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对联的传统対格 王建民 上海
1、前言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対格就是对联的属对格式和各种修辞方法。中国楹联学会发布的《联律通则》的第二章就专述了对联的传统対格,其中第七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的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上文较为详细地例举了字法、音法、词法和句法的四种类别十二个具体属对格式。
本文用实例就上述十二个传统的属对格式予以简说。
2、传统对格
2、1字法——叠语对
在诗联中叠语是和重字、叠字有关联的。有规则地应用同样的字叫重字,单字相叠时称叠字,单字与单字的组合构成词语,用同样的词语在句际间(包括单句联上下联,以及多句联分句之间)重复使用称为叠语。
(1)重字对
重字联的格式较多,如:复字对、错综对、顶针对、回文对和虚字对等等。
复字对是指上下联同处多次有规则地使用某个字或某词语,使之重复在联中出现以取得某种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1现代﹡王建民
字无法度心由法;
君有情怀笔纵情。
注:这是复字对。上联中的二个“法”对下联的二个“情”。
(2)叠字对
叠字是将某个字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重叠用字修辞手法。叠字在对联中有部分叠字、全用叠字和间隔叠字三类。运用叠字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感情色彩和语气程度,特别是增添声韵美感。
例2明﹡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注:此联为部分叠字,上联的“声声”对下联的“事事”。其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对“家事国事天下事”,平仄失对,但按《联律通则》第七条,其平仄要求可以从宽。
例3杭州西湖天下景亭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注:此联为全部叠字。
(3)叠语对
使用叠语対格,把重要的词语及其所表述的重要的事物或观念,一再反复出现,可以取得一唱三叹的效果,富有联语的节奏美。
例4民国﹡于右任
德无量,寿无量;
日长明,月长明。
例5民国﹡喻长霖有汉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风关岳并;奇才绝代,奇冤绝代,千秋毅魄日星悬。注:上联两个“有”字,下联两个“奇”字,称首叠;只叠一个字,称一叠。上联“一人”两字、下联“绝代”两字重复,称尾叠;叠了两个字,叫二叠。
2、2字法——嵌字对
“嵌字”,是指将人名、地名、干支、事物等,分别嵌入上下联的某些位置上去,进而构成一个新词,使之产生新的语义或情趣。嵌字修辞法的作用,在于能把作者表达 的真情实感或特别需要突出的字、词,巧妙地、天衣无缝地嵌入联语中,从而引起读者的格外注意,增强楹联的艺术感染力。运用嵌字修辞法,若所嵌字之词性不同,只要其组合句意切题,则视为成对,不必逐字凿然在律。
嵌字对源于诗钟,其格式繁多。通常而言,按在联语中所嵌的位置不同,有鹤顶格、雁足格、魁斗格、蝉联格等等。
例6现代﹡王建民
茶梅有喜红如火;
油麦无花碧胜天。
注:此为诗钟五四卷帘格,红花。
2、3字法——衔字对
“衔字”是指联语中一个字衔接着一个相同的字,以增强语意的节奏感及其情趣。
衔字修辞法,是把两个分句紧密地缩合成一句,诵读时要在两个字之间稍作停顿,不能把两字当成叠音词连读。
例7现代﹡王建民
海托玉兰兰托福;
子擎珠塔塔擎天。
注:此联的两个“兰”字就是“衔字”。
2、4音法——借音对
“借音”,是指借用某个字的音与本来不能相对的字成对。这在辞格上称为“借对”。从语音修辞角度来说,亦称“借音”。
例8唐代﹡李商隐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注:此联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诗《锦瑟》的颈联。上联“沧”字与颜色词“苍”同音,借以与下联“蓝”字相对。
2、5音法——谐音对
“谐音”是指利用语言文字同音或近音的关系,使一个字、词构成表里两层意思,使之涉及到两件事情、多件事或两种内容、多种内容。谐音修辞法的作用,可以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含蓄委婉,幽默诙谐,耐人寻味。
例9清代﹡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注:清风暗指清朝,明月暗指明朝。联语用双关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作清朝臣子之气节。
2、6音法——联绵对
“联绵”是指“两字相续,或以其形,或以其事,或以其声”相缀成义而不能分割。此为修辞中的一格。在对联创作中,联绵词通常与联绵词相对,其词性相同尤佳,但也允许词性不同。连绵词有“双声联绵”,即两字声母相同,如“鸳鸯”、“玲 珑”;“叠韵联绵”,即两字韵母相同,如“烂漫”、“缥缈”;也有“非双声叠韵”,如“葡萄”、“玻璃”;有的还同属一个偏旁,如“逍遥”、“磅 礴”。
例10现代﹡王建民
