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凌丨三苏园里仰三苏



去三苏园是春天的一个大风天,不经意间,增添了此行的坚决与虔诚。

一路上,飞溅的沙石扑打在车玻璃上,啪啪作响。接近三苏园,朋友吟诗道:一脸黄土拜三苏,两行杨柳吟词赋。让我对出下面的诗句,我一时心不在焉,强词夺理道:在三苏面前,还是不做诗为好。

三苏园在天地间黄尘漫卷中静立于山包似的小峨眉山上。远远近近的树木在风的扭曲下顽强地挺立着,让人肃然起敬。这就是安葬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二人遗骨及其父苏洵衣冠的三苏园吗?这就是历经千年风云、牵动无数文人墨客神思的三苏园吗?

轻推园门,游人稀少。走近神道,只见神道两旁默默站立的石马石人石羊等已有些残缺,足见时光的穿透力之强。跨过一道窄门,进入了翠柏掩映的三苏陵园,门两边醒目的楹联:一门三学士如天如日如月,四海五大家无左无右无前。尽显后世对三苏的崇高评价。遥想当年,一家三父子,同时跻身“唐宋八大家”,让人敬慕,其中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为突出,成为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领军人物。

走近三苏坟时,风似乎善解人意的小了许多。周围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松柏如温柔的臂弯,将三苏坟环抱。三苏坟自东北向西南一字排开,苏洵坟居中,左右为苏辙和苏轼坟,简陋得于野外的土坟没有区别,坟前的石头祭案上分别放着石头的蜡台和香炉。坟院内的古柏,交错葱郁,柏香扑鼻,山风袭来,满园幽穆。据史料记载,三苏原籍四川眉山,在文学上成就卓著,又是宋朝命官,走南闯北,作古后为何安葬于此地?追其缘由,归于苏轼。他才华横溢,命运多舛,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个皇帝。在朝官至吏部尚书、翰林学士,在地方上当过8个州的太守,政绩卓著;在诗词文赋和书法绘画方面也有很高造诣。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贬汝州团练副使时,其弟苏辙也落职汝州。在此期间,兄弟二人多次路过此地,见这里北靠嵩山,南眺汝水,峰峦绵亘,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因而赞赏此处“形胜类其乡”,继而想到:生前壮志难酬,死后就埋在这里关注国家安危,以尽忠贞之志!苏轼嘱咐苏辙:无论我日后死于何处,也要设法运到此地安葬。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在常州病重期间,给其弟苏辙写信说:“即死,葬我于嵩山下。”并赋诗曰:“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次年(公元1102年)苏辙遵其遗嘱,与苏轼之子苏过扶柩将其运至汝州郏城小峨眉山安葬。苏辙难忘与兄手足之情,不忍心兄长独眠他乡,便嘱其妻子待自己死后,要葬此地与兄作伴。政和二年(公元1112),苏辙卒于颍昌(今许昌),便葬于此,始称“二苏坟”。其父苏洵的衣冠于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作为陪伴葬于此,遂称“三苏坟”。难怪虽历经近千年的风云变幻,三苏坟仍保存完好;三苏祠内的三苏雕像更是在六百年之后的今天仍栩栩如生。三苏的文品及人品早已升华为一种精神一种符号,根植于后人的心中,成为顶礼膜拜象征。而造物更是神奇得令人不可思议——三苏坟院的柏树一律向西南方的家乡倾斜着,定格成“思乡柏”。据说,苏坟周围的柏树有“数不清”之多,足见是后人一茬茬栽种,寄托着不同时期人们对三苏的敬仰和怀念。这让人联想起苏轼为夫人王弗葬地亲手植下的三万株幼松,回想起那令人肝肠寸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又据说,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这松柏便会响起潇潇雨声,耳听如缕,看却全无,为郏县八大景之一的“苏坟夜雨”。不知是一代文豪澎湃不息的文思在倾洒,还是“他年夜雨独伤神”的伤感在鸣响。我又想,或许它就是来自高天以外的天籁之声吧,在深夜洒下只有文豪能听懂的音律,抚慰他思乡的心。所以,我与每株柏树对视,也听它们与风的琴瑟和谐。

从三苏陵园出来,绕过曲径通幽的林间小道,就看到了东坡湖,听到湖水拍岸的声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旷达,也随之逼近心灵。如果是和风日丽的天气,想必这湖水一定会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景致。而此时,湖边的垂柳如长发飘飘的女子在热舞,演绎着另类的激情。千年的诗意沁人心脾,湖上的好风推波助澜。我仿佛看到那“风云再起时江湖已改,山河依旧处梦里情怀”的东坡居士已收拾起纷乱的心情,和江湖说着再见,和故乡做着长揖,然后,隐逸在小峨眉深处的层层柏林里……

