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这个宁海人牛了,他的参赛证都盖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章

==== 这次这个宁海人牛了====

他的作品

刚刚获得

第10届国际民俗摄影

“人类贡献奖”

建筑文化类记录奖

系列作品《修缮古戏台》

将在世界各地展出

中国古戏台由此走向世界

助推“乡土宁海”

倡议中国古戏台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这个到底是哪里举办的比赛?

先看看这个参赛证

上面盖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印章哦

他就是柴晓冬

此次入围的作品是

《修缮古戏台》

我们来看看他获奖的系列作品吧

宁海一市镇里岙村,有一座名叫“南一台”的古戏台,它飞檐翘角,精雕细琢,历经200余年风雨。古戏台四周各有彩绘,内容多为人物掌故,栩栩如生。雕梁画栋,或人物形象,或龙头形状,惟妙惟肖。尤其是戏台顶部的藻井,极其华丽,让人叹为观止!藻井,是纯木搭建的屋顶,最早是宫殿或庙宇室内的顶棚装饰,后来被建在戏台的上端,便有了“戏台藻井”的说法。藻井,是古戏台的主要构成部分,不仅起着扩音与拢音的作用,还能使舞台艺术更臻完美。藻井的造型多种多样,包括八卦式、覆斗式、螺旋式等等。里岙村的南一台就是螺旋式的藻井。由于年久失修,古戏台出现了腐朽、脱落、漏水等现象。

去年年初,宁海县文物办专家组审议后,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决定请一批民间匠人对古戏台墙体进行校正维修、藻井木结构维修及屋面瓦重盖,同时对地面、轩顶及部分花窗进行修复。其中,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工程,就是对戏台藻井的修复。揭瓦,破土……一项对匠人们体力、精力和智慧的考验,也就开始了。

目前,宁海掌握古戏台建造、修复的工匠已屈指可数,且大多数年岁较高。王世春,今年71岁,在当地木匠中,他是最有文化的人,跟戏台打了五十多年的交道。如今,他成了宁海古戏台建造的传承人,榫卯结构的专家。葛招龙,建筑承包商,也是古建筑爱好者。听说这次负责的师傅是王世春,他慕名而来。降低报价,拿下这个活儿。

他想利用这个机会,向王师傅多多请教。葛为林,干了近50年的木匠,如今也已66岁。像他这样会修戏台藻井的木匠,在宁海已为数不多了。纪录片拍摄了藻井拆卸、编号、造榫卯、磨刨木条、雕刻、安装等镜头,展现了一群能工巧匠修复藻井的高超手艺,同时也介绍了宁海古戏台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它的建筑工艺特点以及历史地位和价值。

父母不应该是一个角色,而应该是一门学问或者学科。这门学科,是每一个想做父母的或者正在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学习的,学习如何不制造有问题的孩子。 呆呆教育致力于亲子关系专业化,父母角色学科化,家庭关系现代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