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赔款分39年还清,但10年后清朝就亡了,剩下的债呢?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晚清各类丧权辱国的赔款里,1901年落墨的“《辛丑条约》赔款”,即后人常叹息的“庚子赔款”,堪称“杀伤力巨大”。三十九年的“赔款期”里,中国要累计赔偿十四国(“八国联军”加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连本带利共九亿八千万两白银,加上各省的“地方性”赔款,整个赔款总额高达十亿两白银以上。中国的“常关”“盐税”也被抵押了出去——不但挨宰,“钱袋子”还被人家给捏着了。
而在清王朝的“最后十年”里,列强对“庚子赔款”的执行,也常见十分“认真”。比如大清除了要“按合同赔钱”外,从1905年起,还要按照国际市场的汇率变化,每年额外支付给列强三百万两银子的“磅亏”,几乎是被人花样宰割。被“宰习惯”的大清呢?也是红着眼横征暴敛,激得大江南北沸反盈天,终于覆灭在辛亥革命的烈火里。说是被“革命”,也可以说是赔钱“赔死”的。
那么问题来了,“庚子赔款”执行了才十年,大清就“赔死”了,剩下的钱怎么办?说到这事儿,不少“读史到深情”的“票友”们,常大谈特谈列强“退还庚子赔款”的典故,捎带感恩下几个西方国家的“仁慈”“公正”。但这些晚清年间“要钱很积极”的列强们,就能这么痛快吐出到嘴的肉?不妨,先可以瞧瞧一个传说中“退还庚子赔款”很积极的国家——美国!
总额超过十亿的“庚子赔款”里,美国分到了其中的近百分之八。但晚清外交家梁诚,很快发现了条约里的漏洞——美国拿到的赔款,远远高于其声称的“损失”。外加“庚子赔款”执行了没几年,美国就因为“排华”等丑事,激起了中国境内空前的“抵制美货”运动,其最看重的对华贸易出口,也是连年损失惨重。于是在梁诚等人的交涉下,曾经“要钱很积极”的美国也改了画风,从1909年1月1日前,把从美国拿到的“庚子赔款”里抽出11955286.12美元,分三十年“退款”给中国。
而且千万别以为,这钱是直接退到当时清政府手里,而是由美国监督,命令清政府将这笔钱用于“留学生赴美留学”和建立“留美肄业馆”(未来的清华大学)。这个“退款用途”,确实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其最初的算盘,却正如当时美国教育家明恩溥所说:“美国将最终赢得一大批既熟悉美国又与美国精神相一致的友伴”。1908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更犀利概括其中本质:“鼓铸汉奸之长策”。
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在晚清年间,美国启动“退款”,表达“对华友好”的同时,美国又对清政府施加压力,严禁清政府将“退款”用于国防建设。又和日本签订了臭名昭著的《罗脱——高平协定》,承认了日本对中国东北大地的侵略扩张,直接为多年后东三省的苦难埋下了伏笔。这全程操作,哪有半点“友好”?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一通“退款”,也却是迫使美国退出了部分“到嘴的肉”,梁诚等近代外交家们,也算是拼尽全力打了场“外交胜仗”。而且美国这“退款”操作,也给好些列强“打了个样儿”:1923年12月,英国也启动了“退款”,1925年至1933年,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国,也相继了民国政府达成了“退款”协议。扛着“庚子赔款”负担的民国政府,算是可以“少赔几个钱”。
但事实上,虽说都在“退款”,但这钱,还真少赔不了多少。比如“退款”之前的法国,就常年在趁火打劫。1922年还伙同意大利和比利时,一道闹出了“金法郎案”闹剧,即坚持要当时的民国政府以“金法郎”支付“庚子赔款”,以“找补”回自家的汇率损失——明明是自己吃了亏,却叫中国还帮他们买单。但对这强盗逻辑,民国政府口头上抗议了几声,却还是咬牙认了——只此一样,就“多赔”了六千万银圆。
另外,就算列强“退款”了,但也都跟着美国有样学样,嘴里说“退款”,自家的算盘却打得精。英法俄意等国同样要求民国政府把钱花在“文化教育”方面,看上去是好事,但“文化教育”的内容,都是要培养“自家势力”,甚至相关器械设备的采购,也都要由列强指定,绕来绕去,还是花在自家身上。
当然,除了这些“多赔”,也确实有“少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也成了“战胜国”,顺水推舟取消了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当时已不存在)的“庚子赔款”。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与北洋政府经过几次谈判,终于在1924年达成协议:苏俄政府放弃“俄国部分之庚子赔款”。这几笔钱,确实是“省下来”了。
但即使这样,从1901年到二战爆发,中国累计赔出去的“庚子赔款”,总数也在六亿六千八百万两白银以上,折合银元更在十亿元以上。看似“少赔了三四亿两”白银,但那主要是德奥俄列强相继“放弃”“终止”赔款的缘故。赔给英美法等“退款国家”的款项,核算下来还多了九百万两。退款?不过是换个花样继续宰你。
而在这耻辱的“庚子赔款支付”过程里,最让人一声叹息的,却是“对日支付赔款”。
一场庚子国难,日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累计劫掠白银367万两,然后在“庚子赔款”里,他们又连本带利分走了七千九百五十四万两白银,堪称发足了横财。接下来的四十年里,日本人更对“庚子赔款”盯得紧,比如清政府支付给列强的“三百万两镑亏”,日本一国每年就要拿走五十多万两。列强给中国“退款”时,日本也“跟风退款”,却又把退款用于“中日文化交流”,打着“交流”幌子在中国进行特务活动,加速侵华脚步。
对日本的如此操作,当时的“民国政府”是啥态度?其实,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在支付“对日庚子赔款”这事儿上,都是非常“乖”。哪怕九一八事变爆发,十四年抗战大幕拉开,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东北华北,国民政府依然乖乖支付庚子赔款,叫日本“收着中国的赔款打中国人”。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各个战场打到惨烈,当时的国民政府,依然在“忠实”支付“庚子赔款”。
一直到了1939年1月,抗日战争逐渐进入到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这才宣布停止对日本支付庚子赔款,“一边收中国钱一边杀中国人”的耻辱闹剧才算停止,“庚子赔款”的国耻,至此也算是画上句号。但句号的背后,却是一个落后挨打的时代里,一个国家弱国无外交的悲情叹息。
在中国人早已站起来的今天,回看20世纪初那笔叫“庚子赔款”的钱,多少警钟长鸣,依然振聋发聩。
参考资料:应俊《俄国退还庚子赔款研究述评》、袁成毅《中国对日庚子赔款述略》、张乐天《美国退化庚子赔款余额决策始末》、苏黎明《庚子赔款的四次变故》、潘君祥《略谈我国近代史上的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