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冬学教员/陈怀生
我最早记住并喜欢的是一个外地年轻女人。
我七岁那年的冬天,村里兴办“冬学”,设在“众厅”里。
我们村由陈氏于明洪武年间建村,后来陆续迁入一些杂姓人家,结果有五个姓氏,不便单独建陈氏祠堂,就用“众厅”来代替祠堂,只供奉菩萨,不供奉祖宗。是全村人议事、集会、祭祀的地方。
“众厅”里有很大的木头神龛,供奉着十几尊菩萨,常年香火缭绕,显得非常神圣。1952年我六岁时,朦朦胧胧地记得几个冇有家室的人,用大锄头砸开了“众厅”的大门,将菩萨们打个稀烂。菩萨们穿的锦缎长袍、用牛皮和夏布做的靴子,都被抛到“众厅”门前的草坪里。享受了数百多年香火的先圣们,怎么也没料到自己会落到如此下场。我和同庚陈火如,一人拿了一双菩萨的靴子穿在脚上,兴高采烈地回到家。结果全家人勃然大怒,连视我如掌上明珠的祖母也气得发抖,用手指戮了我的额头说:“你这伢儿真——蠢!怎么能穿公公的官鞋呢?你赶快送回去!”祖母说的“公公”就是菩萨,读“公”字的第二声。
大人们警告说,凡对菩萨不敬的人,都得不到好报应。因此,我经常会梦到菩萨生气的样子,醒来时便一身的汗。由于我日夜担心菩萨某一天“显灵”,所以对村里的“众厅”有极深的印象。
现在,“众厅”办起了冬学,一到傍晚,村民们就挟着冬学课本,高高兴兴地来到这里,显得非常热闹。我对冬学充满好奇心,但怕菩萨“显灵”,不敢去凑热闹。然而,里面传出来的欢笑声、读书声太有吸引力了。把我的心都勾去了,真的是忍不住了。于是,我去邀火如说:“冬学里真好玩,我们真不该穿公公的靴子,弄得我们不能去……”火如说:“不怕,我们现在就去向公公作揖赔罪……”于是,我们躲在“众厅”前的楼门下,拼命地朝“众厅”方向磕头。地上有石块,被我磕上了,只觉得眼冒金花,虽是严寒的冬天,我却疼出汗来了。
带着赎罪后的轻松,我随着上冬学的大人们进了“众厅”。虽然自认虔诚被菩萨接受了,但一进“众厅”就有一种畏惧感受,眼睛不由自主地朝神龛瞟。那儿虽然空洞无物,但我的眼睛里却晃动着菩萨的巨大身影,我吓得依附着身材高大的叔公。他正随冬学教员念着板壁上的字,声音十分洪亮,声带的振动透过我们俩人的棉袄,强烈地震动着我。这是雄壮的象征,我顿时觉得有了靠山,胆子骤然壮大起来,敢于正视着神龛了。我默默地说:“公公,我已拜了你好久,又不是我敲碎了你,不能怪我……”这样一说,神龛里的影子不见了。
于是,我把眼光投向冬学教员。冬学教员是个外乡女子,身穿浅蓝色哔叽布“列宁装”,乌黑的短头发,刘海剪得很整齐,露出来的脑门在白炽的汽灯光下,显得非常鲜亮。她的胸前有点像小山坡,在左坡上方,有一块长方形的白布,上面有红色的字。这时,她用一支小木棍指着板壁上的字,用非常悦耳的声音念着:“工人是天,农民是地……”村民们便扯长脖子跟着念起来,还用手指醮了口水,在作为课桌的八仙桌上一笔一画地写着,十分的认真。
人民政府办冬学,非常得民心。前些年,政府给他们分了房子、田地、耕牛和农具,实现了贫雇农“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政府又宣传要建设社会主义,让农们过上“点灯不用油,犁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日子。农民非常相信政府的话,努力学文化,告别“睁眼瞎”,力争早日过上神仙般的日子。全村只有三个在樟树镇喫药饭的人有点文化,其余成年人都是文盲。如今他们按照政府的要求,积极参加冬学学习文化。
冬学教员住在一栋被没发的地主的房子里,轮流在各家吃饭。一天傍晚,村长说冬学教员明天到我家吃饭。这下把我们全家人乐坏了。
这天,冬学教员一大早就来到我家,她轻盈的身子刚一跨进门槛,就用银铃般的外地口音说:“嗬哟,真宽敞,真干净!”对这种夸奖,家里人感到高兴和自豪,我婆婆急忙将一条“独凳”搬过去,请她坐。她接过凳子,又笑着说:“好沉重的凳子呀!”在农村这种凳子很少。我有些难为情地看着冬学教员,她终于坐上了凳子,顺手将我一把揽入怀中,左手托着我的下巴,笑眯眯地端详着我说:“好端正的孩子!你几岁了?”她的和气使我有了勇气,没回答她,而是指着她胸前长方形的白布问:“这是什么?”她告诉我这块白布叫“符号”,和解放军的符号一样。不过她胸前的符号印着“冬学教员”几个字。还没等我问,她就告诉我她是九江人,叫祁娟秀,比我姐姐大三岁,她要求说,“伢仔,你叫我姐姐。”