山色苍茫晴日雨;
水光潋滟夏时春。
2、7词法——互成对
互成对是一种“两两成对”:先在本句自对,再跟对句相对。换句话就是:句中同类词语相对,再上下联两两对举的格式,通常是并列词语相对。
例11唐代﹡李商隐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注:此联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诗《风雨》的颔联。上下联中“风雨”自对,“管弦”自对,而“风雨”又与“管弦”成对,“黄叶”与“青楼”亦各自成对。
例12民国﹡魏定南
闲地却逢忙世界;
冷官偏有热心肠。
注:上下句中分别以“闲地”与“忙世界”、“冷官”与“热心肠”相对反衬,是字数不等的句中自对。同时,上句的“闲地”对下句的“冷官”,“忙世界”与“热心肠”相对。
2、8词法——交股对
“交股”是指上下联中的两对词语在不同的语法位置上交错互对。交股修辞法,刻意避开整齐、均衡、雷同的词语形式,使上下联词语别异,形式参差,错落有致,产生活泼多变的优美辞面。
例12现代﹡王建民
金秋赏月甜心酒;
点墨初春醉梦诗。
注:交股对,金秋对初春,赏月对点墨。
2、9词法——转品对
“转品”就是转类,是指凭借上下联语的条件,字词由一种词性转变为另一种词性而用之,其意义也随之变化。转品修辞法也是常用修辞手法之一,其作用在于增加联语的意象,在感觉上有惊人的一新。
王安石《泊船瓜州》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即为转品修辞之成功范例。“绿”原本是形容颜色,其词性为形容词,诗句中转变作动词使用,效果非同凡响。
例13
青山不墨千秋画;
绿水长弹万古琴。
注:无名氏。这副对联中的“墨”字就是运用了转品的修辞手法。
2、10句法——当句对
“当句”,是指在上下联各自的联文中,一些字词或句子与另一些字词或句子各自成对。常见的当句对是并列结构的互相对应。
当句修辞法,是古今联家乐于运用的一种格式。它突破了对联单纯的上下联对仗的局限,拓宽了对联创作的思路,活跃了对联字少意广的表现形式。当句修辞法中也有工对与宽对,尤以宽对更具魅力。从具体的字词或句子自对情况来看,当句修辞法一般可以分成三种:
(1)词中自对式
即在一个词语中两个字以上自对,亦可称字词自对。并列词语,如:南北,风雨,等等。
(2)句中自对式
即在一个分句中,两个词语(包括词和词组)以上自对,亦可称词语自对。
(3)联中自对式
即在多分句联中,两个分句以上自对,亦可称语句自对。
例14
岁尾年头交子夜;
人间天上共良辰。
注:上下联前四字分别两两自对,且在上下联中也相对。此联同时也可称为互成对。
例15佛联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
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
注:此为复字并列结构的当句对,“救”为动词,“大”为形容词,但“救苦”对“救难”、“大慈”对“大悲”,形成句中自对,故上下可对。
例16长沙天心阁对联
游不遍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无限吟情,如此江山容我醉;
待谁反屈大夫离骚,问谁虚贾太傅前席,苍茫古意,满城风雨自西来。
注:这是一个多至八言的分句自对例子。前两句为自对,而上下联相对应的两句结构却大不相同。
2、11句法——鼎足对
“鼎足”是指三个句子排比对举,鼎足而三。在楹联创作实践中,往往是以“鼎”对“鼎”用之,即以三个词组属句缀偶、排比自对的形式出现。
例17清﹡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2、12句法——流水对
“流水”是指上下联在语意上有先有后,相承相接。流水修辞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上下联之间语意连贯,语气衔接,不可分割,不能随意颠倒,似水顺流而下,构成承接、递进、转折、选择、条件、因果、假设等关系。流水对用得好,可增强对联的艺术感染力。
例18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注:雁门关这副对联表因果关系。下联是因,上联为果。上联出自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下联出自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3、结语
《联律通则》在第二章中专门陈述了传统対格,对学习和研究对联起着辅导和引领的作用,实际上作为对联创作的修辞技巧远非这些。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指出:“修辞好比衣服”,“至于修辞格,只好比在领子上或袖口上滚一道边,或在胸口前别格纪念章什么的,是具有锦上添花性质的”。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和掌握好传统対格将十分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祖国文化。
作者简介
王建民(顽伯),化工工程高级工程师,项目管理专家。
现为上海诗词学会会员,上海楹联学会讲师团授课教授,上海老年大学格律诗、对联课程讲师,《诗画天地》优秀签约诗人。著有诗词集《三闲野草》。
上海黄浦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华书画协会会员。
近期视频