常常出现在墓主人头部附近,显然是一种头饰,但不知其具体用途,于是暂定名为“玉冠状器”。只到后来,在浙江海盐周家滨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柄完整的玉背象牙梳,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玉冠状器”就是良诸贵族所用象牙梳之玉柄。此后这类玉冠状器遂正式命名为“玉梳背”。

87M15号墓的玉冠饰会不会也是一把“玉梳背”呢?完全有这种可能。良渚文化玉梳背的一边,留有与象牙梳相插接的榫口,这种榫口是直插式的。而凌家滩玉冠饰的一边也留有三道凹槽,所以它与相榫接的部件(疑为骨梳或象牙梳)应是横插式的。

我们知道,凡冠、冕、簪、笄之类,最初都只是用来约束或者整理头发的普通用品,最后就慢慢演变为一种极富个性和首饰或头饰了。梳子也一样,华丽的梳子也能充当首饰的功能,也能体现墓主人的特殊身份。

那么,凌家滩玉冠饰的这个奇特的造型,其含义究竟是什么?如果没有一些个旁证或者参照,一时间是很难搞清楚的。所以我们不仿将其与其它在南方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一些物证,拿来与之进行对比。

图11-2中的①和②为湖南洪江高庙遗址陶纹中的“离鸟负日”图,它就是“炎帝乘离”这一传说的源头。“离”(離)是“丽”和“鹂”的本字,即鹂鸟(鵹鸟),又作“仓庚”、“朱雀”、“楚雀”和“朱明”。在易经八卦中,“离”代表火,离鸟即火鸟,故图案①中的离鸟,它的两肩及头部上方均装饰着火焰。离鸟的双翅上各有一个八角星形太阳纹图案,这就是所谓的“离鸟负日”。离鸟的腹部还刻有一张长着獠牙的大嘴,这个大嘴乃是一个空腔,空腔即是“离”,也就是《易经》所说的“离中虚”。

图缺
11-3:①为河姆渡文化象牙蝶形器上的局部图案。②为河姆渡文化骨匕。③为良渚文化玉梳背。④为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陶豆及其上面的海鸟纹饰。

值得注意的是:7000多年前的高庙时代,应当还处于一个以女性为主的母系氏族社会中,故“离鸟负日”图所表现的主题,被崇拜的主体是离鸟,而并不是太阳。而离(丽,俪)又是指“一双”或“一对”的意思,所以对离鸟的崇拜,实为生殖崇拜。

河姆渡文化相当于高庙文化中晚期,与高庙文化一样,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南方稻作文化。中国最早的稻作文明起源于湖南,这已经被很多项考古成果所证实。在图11-3图案①和图案②中,离鸟图案已经由一个头演变为两个头,应该说中国最早的雌雄同体的图腾在此诞生了。有不少人经过研究后说,河姆渡遗址的这个图案,是“双鸟朝阳图”,它与原始的太阳崇拜有关,故“双鸟朝阳图”如今已被作为河姆渡遗址公园的主题标志。

图缺
图11-4: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之“双鸟朝阳”象牙雕。

然而,河姆渡遗址的这个主题标志真的就是“双鸟朝阳”吗?大约在7000年前,古人已经意识到生命的产生是雌雄配合的结果,故离鸟(鹂鸟)开始由一个头变为两个头,也就是所谓的雌雄同体。从单性主宰生殖的离鸟变为双性同体的鹂鸟,象征着母系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因为男女对偶婚姻制度尚未确立,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故女姓的首领先是声称自己能受到神灵的感应而生育,其后又声称自身具备雌雄两性的功能,于是“双双鸟”之类的传说就应运而生。

《公羊传·宣公五年》正义曰:“双双之鸟,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随便而偶,常不离散。”这个双双鸟即是雌雄同体的鹂鸟。后世传说中的这一类神奇的鸟,包括“鸳鸯鸟”、“比翼鸟”以及成双成对的“黄鹂鸟”等,均为离鸟传说之演变。

如果我们把高庙文化中的离鸟视为生殖崇拜,那么河姆渡文化中出现的双头鸟(双双鸟)即是这种生殖崇拜的继续和延伸。而河姆渡文化骨匕以及象牙蝶形器上的双鸟所朝之“阳”,很明显就不是太阳了,那个双鸟中间的图形应该就是“太阴”,也叫做“阴元”。