布衣东坡像安静地伫立在园中西南角。他丝毫不顾忌这风的野性与张扬,手持清卷,定神西南,目光如炬,久久凝视。早春的花蕾,挺秀的青竹都在表达着一种恭敬与眷恋,无语地吐露着英姿与纯洁。恍然间是谁在花瓣里呼吸,温柔的感动里远去的已走近。身在一方山色,怀想当年风流,一日不短,一千年不长。你是千古文字里永生的人物,我是匆匆的过客;你是一湖春水等待风来,我只是来找寻来仰望;你等待了很久,我也等待,等待从“一蓑烟雨任平生”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华丽转身。

我要离去了。离去,不做沉重的回眸,只是离去,别了,期望着下一次的仰望,那千年岁月里流出的一日时光。

作 者 简 介

孙燕凌,女,生于1968年11月21日,现供职于平顶山市叶县公安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平顶山市诗词协会理事,叶县《澧水》杂志编委。自幼热爱写作,并致力于散文、诗歌创作。有十万字的作品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市级报纸杂志,并多次获奖。




(0)

相关推荐

  • 眉山夜雨话“三苏” 文/ 陈延伟 主播/ 如风丝雨

    长风文艺 ▼点击收听▼ 作者:陈延伟 诵读:如风丝雨 郏县有幸瘗文豪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齐名,是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世称"眉山三苏 ...

  • 【总第242期】《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散文《叶陵怀古》

    叶陵怀古     位于叶县旧县北三里的地方,原是一片普普通通的洼地,只因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书画艺术家叶公的忠骨安葬在这儿,就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墨客骚人和海内外叶公后裔到此瞻仰 ...

  • 称奇道怪三苏园 作者〡周铁株

    称奇道怪三苏园 文/周铁株  编辑 /幽兰公主 称奇道怪三苏园 周铁株 星暗月沉之夜,秋风萧飒,满纸忧思濡湿过多少人的眼睫.或是昂然江畔,豪迈放达的吟唱又让人意气勃发. 这正是文宗巨擘苏轼千年不消的魅 ...

  • 孙燕凌丨高山寺的月光

    结缘高山寺,源于文友地儿的散文<高山明月照河渠>.地儿的文章字字珠玑,禅意流动,尤其是一晴法师和比丘尼广愿的离奇故事,令我神往. 今年"五一"节前夕,因参加面对国内文化 ...

  • 孙燕凌丨湘西碎片

    从湘西回来已近月余.思绪却依然会不时回到那里,极像老电影的镜头回放,一个面一个点,之后是长久的定格. 一.张家界 张家界,这座以奇山异峰闻名于世的山脉,刚收入眼帘,就冲击了我的视觉.更颠覆了我的视觉. ...

  • 孙燕凌丨不如抛却去寻秋

    大学问家朱熹当年曾写下:"书册埋头何时了,不如抛却去寻春"的诗句.让人觉得如他这般笃定.严谨之人天真活泼一面的可贵,不觉深受感染,便于一帮文友相约,也做一回"寻秋&quo ...

  • 恬淡人生丨读书人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人/孙燕凌

    苏轼有诗曰: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修养好,表现在外自是气定神闲的气度.超俗的谈吐,脸上洋溢的亦是照人的光彩.这就是所谓的"书卷气".书卷气是很养人的气质,流连书乡, ...

  • 孙燕凌 | 母亲的土地心结

    母亲的土地情结 早在十七年前,母亲因年事已高,腿脚渐行不便,已将她的两亩地给了大弟耕种. 母亲对此很是不放心.每年的春夏播种时节,她常常会住着拐杖到地头"视察".回来后,免不了对父 ...

  • 孙燕凌 | 乡愁

    乡愁 写下这个标题,思绪便悠然回到生养我的小乡村.那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黄土地,一年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习惯,父老乡亲随遇而安怡然自乐的生活场景,一一涌上心头.我知道自己是个怀旧情结很浓的人,过往 ...

  • 【行参菩提】魂牵梦绕青城山/孙燕凌

    今年"五一"前夕,有幸来到魂牵梦绕已久的青城山. 一接近成都,"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的广告语召唤似的越发撩人心扉.早听说青城山前山之幽,后山之秀.于是,在抵 ...

  • 孙 燕丨最美的礼物

    离过生日还有两个多月,女儿就问我喜欢什么颜色,要送我一条围巾做礼物.我心里一暖,说不用了,我有很多围巾,只要你现在好好学习,以后有个好工作,自己能够把日子过好我就开心了.女儿发过来一个嘚瑟的表情,说我 ...

  • 孙 燕丨此生,再无长发

    大概每一个女孩的心里都有一个公主梦吧?在这个梦里,她长发飘飘,温婉动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在向她招手,眼前是鲜花与温暖铺就的金光大道.可是,这终归是个梦啊,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会成真,比如我,就连留一头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