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寰教授解读太极拳《授秘歌》(精要)

黄震寰先生,1933年生于上海,太极拳研究学者、大道太极拳创始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师从田兆麟、吴图南、石明等太极大家。黄教授旁证博引,对《授秘歌》进行了详实的解读,因篇幅所限,这里精选了文章要点呈现给拳友,希望能对《授秘歌》的理解有所启发。

一、概论 

太极哲理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最高哲理,太极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本土文化的结晶,太极拳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太极拳源于道家,其理取于“易老哲学”。太极拳由“太极”和“拳”组成。“太极”者,道也;“拳”者,技艺也。就是说以“太极”之理修大道,以“太极”之理练拳技。修道为了养寿、明理,是体。拳技为了强身、防身,是用。体用结合乃是“大道”,道家仙学派也是以太极之理炼丹而修道养寿并长生。所以有“拳道同源”、 “拳道合一”之说。

太极拳的上层功夫是“无形无象”的,因为“大道无形”、“ 拳和道合”。 太极拳《授秘歌》是太极拳的内炼秘诀和全体大用。很多人花了毕生心血来参悟它的真义。

二、太极拳《授秘歌》来源

太极拳《授秘歌》由唐朝高道李道子所传。他宏言高论,其道独高,所传太极拳叫“先天拳”,也叫“长拳”。所授理论秘歌为:

无形无象 全身透空

应物自然 西山悬磬

虎吼猿鸣 泉清河静

翻江播海 尽性立命

太极拳《授秘歌》又称“八四秘诀”,是太极拳的内练秘诀,由李道子授其学生,故叫《授秘歌》。《授秘歌》的内容既道出了太极拳修炼的方向、原理和方法,又指出了修炼的目标和归宿。

(一)发现《授秘歌》

现在到处传播和刊登的太极拳《授秘歌》是吴图南先生首先发现和传播的。

吴老发现太极拳《授秘歌》是有一段历史故事的。大约在清光绪末年(1908-1909),吴老从朋友张熙铭处得到了一本《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后又在京城结识了袁世凯的机要秘书叫宋书铭的老先生,自称是宋远桥的后人。他也有一本书叫《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只是书目“宋氏家传”和“宋远桥”之别,其正文内容完全相同,说明这本书确是宋远桥在明时和张三丰学太极拳时所记载的东西。书中记述宋远桥和俞莲舟同游武当山,遇夫子李授以秘歌,遂得全体大用焉。

(二)传播《授秘歌》

吴老拿到《授秘歌》后,先想到两位老师,就传抄给吴鉴泉先生一份,杨少候先生一份。后又接连传抄给当时颇有名望的太极拳名家纪德(纪子修),纪先生是凌山的学生。后又给许禹生先生等人。然后再扩大传播而推广到社会上的太极名家之手。现在许多太极拳书上都会附有此“八四秘诀”。虽然这样,直到现在还是很难理解和悟透的。但大家都公认,《授秘歌》是太极拳上层功夫修炼的原理和方法,也是太极拳修炼者的目标和归宿。

三、太极拳《授秘歌》解析

太极拳《授秘歌》只短短的四字八句,但内容非常丰富,它告诉我们修炼的方向是大道之修,而非小道末技之求。它告诉我们要懂得“有无相生”和“动静相因”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要进行的是“还原之修”,即要从“阴阳两仪返太极,太极返无极”。文中明确地指出其目标和归宿是“尽性立命”,原理和应用是“无形无象”,身心修练和技击实用是“全身透空”,应事接物和防身接手要“应物自然”,修炼方法要“西山悬磬、虎吼猿鸣”,其效果是“泉清河静,翻江播海。”

(一)无形无象

“无形无象”这四个字表述了“大道至无之修”,又表述了“太极混沌之炼。”“无形无象”说明了“天地未开”的“至无至极”的“无极”状态,又说明了太极混沌,阴阳未判的太极状态。 

1. 大道之理

大道是无形无象的,一切生于无,一切又归于无,有了“无”其作用是无尽的。练太极拳也只有“无形无象总归无,有无相生有归无”,才能有成就,起作用。 

2. 太极之理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

“道”即无极,“一”即太极,“二”即是阴阳,阴阳即神气,神气就是性命。阴阳可分,“一”不可分。因而“一”是不可见,不可说的,可见可说的不是“二”就是“三”。所以“无极者”为“无”之极,因天地未开、至无至极、无形无象是名“无极”。所以“太极”者为“太之始,终之极”。因阴阳未判,动静未分,静之始,动之极,无形无象是名太极。由知太极拳修炼者既要重视无极之修,又要重视太极之修,此乃大道之修。 