在良渚文化玉梳背所刻图案之中,雌雄同体之双双鸟又有了新的变化,它变成了可合可分的两种形态:分开时成为一对左右分飞的黄鹂,合在一起时又变为一个有着上、下两个头的神坐中间。我们可以注意到从高庙时期到河姆渡时期再到良渚时期,那个一直占据着中间显著位置的“阴元”的图案不见了,难道“阴元”不再受到崇拜了吗?当然不是。在良渚,“阴元”变成了一个实体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个实体就是象征着“阴元”和大地之神的玉琮,而对“阴元”的崇拜也延伸到对大地的崇拜,“阴元”和大地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因为她们都是生殖之神,“阴元”只是诞生人类,而大地则孕育一切。

图缺
11-5:良渚文化玉梳背上的“离兽”和“鹂鸟”。“鹂鸟”的翅膀是由“离兽”的双眼变化成的。而“离兽”的阔啃和獠牙则来自湖南洪江高庙“离鸟”腹部的图案。

良渚文化产生于凌家滩文化之后,她们之间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在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陶豆上,我们见到了古代良渚人所绘制的海鸥(图11-3),如果将这个海鸥的图像倒过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它和现代人所绘制的海鸥(远景)是高度一致的。在良渚文化玉璜上(图11-2),我们见到了一个神兽的图像,这个神兽的鼻尖和双眼所构成的图形,几乎与凌家滩玉冠状器的形状是一模一样的。而这个神兽的大嘴,又与高庙文化离鸟腹部的大嘴几乎一模一样。这就是说,高庙文化的离鸟,已化为良渚文化的“离兽(鵹兽、黎兽或犁兽)”了。

在良渚,因为玉璜是女性专用的佩饰,所以象征“阴元”的离兽,才会单独出现在玉璜上。在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良渚玉器刻纹中,离兽时而作鸟形、时而又作兽形、时而作鸟兽复合形,从而给现在的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迷团。

凌家滩玉冠饰图像的祖型,显然来自于高庙文化的“离鸟负日”。那么作为主体的“离”即“阴元”又在哪里呢?“阴元”就在由象征飞鸟双翅的“人”字形和它下面的一横所组成的三角形当中,这个中空的三角形即是“阴元”。

我们的东夷祖先创造了甲骨文(传说黄帝的史官苍颉造了文字,但是文字的发明者实为商的祖先契,苍颉与商契显然是同一个人,这两个人名的读音在上古时是一样的),阴元这么重要的东西当然在甲骨文中有所体现。在甲骨文中,用三角形来表示“阴元”、“女祖”、“肚”和“肾”的文字不在少数。

在图11-6中,作者用一块天生的“阴元石”和甲骨文中的“土”(肚)字和“圣”(肾)字做了简单的对比。很明显“土”字就是“肚”字和“吐”字的初文,女性的“肚”因具有生殖功能而受到崇拜。不过这里的“肚”最初并非指女性的腹部,而是指“阴元”或者“离”;而“吐”的意思也并非指呕吐,而是指生殖。至于“圣”字,不知为什么后来做了“聖”的简化字,因为这个字原本指“肾”。肾字繁写作“腎”,它的上半部即是“臤”字,“臤”字由一只手(又)和一个竖直的“眼”(即臣字)组成,很显然这和甲骨文“圣”字的结构是一样的,那个竖直的“眼”即是“土”,也就“离”或者“阴元”。

《说文解字》曰:“汝颍之间谓致力於地曰‘圣’。从‘土’从‘又’。读若‘兔’、‘窟’”。由此可知,古代的“圣”字并非“聖”字的简化字,两者所表达的意思也是毫不相干的。“圣”字是一个有着独立意义的字,它的一个读音为“兔”,即“土”(肚、吐);另一个读音为“窟”,即“洞窟”。故“圣”字,即是“肾”字,也就是女性的生殖器官。

图缺
11-6:左为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游览区的“阴元石”。据说当地一位农民发现了此奇石,并报告了有关旅游部门。如今,有很多年轻妇女为了求子不远千里来此朝拜。右图表为甲骨文“土”字和“圣(肾)”字,这些字都是“阴元”的象形。