我虽然没叫过她一句姐姐,但很喜欢她,巴不得她天天到我家吃饭。有一次,我冒着刺骨的寒风,在一个快干涸的水沟里抓到了四条鱼,足有斤多重。按惯例她今天该轮到我家吃饭,我心里非常高兴,希望能得到她的夸奖。可是,吃饭前村长来告诉我们说:“祁教员不来吃饭了,以后也不再到你们家吃饭了……”
这个消息,让我们一家人难过。我不在意祁教员不再到我家吃饭的原因,只是舍不得祁教员了。
祁教员每次见了我,仍会托着我的下巴,说一声“好奇正!”她是用我们乡村的方言夸奖我长得端正。九江话掺杂着清江土话,有点怪怪的却非常亲切,直到如今,我的耳边还会响起她那优美动听的声音。
在祁娟秀的苦心操劳下,我们村的冬学办得十分活跃,这是我从几件其它的事判断出来的。
这年初春,村里突然来了许多人,几位穿军大衣的大个子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操着南腔北调。从他们威严的神态以及村干部们毕恭毕敬的样子,我猜测他们是大官。一个大官用手按在祁娟秀的头上,笑呵呵地对大家说:“这小祁真不简单,把社上村的冬学办得十分好,可以和祁建华相比……哈哈,你是祁建华的妹妹吧?”后来我才知道,祁建华是当时著名的识字“扫盲”专家,他的识字教学方法在全国推广。穿军衣的大官说得没错,祁娟秀让我们全村的文盲都识字了,有几个村民居然能写出长长的信,农村干部学会了写发言稿。这些没有机会上学的农民,做梦也没想到,在自己早已失去进校门机会的年月,还能有幸学到文化。他们十分感谢祁教员,表示感谢的方式很朴素,就是努力学文化,积极支持她办冬学。
祁娟秀办冬学不仅教学员认字,还教唱歌曲,她虽然没有优美的歌喉,但声音比较清爽洪亮。对祁老师怀着敬意的村民们,很快学会了许多歌曲。这年冬天乡里要举办一次冬学“拉歌”竞赛,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们这群小孩真比过年还高兴。祁教员遇到我,双手搭在我的背上,高兴地说:“怀生伢儿,今晚乡里拉歌比赛,你把村里的伢儿都邀去,做拉拉队……”我问她什么叫“拉拉队”。她就告诉我:“我们村的学员每唱完一首歌,你们就崭劲拍巴掌,口里还要拼命叫‘唱得好!’……”
好不容易盼到太阳下了山,我把伙伴们都邀上,高高兴兴随冬学学员去乡里参加拉歌比赛。
在乡政府门口的草地上,坐着十个方阵的人,他们是十个村的学员。我们村的方阵正好靠边,于是,我们这班伢儿拉拉队就坐在大人们旁边。拉歌开始了,我们村唱到第四支歌时,就有几个村接不上败下阵来。最后,只剩下社上和水泽两个村的学员对阵,我们站了起来,用吃奶的力气拍巴掌,喊着:“水泽村,快接上,再不接上出洋相……”这是祁教员教我们说的。引得全场的人大笑。坐在汽灯下的乡干部,见水泽村人接不上,几个交头商量了一下,有一位站起来宣布:“这次规模盛大的拉歌赛,各村表现都不错,但社上村最好!为表彰先进,乡里奖给社上村一头黄牛……”这时,一位于干部牵来一头披戏挂彩的黄牛,由乡长交给祁娟秀。乡长接着说:“祁娟秀同志教学认真、教学有方,成绩优良,被评为全乡优秀教员,年后参加南昌地区的表彰会……”
就在那次全乡拉歌比赛之后,我病了一场,到大姑姑家住了半年。回家后,听同伴说,祁教员被调走了。同伴告诉我,祁教员临走时,把几个伙伴叫了去,给每人送了一枝铅笔。送给我的则是一本精装笔记本,母亲将笔记本交给我时,不仅没感到高兴,反而有一种伤感。我知道,祁教员在我心目中已不外来人,而是我的亲姐姐!
几年之后,我们村好几位贫苦农民,由于有了冬学的文化,当上了国家干部,离开了家乡,到外地去领导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忘记不了祁教员,是她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有的给女儿命名为“思祁”、“思娟”、“思秀”,以寄托他们对祁教员的思念之情。
如果祁娟秀健在,她已是88岁高龄的老人了。如果她知道自己改变了这么多人的命运,一定会非常高兴。如果我能见到她,定要叫她一声“娟秀姐姐……”
作 者 简 介
陈怀生,1945年3月8日,出生于江西省樟树市大桥乡曲水村委社上村。高中毕业后落榜当民办老师。1993年调入樟树市教育委员会任物理教研员,2006年退休。2002年加入江西省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