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听,寂静的声音/李延奎
疫情、封城,交通管制限行;停课、停工,待在家里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新冠病毒疫情这个急刹车,令周围的繁闹戛然而止。紧闭的店门,空荡的街道,一两个路人,行色匆匆,严实的口罩,遮挡不住一脸的凝重。卡口执勤人员的盘查,把你拉回现实,这不是虚拟的游戏世界,万城空巷,喧嚣的都市一夜间变得如此冷清,如此陌生,早春的阳光洒下的只有一片寂静。“不是巫术,也不是敌人侵袭,一切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时隔近一甲子的距离,《寂静的春天》里的这句话竟一语成谶。
《寂静的春天》出版于1962年,被推为世界最具影响的图书之一,被誉为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里程碑。作者蕾切尔·卡逊用生动凄婉的笔触第一次揭示了人类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在对土壤和水系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破坏,在对植物和动物灭绝性伤害的同时,农药残留是如何通过食物链中的植物或动物进入人体,毒性在脂肪的作用下成N次倍的放大、堆积,最终破坏人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诱发癌症和不孕不育,直至死亡。作者用详实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振聋发聩地警醒世人,人类过度依靠化工原料征服自然,无疑在饮鸩止渴、自取灭亡。
书的内容不在这里一一赘述,希望每一位读者都抽时间读读这本书,这本书会颠覆你的认知,会让我们学会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宅在家一个春节,神经时刻关注着疫情,心里默默祈祷中华儿女能众志成城,早日战胜疫情,国泰民安百业兴。但久违的寂静,让思绪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当中。作为一个农村出生的七零后,虽然很幸运没有经历祖辈口中缺吃少穿饿死人的动乱年代,但经历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度,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吃饱穿暖,再到今天的穷奢极欲吃野味穿皮毛,这也是石化农业在我国渗透肆虐的过程。80年代的农村,化肥是个稀缺品,家家都有粪堆,用以堆放猪圈牛棚出的粪,等换季时用架子车拉到地里,犁地前用粪叉均匀撒开,就是庄稼茁壮生长的肥料,至今还记得后街老龚爷一年四季背着粪篓拾粪的佝偻身影。我那时勉强够上给粪车拉捎和撒粪,相较于撒粪的腰酸胳膊痛,我更愿意选择拉捎,即使新翻开的农家肥臭气熏天。顶着烈日锄地、薅草、掰玉米、割麦子的辛劳就更不必说了,所以我选择坐在教室努力读书。小时候只有割草放牛不太抗拒,脱离了大人的视线,田野小河就是我们的乐园,清澈见底的河水无忧无虑地流淌着,我们在河里洗澡摸鱼捉蟹,渴了就像牛一样就着泉眼咕咚咕咚地喝。现在想想,我们曾经拼尽全力想要摆脱的生活,却成了我们想回也回不去的记忆,成了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珍惜。
新冠病毒疫情是大自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暂停好好沉思反省。反省我们竭泽而渔的快速发展到底是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反省我们人类除了吃为什么活着?反思我们个人能为生态和谐做些什么?如果地球的生态系统被污染毒害了,如果地球上的动物都被我们赶尽杀绝,人类能不能成为地球上最后的幸存者?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没有交易,就没有杀害。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让我们学会聆听,聆听自然的声音,聆听地球生物向人类发出的无声抗争——死亡的寂静。
作 者 简 介
李延奎,男,汉族,教师,河南省宝丰县人,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