如图11-6图表第一排,甲骨文直接用一个三角形来表示“土”的形状,而所谓“土”就是“肚”、“肾”、“离”或者“阴元”。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凌家滩87M15号墓出土的玉冠饰就是“离鸟负日”之翻版。她必定是一位地位非常特殊的女性首领所拥有的物件,有这样地位的女子,她要么就是一位女性炎帝,要么就是某一位炎帝之母或者炎帝之妻。

《山海经·海内经》说:“(帝)炎居生节并,节并(节茎)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节并”乃是传说中的女性炎帝,她是祝融的祖母、共工的曾祖母。那么从87M15号墓中出土了不止一套的组合玉璜以及不止一件的玉冠饰这一点来看,这位老祖母的寿命是很长的,或许在她的一些子孙去世后,她仍然还活着,因为寿命长,所以她累积的财富极多。87M15号墓主人另一个可能的身份是帝楡罔(参卢)之妻,那么他就是祝融的母亲、共工的祖母。

图缺
11-7:凌家滩87M8号墓及其出土的玉璜。此墓的北半部被87M7号墓打破,只保留着南半部。这是一个象小玉人一样双手戴着很多只玉镯的人物,本来此墓能向我们提供更多的有关小玉人的信息,但由于墓被打破,随葬器物已是不全,所以这是一个让人十分遗憾的墓。

87M15号墓深埋于第四地层之下,其墓穴直接开在生土中,所以这是凌家滩遗址入葬最早的大墓,也是凌家滩遗址所有墓葬中墓口开在第四地层以下的唯一的一座墓葬。所有凌家滩遗址六十多座墓中的死者,极有可能全部都是这位老祖母的子孙。在5300年前,中国的历史正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与母系氏族社会相互交替的时代,所以女性炎帝的存在,也是有可能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与87M15号墓相交叠的另外两座墓的情形:87M8号墓的西南角与87M15号墓的东北角有小部分的重叠,不过由于此墓埋葬比较浅,所以尚未对87M15号墓造成破坏。但是由于87M7号墓就在87M8号墓的后方,并且直接打破了87M8号墓的北半部,所以极有可能造成了一些遗憾。

墓中出土有双虎首玉璜2件,带齿边玉璜1件,玉璜的总数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制作极为精美。按有关资料介绍,玉礼器以朴素无纹饰者为贵。所以这三件玉璜尽管制作精美,但反而并不能体现墓主人的身份有多么高贵,它们可能只是用于装饰的佩璜而已,并非作为礼器的璜。

87M8号墓最引人注目的玉器当属于数量庞大的17只玉镯,其中的八对玉镯分别摞在墓主人左右臂的附近。据《凌家滩》一书介绍,这些玉镯是直摞起来分别堆放在墓主人两臂一侧的,并非已戴在墓主人的手臂上。但是我们可以试想:要将此八只玉镯竖直摞放在一起,若不采取一定的固定措施,则五千年的时间这些玉镯早已不知倒塌过多少次,为何能仍然竖摞着呢?

图缺
11-8:凌家滩87M7号墓出及其出土器物。除了一件玉璜之外,玉器中数量最多的是环,但是这些环的玉质都比较差。所以墓主人的身份也有可能是巫。

所以更加合理的解释恐怕是:这16只玉镯原本就是套在死者手臂上的,而在死者入殓时,其双肘一直保持着上举的姿势——也就是说,墓主人死后还在做着与6个小玉人一样的动作。是墓主人的臂骨,在很长的时间内使那些玉镯得到了有力的支撑,在臂骨完全腐烂之后,又是周围的泥土使这些堆放在一起的玉镯免于垮塌。所以,可以推断87M8号墓的主人是一位地位较高的巫师。

87M7号墓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凌家滩古墓的葬式都是墓坑为南北向,墓主人头朝南。而此墓的葬式是墓坑为东西向,墓主人头朝东。此墓入葬时间较晚,其墓开口在第一层,打破第二、第三层以及87M8号墓北半部。

