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来稿作品选登(四)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飞速发展,我们生活中曾经无处不在的手艺已经逐渐边缘化。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手艺不只是民间技艺,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延续不断的造物文脉,里面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我们寻找手艺人,其实是在寻找传统的生命力,是传承,是创造……

韩武成(陕西宝鸡)

张克非(黑龙江牡丹江)

邓国利(新疆奎屯市)

尚燕海(河北唐山)

幕后的皮影艺人

曹少伟(河北保定)

恋乡麻花

缸炉烧饭

拉洋片

手工姜糖

手工画

马 嘶(湖北宜昌)

张 栗(江苏扬州)

制作麦芽糖

做莜面

任更凡(辽宁沈阳)

舒 军(新 疆)

做馕

贺广生(内蒙古清水河县)

刘小东(陕西)

打铁

雕刻石狮子

箍窑

魏 胜(四川成都)

茶老板

赵 岳(新疆克拉玛依)

在西安的书院门,有很多靠卖字画为生的人,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位书写者,他在折扇上写着灵动的小楷,然而他是一位残疾人,用自己并不完整的手臂书写着最美的文字,这才是最执着的手艺人。

赵惠泽(四川成都)

制作酱油

周生林(青海西宁)

西双版纳基隆山寨,制作普洱熟茶。

张桂林(辽宁沈阳)

王 飞(河北沧州)

郑玉龙(辽宁盘锦)

钱 萍(上 海)

大同火车站附近早餐店年轻厨师在为我制作刀削面。

武路军(河北石家庄)

高卫军(河北保定)

李泉玲(甘肃正宁)

蔡俊标(广东阳江)

“糖鸡”:一种肖雄鸡造型的糖食品,是粤西南阳江地区用于中秋赏月的传统食品之一,尤得小孩喜爱。据传,“糖鸡”制作起源于清朝晚期阳江糕点师的创意。传统“糖鸡”多制为红色(现在也有做成粉红、黄色的),有大有小,以白糖为主,拌以矾红为糖衣,经熬糖、打糖胶、浇灌进鸡型桃木模中冷却制成。在阳江语音中,红雄同音,红寓意红火、红彤、雄阳等。一种传统的地方小食品,寄托看普通老百姓对吉祥如意生活的念想和对传统的一份怀恋,流传久远。每年中秋节期间,家传这一技艺的古稀老人李孔波先生都会坐阵龙津路老街骑楼下,守着这份传统,带领众儿孙们现做现卖,为喜爱“糖鸡”的老老少少精心制作传统的“糖鸡”,送上一份节日欢欣,送上一份生活祝福。而“老阳江”过中秋节都会花上几十上百元买个“糖鸡”回家,也有不少家长带着小孩来光顾,由于出品慢,常常供不应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今,“糖鸡”作为中秋赏月食品的传统正逐渐淡化,“糖鸡”的制作手艺也只有极少数人接受承传……

刘明素(安徽淮北)

张旭潮(浙江温岭)

编织竹箩筐

编织草帽

张冬梅(河北沧州)

手工制席

李海生(河北沧州)

用嘴作画的手艺人

草帽崔 毛笔制作

印度飞饼

杜江云(河北沧州)

钟云汉(湖北黄石)

理发

康凤义(辽宁锦州)

闫兴君( 宁夏银川)

双建文(陕西靖边)

倒铝锅:家里坏掉的铝壶,弃之角落的饮料瓶,以及装修剩下的边角废料,在倒锅师傅的手中成了“宝贝”,他们可以把它们变成锅、壶、笼屉等家用厨具。

张建华(河北唐山)

赖 怿(江西瑞金)

吹糖人

陶瓷

韩 勇(山东淄博)

2016年夏天晚上在玻璃厂炎热高温下工作的技术工人

阿 末(辽宁本溪)

贺鸿飞(云南曲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