(二)全身透空

不只是无形无象,还要进行全身透空的修炼。透空者是说要“身空、心空、内空、外空”,这样才能彻内彻外,无内无外,内外一如与太虚同体。身空者,指体内无阻无塞,无僵无滞、管道通畅而无阻塞之处。所以身空乃能通气,内功乃能外放。心空者,心内无物无念。无物才能心空,无念才能心虚。所以“外观其身,身无其身,曰身空。内观其心,心无其心,曰心空”。内空者,指身内心空体空,虚无缥渺,空空洞洞,无内无外。外空者,指身体之外界空间为一片虚空,“放之则弥六合”。身空心空内空外空,再加上身内之气空乃真透空也。气空者,气散即空也,气之能聚,也应气之能散。空者,无也,唯无乃能生有。空者,虚也,唯虚乃能容实。空者,通也,唯空乃能道通。

那么怎样修炼才能渐渐进入全身透空呢?《道德经》中告诉我们要致虚守静、清心寡欲,清除杂念是最好的入门之路。

(三)应物自然 

应物是指修炼中的日常生活的应事接物,在太极推手中指“应招接手”。不论在修炼中或在推手中应物都要舍己从人,纯任自然。道家称:“动处炼性”,即是说在各种纷繁的应事接物的事务中能静下心来磨炼心性。吴图南先生在《太极拳之研究》一书中说:“太极拳讲的应物自然,主要是能够舍己从人,就是在对待时自己毫无主动的意思,一切都服从客观规律,不管敌人怎么来,要紧的是引导他让他合乎咱们的规律,就是敌人任其有千变万化,都不能离开咱们的太极原理,把它吸入到咱们的原理里边来才叫应物自然”。吴老又说:“要这样研究太极拳,首先你本身必须练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的地步,然后才可以去应物自然”。“这样全身透空之后,我们就一目了然了。斯时我们去接他,就无处不可以接了。”这样:“我们练太极拳时,就是把身体可能遇到的危害,在事前练到了有应付的能力,一旦有的地方忽然报警了,我们不必用脑子去反应考虑,身体的局部或整体立刻就会应付,这就是以前我讲应物自然。”

(四)西山悬磬

磬(qing),在字典中指出:玉石制成的钵,其体虚空。而“西”者即西方,为祖窍异名,在道家称为上丹田,即泥丸也,为元神所守处。山者即脊背也。这就是说“西山悬磬”说的是要身正安舒,脊竖,头虚悬之意。在太极拳中称为“顶头悬”或“虚领顶劲”、“神贯顶”。在杨澄甫的《太极拳十要说》中说:“虚领顶劲,即是顶劲虚灵耳,亦即所谓顶头悬之意也。”

“神虚领”在我们这儿是非常重视的,作为入门的第一要领。我们的要求是“神要领、气要沉”。就是说神要在泥丸百会处虚领,气要沉到腹以下,心要收到与气相合,称为“心息相依”。如果在做静坐的功夫,则要求气沉腹丹田。你如果在做静立的功夫,则要求气沉到涌泉丹田。这是不二方法,但沉气不能意重,意重就是力,要勿忘勿助,“用之不勤,绵绵若存”。

(五)虎吼猿鸣

在“神虚领”或“虚领顶劲”的“西山悬磬”掌握后,你就要进入“虎吼猿鸣”的内炼阶段了。“虎吼猿鸣”讲的是“坎离既济”,“心肾相交”,“龙虎交媾”的修炼。也就是说的是“神气相合,以神炼气”的内容了。

“虎”在道家修炼学问中指的是金虎,或有水虎,白虎之称。多为隐语。有虎必有龙。黄元吉的《乐育堂语录-卷四》中说:“虎者,猛物也,坎中空阳之气,此气纯阳,阳则易动,有如虎之难防。此气最刚,刚则性烈,有如虎之难制,惟有龙之下降,可以伏虎也”。所以喻之以虎吼。大家知道,水在卦为坎,在五行属水,在身属肾。黄元吉又在上文中说:“老子所谓'知白守黑’,又所谓'抱一’者皆是也。白者,金之色。黑者,水之色。知坎有乾金之白,故守水之黑者,正以守黑中之白也。所守者,气也。守之者,神也”。这就是“神气合一”,“以神炼气”之说。