87M7号墓的葬式与大汶口文化遗址墓地的葬式相同,即墓坑为东西向,墓主人头朝东。此墓中出土有玉环19件,玉玦4件,玉璜1件,玉璧3件,玉瑗1件,玉器的数量较多但是玉质都很差。墓中出土的石器主要有石斧1件,石凿4件,石锛6件,石器的数量不少但是器型都比较小。

87M7号墓中别无长物,但是玉环的数量却很惊人。虽然这些玉环的质地并不怎么好,但是玉环在凌家滩极有可能也是某种法器,它们的作用和用法或许同那些成组的玉镯差不多。《山海经》说夏后启“佩玉璜,操玉环”,这个“操”字似乎很有讲究,可以理解为“操控”或者“操弄”,乃是一种宗仪式。我们可以猜想,作为凌家滩最重要的大墓之一和年代最早的墓,87M15号墓在很早以前是有地面标志物的,而87M8和87M7这两座墓均为87M15号墓的祭祀坑。

《凌家滩》一书认为87M7号墓与87M15、87M8号墓这三座墓为同一血缘家族,因为这三座是相互叠压在一起的。但是,本文作者认为凌家滩墓地整个都属于同一个家族,而87M15号墓主人则是这个家族最早的女性祖先。这个家族在凌家滩一带生存或者延续了近三百多年的时间,大约经历十几代人。上述三座墓虽然相互挨近在一起,但却分别处于不同的地层,其中87M15号墓开口在第四层以下,而87M7号墓开口却在第一层下。这说明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彼此之间相隔很久。

从表面上看,凌家滩人中的显贵者都集中埋葬在南墓区中部,而贫穷者都埋葬在北区或其它偏远的位置,似乎生活在同一年代的一群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但其实不然,因为所谓富有的大墓基本上都是早期墓,而贫穷的墓葬则大多为晚期墓。这就是说,凌家滩墓地墓主人的富有或者贫穷,乃是时间造成的,并非完全是人群之间的地位差距造成的。早期富有而晚期贫困,正是凌家滩人作为一个家族由极盛时期逐步走向衰落的一个过程。

图缺
11-9:左,姜家坟在凌家滩墓地中的位置。据称这是一些无主的现代坟,这些姜氏族人的后代如今不知去了哪里。右,凌家滩墓地中的“穷人墓”。这些墓中有的只有一两件玉、石器,有的除了一两件陶器之外,什么都没有。

凌家滩早期的首领,可能是被迫南迁的一位炎帝,其地位还是极高的。稍后一点,首领人物就变成了祝融或者河伯,其地位虽比炎帝低,但仍然是一方诸侯或者黄帝集团的大臣。因为战乱一度消弥,所以祝融或河伯这一级的人物的随葬物品甚至比他们的父辈还要丰富,这是凌家滩的极盛时期,生产力和部落的经济都有长足的发展。再往后,就进入了割踞一方的共工时期,此时凌家滩的经济仍有大的发展,但是其首领的政治地位却大不如前。共工氏时而与黄帝集团合作,时而又与之爆发战争。正是这种不断的的磨擦和战争,使凌家滩的经济逐步走向衰落,直到最后,凌家滩人沦落为一群靠手艺谋生的匠人。

凌家滩的这个地名也是有点研究价值的,因为凌家滩的“凌”,或许与这里曾埋葬着赫赫有名的逄伯陵有关。而凌家滩墓地的中部,现在名为“姜家坟”。所谓“姜家坟”如今却是一些无主的现代坟墓。曾经世代守护在这里的姜氏后人如今去了哪里?为什么一直守护了五千而又一朝不辞而去呢?姜姓,本是炎帝和共工家族的姓氏,因此凌家滩墓地原本就是名副其实的“姜家坟”!这难道仅仅是一个巧合吗?

或许,在最后一位共工被消灭之后,仍然有一些残存的共工氏族人在此守护着祖先的坟墓,而世世代代的守墓人,死后亦将自己的亲人葬在凌家滩。我们不能把凌家滩晚期的一位贫穷的守墓人(在他的墓中除了一只残破的陶罐之外几乎一无所有)也当做是凌家滩存在着巨大贫富差距的见证。这是一个曾经无比高贵的家族的墓地,除了贴身的奴仆或殉葬者,不会有家族之外的人埋葬于此。而部落中的其它人,应是以家族为单位,埋葬在别的地方。

(0)

相关推荐

  • 国宝级馆藏出土古玉,件件精美绝伦

    良渚文化 玉钺通长18厘米浙江省余杭县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 玉钺 良渚文化高19厘米江苏省昆山县出土 玉琮 商代晚期高4.47厘米.外方边长6.36-6.68厘米.内圆径5.35厘米河南省安阳市花园庄出 ...

