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大汉奸,比秦桧还可恨,因此人献计给蒙古,导致南宋灭亡
公元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下灭亡了,然而,在两年后,蒙古又南下进攻南宋,正式展开了将近40年的拉锯战。南宋由于打不死的小强,双方一直相持着,蒙古大军再不能前进半步。这种情况让忽必烈一度怀疑人生,差点失去攻打南宋的念头。
但这种对峙的形势,在1267年后就彻底改变了,而且是因为南宋曾经的一名旧将而改变的。在这一年春,元世祖忽必烈召集大臣,商讨新的一年有何攻打南宋的新策略。在商讨过程中,大臣们提出的建议都不甚理想,朝堂中充斥着失望和焦虑的气氛。在这尴尬时刻,刘整突然跨出一步,向愁眉不展的忽必烈献上一计:“举全国之力攻取襄阳!”。
然后刘整又说出为何要攻打襄阳的原因,因为襄阳位置很关键,处于长江中游,蒙古人夺了襄阳,就能征服南方。南宋丢了襄阳,就丢了整个国家。为什么不从别的地方,非要从襄阳这里进攻?因为襄阳这个地方的地形,它是一个小缺口,附近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大规模用兵,蒙古军队南下,必须先占领襄阳。
按说南宋在江东,从东边两淮地区直接进攻南宋不是更直接?有两个原因:第一,两淮地区河网密布,行军极为困难,蒙古以骑兵为主,讲究速战速决。还有就是粮草运输不便,要知道在古代战争中,粮草是非常关键的因素。第二,就算蒙古人先占领淮河,前面是长江天堑,要过江非常不容易,所以蒙古要攻打南宋,襄阳是个必争之地。攻下襄阳,届时就可顺江而下,直捣临安,灭亡南宋指日可待。
这条计策很好,而且顺利实施的话,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水军。这正是蒙古不足之处,蒙古骑兵虽天下无敌,但是只能在平地上作战,一旦遇上水路就毫无作用。所以刘整就建议忽必烈“编练水军,大军围城,困死襄阳”。这条建议虽遭到蒙古蒙古众多大臣的反对,但是除了此计也别无更好的办法,所以忽必烈还是采纳了刘整的计划。并升刘整为榛果上将军、都元帅,与蒙古族都元帅阿术一同围攻襄阳。
刘整其实是个汉人,曾是南宋的一品将军,但却在南宋朝廷长期受到排挤和打压,心灰意冷之后放弃南宋,归顺了蒙古,可以说,刘整这个汉奸,是被逼出来的。
刘整提出建议之后,蒙古就开始着手建造水军了,在战船的设计和建造过程,都有刘整的参与,可以说,这支水军就是刘整一手打造的。在水军建好之后,就立刻开始去围攻襄阳,在此期间,也还是遭到南宋军队的顽强抵抗,经过六年拉锯战,终于吕文焕在1273年的举城投降,襄阳战役正式结束。
襄阳失守之后,没过几年,由刘整一手建立的蒙古水军,在崖山海战中大败南宋军队,陆秀夫背着年仅7岁小皇帝跳海,之后南宋灭亡。
不过,为蒙古灭南宋立下汗马功劳的刘整,结局却不怎么好。在蒙军攻下襄阳之后,刘整一心希望乘胜渡江,与中路主力军争攻,但不料却被主将伯颜阻拦了,让他按兵不动,稍作休整。但伯颜却在此时亲自率军拿下鄂州。后来刘整在听到伯颜渡江拿下鄂州的捷报之后,悲痛难忍,随后就抑郁而终了,时年六十三岁。
对于南宋的灭亡,众多人物和事件都被指做“罪魁祸首”,很多人都说法不一,但一个朝代的结束,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并不是一个人或一件事就能完全解释清楚的。数百年来,后世对刘整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不过他帮助蒙古灭宋,确实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