句中之猿者,心也。有心猿之说。猿鸣指心气活跃,心气之活跃与肾阳之活跃,正是内炼的好时机。心者在卦为离,在五行属火,在身属心。可见火中有空阳之神,在道家又称为龙。《乐育堂语录-卷三》云:“惟能于大静之后,真阴真阳方能兆象,吾然后以离宫之元神(空阴之神)下照水(坎)府,则水府之金自蓬勃氤氲,直从下丹田鼓荡……。”句中说,在大静之后,真阴真阳方能兆象,此兆象不正是指此时“虎吼猿鸣”吗。所以此时以离官之元神下照水府之元阳而鼓荡。此之鼓荡正是静极而动是太极之动也。

《易外别传》中说:“肾属水,心属火,火入水中则水火交媾……”。因为在常人火在上,水在下,其火性是炎上,水性是润下,水火不相射,为未济之卦。修行人必须把神下降入气穴,使成水火既济之卦,也称心肾相交、水火相射。这样火蒸水沸,真阳之气产生,则其肾中真阳之气能逆而上行,此谓炼精化气也。《灵源大道歌》中说:“蒸融关脉变筋骨,处处光明无不通”。在《易外别传》中说得更明白: “内炼之道,至简至易,唯欲降心火入于丹田耳”。而在《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中说:“身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曰炼气,炼气则龙吟,元气存守”。其中虎啸和虎吼比喻相同。龙吟与猿鸣比喻相似。

再说的清楚些,这就是“后天返先天”的修炼概念,读者务必弄清其要领。吴老在修炼时也有同感,其在《宗气论》一文中说:“当太极拳初炼气功时,并无若何感觉,只觉练习后,身体略感轻快耳,炼至相当之时日,则腹内肠胃略有肠鸣,渐至龙吟虎啸之势……”。上面这些都说明太极静而生动时要以神火助之,达到火逼金行,逆上过尾闾,撞三关,直达泥丸,此时在泥丸要凝神片刻。

(六)泉清河静

上节讲的是太极静而生动,动则“虎吼猿鸣”阳气升腾,此时的神气相依,透尾闾过三关而直达泥丸,然而在泥丸要凝神片刻,这个过程称太极静而生动,阴极而阳,阳气上升到顶。 

这节是研究的太极动而生静,静至“泉清河静”,心泉净而清,身体静而虚。这样由阳而阴,于是化成神水甘露。在《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中说得清楚“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在黄庭之中……”。所以“泉清”就是指人的“泉水清澈。”《黄庭经讲义》中说:入静以后,口中将产生一种甘津,如“泉水之清澈”,清凉爽淡,是因身中团聚之热力,蒸发下焦之水气,循经路而上升至口中,遂为津液,此津液由炼气而生,吞入腹中,大有补益,再吞再化气,循环不休,即为古人所称的“玉液还丹”。“河静”指的是“河海静默”。太极动而生静,静则“泉清河静”,所以《黄庭经讲义》:“呼吸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灵根乃人身脐下之命根也,常人此根不固,易为情欲疾病所摇动,日衰一日,而人死矣。修持之道在于运用升降吐纳之功,使口中津液源源而来,汩汩而吞,如草木得肥料之培养,则灵根自固矣。”

由此可知,太极动而生静,静则“泉清河静”神水落口,甘露洒须弥。又如长生酒,所以要珍惜这种炼功状态。

(七)翻江播海

“翻江播海”说的是元气流动。“翻江”指炼功时,在大静之后要进行养气和沉气的修炼,这是“气宜直养而无害”,气满则沉,沉则一沉到底,在静站和行拳时,沉则沉到脚底涌泉,此时之气又将会如泉水之涌,源源不断而取之不尽,然而像翻江一样的沉下去又翻上来。如《张三丰注重阳祖师十论》中说:“百日内,见应验,坎(水)中一点(阳气)往上翻”。所以说翻江是喻气翻上顶又降下而通小周天,也即是说气从涌泉走足三阳而过背之督脉翻上去称进阳火,到泥丸后,再从身前任脉沉下去称退阴符。“播海” 指元气流动如簸海之鼓荡。任督二脉又是手足六阴六阳十二正经之汇海,所以气之还能通过任督二脉之海与十二正经互为鼓荡而相通。这说明“翻江播海”使人身之大小周天全部导通了。

