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单位工资“拖后腿”才是真问题
私营单位工资“拖后腿”才是真问题
谭浩俊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2016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显示,2016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继续保持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水平首次超过金融业排名各行业门类首位。
IT行业的员工工资能够超过金融行业排名首位,无疑是一个好现象。一方面,可能与金融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经营难度、经营压力、不良资产等加大或增多有关,与金融行业限薪及股市持续低迷、从业人员难以再躺着拿高薪有关,不然,金融行业、尤其是国有金融机构也不会出现人员大量流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可能与IT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提升、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大数据等广受欢迎,从而带动这些行业人才进一步集聚,高技术人才不断增多,薪酬也越来越高有关。
IT行业能够替代金融业成为行业工资的“领跑者”,毫无疑问,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新技术、新经济、新领域,正在积极推动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推动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知道,如果没有新的增长动能、增长动力的出现,没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传统工艺、传统产业、传统制造业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很难向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就会持续存在,甚至会越来越严重。也正因为这样,象IT这样的新兴行业、先进行业,就更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需要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重点。也只有这些能够带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行业能够“热”起来,中国经济才能真正步入第二春,出现新一轮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正是因为IT行业能够打破金融行业对工资水平的长期垄断,也就给了我们更多、更强的经济发展信心,给了我们坚持创业创新创造的信心,给了我们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信心。要知道,与金融业相比,IT行业的企业,更多的是民营企业、私营单位,都是依靠市场自主设立、自主生存、自主发展起来的,没有象金融行业一样受到政策的特别照顾、特殊关爱,也没有象金融行业一样凭借垄断获取高额利益。IT行业的效益,都是依靠竞争获得的,依靠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升核心竞争力取得的,其含金量也要大于其他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从这个角度来讲,IT行业能够超过金融行业成为工资的“领跑者”,也就显得弥足珍贵。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IT行业成为各行各业的工资“领跑者”,给了我们很多新的信心,也传递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积极信号。但是,却未能改变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工资水平方面的差距。数据显示,2016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2833元,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达到67569元,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只相当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的63.4%。更重要的,2016年,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长率达到了8.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7%。而私营单位则只比上年增长了8.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0%。也就是说,两者的差距是在拉大的,而不是缩小。这样的状况,显然是不利于私营单位发展的,也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去年非私营单位工资增长保持较高水平,或许有一些特殊因素,譬如去产能带来的行业效益改善,而去产能行业的主体也主要是非私营企业,从而导致这些行业工资水平提升。然而,恰恰是这一特殊因素,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非市场因素过多,私营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平等”待遇。就象前些年煤炭行业的“国进民退”一样,煤炭价格大涨带来的效益,都归了国有企业,工资快速增长也归了国有企业员工。到了出现问题了,需要去产能了,相关的政策也是给了国有企业。去产能产生的效益以及带动的工资增长,仍然是给了国有企业。自然,私营单位的工资增长就很难超过非私营单位,要想缩小两者的差距,难度也就相当大。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信息技术行业工资收入首次超金融行业,当然是好事,但这只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是问题,但不是真问题。真正的问题,还是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的工资差距问题,两者之间的差距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的工资差距不缩小,人才、资源等就很难向私营单位转移。私营单位得不到人才、资源的支撑,要想健康发展,难度也相当大。为什么实体经济严重不振,很大程度上就是私营单位缺乏吸引力,私营单位不愿再从事实体经济,除IT等少数几个行业之外,多数行业私营单位的吸引力是不如非私营单位的。这样的格局,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如何有效提升私营单位的工资水平,让私营单位的吸引力增强,就成为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而要增强私营单位的吸引力,就必须在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在资源配置上给予平等对待,至少,要让私营单位能够与非私营单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且不要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