  • 兽中之王 ,历代玉虎欣赏!

    作为兽中之王的老虎 自古以来便受到推崇 而历代的玉虎却少之又少  图一○  凌家滩85M1∶7(87含征3)虎首玉璜  凌家滩85M1∶7(87含征3)虎首玉璜局部 凌家滩87M8∶26双虎首玉璜 凌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8)+浙江部分1

    璜形玉饰跨湖桥文化 上∶长2.9.截径0.9厘米下∶长6.2.截径1.1厘米 浙江省萧山市跨湖桥遗址出土,现藏于萧山博物馆.2件.绿褐色,叶腊石质.一件为扁圆形弯管,有一弯曲贯通的穿孔;另一件为窄条弧 ...

  • 凌家滩遗址揭秘1: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1章:序言 图1-1:考古专家张敬国先生和他的惊人发现.对于张先生而言,发现凌家滩是他此生最大的荣耀:对于凌家滩而言,在屡遭盗掘之后能遇到张先生乃是不幸中的万幸:对中华民族而言,凌家滩是现存最早的, ...

  • 凌家滩遗址揭秘2: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2章: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 图2-1:凌家滩共工氏家族墓地的位置:左有巢湖,右有长江.古长江水位上升时曾在太湖山南侧形成巨大的湖沼,故古代凌家滩人实为水居部落. 要想全方位了解凌家滩 ...

  • 凌家滩遗址揭秘3: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3章:有关共工氏的传说,大洪水以及部落战争 史籍中关于共工氏的记载,几乎无一不与洪水以及战争有关.上至女娲,下至大禹,数千年之间,共工氏几乎成为所有统治者重点打击的对象. 据<路史·共工氏传& ...

  • 凌家滩遗址揭秘4: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4章:凌家滩玉璜与中国玉璜文化的起源 玉璜,是一种装饰在史前先民项下.胸前和腹部的半环形.桥形或者半璧形的饰物.它是凌家滩遗址作为共工家族墓地的重要物证之一.如果说玉琮是良渚文化遗址最具代表性的礼器 ...

  • 凌家滩遗址揭秘5: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5章:玉璜是古老的共工家族特有的标志物 我们不应该忘记,共工是上古传说中著名的水神之一,而且是古代南方民族的水神.神是有形体的,南方水神的形体就是彩虹,神也是有载体的,南方水神的载体就是玉璜.玉璜就 ...

  • 凌家滩遗址揭秘6: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6章:共工氏真正的身份是一群工匠和他们的首领 如果说凌家滩遗址大量出土的玉璜是其作为共工家族墓地证据之一,那么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另一大宗物件--大量的石锛.石凿.石铲.石斧等,则更进一步证明了共工家族 ...

  • 凌家滩遗址揭秘7: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7章:共工家族源流及其在传说中的著名人物 共工氏的族源和族系,以<山海经>中的记载较为详细.仔细了解共工家族的一些著名人物和事迹,这对我们揭开凌家滩玉器上的一些神秘图像和它们所代表的含义 ...

  • 凌家滩遗址揭秘8: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8章:共工家族与河伯家族的历史渊源 据<路史>记载:"炎帝器,器生鉅及伯陵.祝庸."也就是说共工之父祝融还有两个兄弟:老大叫做钜(巨),是黄帝的高级参谋.老二叫做伯陵 ...

  • 凌家滩遗址揭秘9:古共工国墓葬及其出土玉器

    第9章:凌家滩遗址87M4号墓主人及其出土器物揭秘 87M4是墓地最南边居中的大墓,按照南尊北卑.中尊偏卑的墓地布局,此墓主人的地位在全墓地中最为尊贵.此墓墓口中部放置着一把的巨型石钺,重达4.25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