(八)尽性立命

尽性立命就是太极拳修炼的目的和归宿。正如《周易-说卦传》所提示的,修炼的目的是:“穷理尽性以至於命”。穷理是穷尽天地间事物之理。尽性是完善人性到和天性相同。穷理是知其理,尽性是行其德,知和行合一就可以安身立命。至命是合于天命,也就是说穷乾天之理,以尽其性,穷坤地之理,以至于命,乃至达到“天人合一”。这就是人类修道的目的。所以要性命双修,神气合一,才能使二仪返太极,太极返无极,性命合一,虚空真无。对一个太极拳手来说,武功很好,但心不清,性不明,亦只是一介武夫而已。这就是 “性无命则不立,命无性则不得明。”

结语:张三丰《学太极须敛神聚气论》说:“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蒙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人之作用,有动必静,静极必动”。“气请上浮,无异上天。神凝内敛,无异下地,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张三丰《太极行功论》说:“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因,始成太极之象。”所以:“太极本从无极中生,无极是个'无’,万物皆由无中生,生生而有,此生生即是太极。修太极之道,必从'无’处立根。能'无’方能致于广大,入精微,御万物而不拘役于物,此乃吾道之妙要,凡修太极而不知此'无’字诀者,未得吾传”。

(0)

相关推荐

  • 从中至松,由圆达空——开启妙悟太极的法门(下篇)

    唐李道子曰:"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就是不拘泥任何有形法,应其自然顺其自然而合其自然.若说合其自然就不能执着一切有为法和有形身.就要透空,把体内的真气和天地的元气互相融通,心无情意 ...

  • 太极拳秘诀(全集)

    明龙 公众号:普度堂 转自:无极功夫馆 武当派祖师张三丰太极拳秘诀 无极歌 无形无象无纷拏, 一片神行至道誇. 参透虚无根蒂固, 混混沌沌乐无涯. 太极歌 太极原生无极中, 混元一气感斯通. 先天逆运 ...

  • 【第604期】通往太极拳的上层功夫之路:《授秘歌》与大道太极拳之修炼(中)

    上期回顾:通往太极拳的上层功夫之路:<授秘歌>与大道太极拳之修炼(上) 4. 大道太极拳 太极拳修炼的上层功夫是"无形无象".太极拳的一般练法也即初级炼法只要把套路练熟 ...

  • 如何理解“应物自然”?|授秘歌|太极拳

    关注: "应物自然"这句话来自<授秘歌>,理解这句话得从<授秘歌>的全篇来理解.下面我就对<授秘歌>进行一下解释. <授秘歌>据说是 ...

  • 大道太极拳的实践——大道太极拳创始者黄震寰教授访谈录(下)

    吴:大道太极拳修炼包含哪些内容? 黄:大道太极拳修炼的内容,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无极静桩功,太极松功,太极调息动,太极丹摆功,大道太极拳,太极推手等.其中无极静桩.松功,是筑基炼已功.无极静桩功是大道 ...

  • 大道太极拳的理论——大道太极拳创始者黄震寰教授访谈录(上)

    吴子玉(以下简称吴):黄先生曾师从田兆麟.吴图南.石明三位太极拳大师,能否谈谈他们对您影响最深的是什么? 黄震寰(以下简称黄):我因体弱,1947年开始随父在上海投师田兆麟大师学习太极拳.他是杨澄浦先 ...

  • 太极拳《授秘歌》解密(一)

    太极拳<授秘歌>由唐朝高人李道子所传.他宏言高论,其道独高,所传太极拳叫"先天拳",也叫"长拳".所授理论秘歌为: 无形无象    全身透空  应物 ...

  • 太极拳《授秘歌》解密(三)

    太极拳<授秘歌>解密    (四) 西山悬磬 磬(qing),在字典中指出:玉石制成的钵,其体虚空.而"西"者即西方,为祖窍异名,见<性命圭旨·安神祖窍>. ...

  • 太极拳《授秘歌》解密(四)

    太极拳<授秘歌>解密    (六)泉清河静 上节讲的是太极静而生动,动则"虎吼猿鸣"阳气升腾,此时的神气相依,透尾闾过三关而直达泥丸,然而在泥丸要凝神片刻,这个过程称太 ...

  • 太极拳《授秘歌》解密(二)

    太极拳<授秘歌>解密    (二) 全身透空 不只是无形无象,还要进行全身透空的修炼.透空者是说要"身空.心空.内空.外空",这样才能"彻内彻外,无内无外,内 ...

  • 一首《授秘歌》,带你了悟太极拳!

    <授秘歌>的作者为唐代李道子.据传,其所传太极拳之锻炼主旨,在尽性立命,而进功之阶,始于无形无象,继之全身透空,终于应物自然. 后人对<授秘歌>的诠释或称白话释解,比原歌更为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